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12-26卢冬梅
卢冬梅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执行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95.0%)高于对照组(7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较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影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67
慢性心力衰竭呈现死亡率高、预后效果差且反复的特征, 对家族、社会造成巨大压力;大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经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对治疗依从性及预后效果带来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挑选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男38例, 女22例, 年龄37~75岁, 平均年龄 (59.4±5.3) 岁;其中心功能Ⅰ级患者12例, Ⅱ级患者35例, Ⅲ级患者13例。观察组男40例, 女20例, 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 (60.3±6.6) 岁;其中心功能Ⅰ级患者14例, Ⅱ级患者37例, Ⅲ级患者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执行常规护理。针对住院患者, 实施基础护理、基本健康教育与治疗护理。药物主要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针对门诊随访者, 主要对血脂、血压、心率、血糖、血粘度控制情况等进行检测, 对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进行复查, 给予基本健康指导。
1. 2. 2 观察组 执行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住院期间, 每日进行查房时,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5~10 min的沟通, 了解患者疾病感受、自觉症状, 耐心解答患者咨询, 通过沟通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定, 并努力解决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深入交流, 掌握患者疾病自我管控情况, 涉及规律用药、饮食、运动、心理调节, 对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进行评定, 就患者不够重视疾病、依从不高的问题, 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例如:有患者因健忘用药使得依从性下降, 可发放用药统计卡, 粘贴在醒目位置, 每次用药完毕, 做好记录, 清晰明白[2]。③心理照顾。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 运用心理疏导、成功治疗病例等手段, 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消除诱因,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多关心与理解, 多聆听患者的诉说, 让患者最大程度上得到照顾[3]。④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发现不良生活习惯, 嘱咐患者避免受凉, 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 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方案, 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三个等级。患者完全遵照医嘱, 坚持规范治疗, 定为完全依从;患者基本遵照医嘱, 有时出现不规范, 定为一般依从;经常不遵照医嘱, 不能坚持或者中断治疗, 定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一般依从率。运用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评定患者以下维度:抑郁、焦虑、日常生活能力、 社会活动情况, 每个症状严重程度设为1~4分, 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95.0%)高于对照组(7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综合征, 主要病理特征是心功能进行性减退, 属于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等各类心脏病终末期病理类型[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许多并发症,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有效方法。相关研究表明, 不断恶化的体征导致患者体能降低, 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 加上反复住院治疗,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5]。
传统的医疗模式是以治疗疾病为主, 现在这一模式正慢慢朝着推动人类健康、改善生活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方向转变, 所以, 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除了抑制疾病的进展, 减少患者病死率与再次住院率, 还要较好减轻患者疼痛, 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6]。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执行综合护理干预, 通过心理照顾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克服恐惧感, 从而主动配合治疗, 让患者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 让心理因素对患者疾病的刺激大大降低[7]。执行行为干预, 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 坚持长期服药治疗, 养成有规律性的生活方式。通过建立服药卡, 帮助患者构建服药的良好习惯, 自觉用药, 对疾病的进展得以更好控制, 让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 观察组治疗的完全依从率与总依从率都比对照组高;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定, 观察组比对照组低。由此说明,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 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可较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改善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实施护理干预可以较好推动患者快速康复, 还可让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所以, 为确保顺利完成治疗, 开展护理干预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志芸.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3):335-336.
[2] 庞玉华, 杨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20):120-123.
[3] 赵彩辉.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1(24):67-68.
[4] 刘开燕, 高红.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5):220.
[5] 张红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31):222-224.
[6] 洪秀卿.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10):119-120.
[7] 刘佳, 刘杰.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人人健康, 2016(2):162.
[收稿日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