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特点及对教师的要求

2016-01-06郭小建

关键词:要求特点教师

郭小建

【摘要】 依据新课标编著的新课程,无论在编写理念、内容构建,还是在呈现方式、编写风格等方面,均体现了创新意识,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新课程必然对教学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认识课程的特点,富有创意地运用课程。

【关键词】 思想品德新课程 特点 教师 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86-01

0

一、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特点

(一)新课程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成性,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技能的需要

新课程编写十分注重学习过程的展开与学习方法的引导,注意应用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注意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同时,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信息资源的扩展和更新;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创设了基于问题、基于情境和基于案例进行学习的课程形式;以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结构和提示,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课程追求内容的整合性,避免德育课程学科化的倾向,构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知识体系

为了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化,新的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考虑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改变把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工具的状况,从过分重视道德知识传授转向增强课程的育德功能,重视促进德行发展,即课程在注意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二是按课标有关规定,“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课程结构”。也就是说,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课程不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而是按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为主线,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内容,依据其内在关系整合为统一整体。这种整合,有利于学生的德行健康发展。

(三)课程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呈现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多元化的引导

怎样改变以往德育课程那种说教和刻板的面孔,创建一种全新的课程呈现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的思想品德课程以这次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观念,尝试创建各种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呈现方式。例如,广东版课程的呈现方式是每课书都设计四个板块,即“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人教版课程、湖南版课程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活动穿插进行;山东版课程以“孟杰和他的伙伴的故事”作为各单元的开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的呈现方式的设计是传统课程所没有也不可能有的,是这一轮课程改革的特色。它的使用价值在于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主、教师授课为主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的状况,而代之或以问题为基础,或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它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将为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条件。

二、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以生活主题构建体系,以学生乐意参与的方式安排和表述教学内容,以层次不同的系列开放性情景作为学生活动的素材,这种富有新意的设计要求使用课程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必须联系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课程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主题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其要求教学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课程要充分利用课程提供的学生关注的话题,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适当的情况下,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

2.对于课程之外的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能够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相符合,也能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

3.教师使用课程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思想品德教学及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正确处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学生与课程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课程为媒介帮助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而不是试图通过课程灌输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表述上,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多种方式,有讨论、辩论、听证的方式;有座谈、访谈的方式;有社会调查的方式;有事理交融的案例式;有归纳和演绎结合的陈述、求证式以及问题式等。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使用新课程,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道德践行,使学生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而不能只局限于讲授和讨论课程有关知识。为此,新课程使用要求教师要完成三个转换:一是要将课程普遍的道德规范及道德情感体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实践内容,引发学生个体化的道德情感体验,实现个体层面的道德实践和体验;二是通过个体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体会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三是以课程为媒介,实现道德实践与道德体验的相互转换。为了实现这三个转换,教师必须深刻领悟课程道德规范的普遍价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道德经验水平,在找到二者结合点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道德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道德实践,获得相应的道德情感体验。

[ 参 考 文 献 ]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颁布,2014年7月.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要求特点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媒体编辑素养的要求与提升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