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三反一”的语文教学

2016-01-06徐浩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徐浩

【摘要】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一直为人诟病。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但其中课文数量少,学生阅读量不足是常被人提及的。笔者在本文中就语文教学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52-01

0

现行的语文教材,也确实如此。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三年六册,每册六个单元,每单元5篇课文,整个学段总共180篇课文,真不算多。其它版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为此,一些省市教育部门组织人员编写配套的语文读本,购买相应的课外读物,意在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谈及语文学习的秘诀,众多论者一致的意见也是“多读多写”。

为此,特级教师韩军在论及“新语文教育”时,更是提出了具有颠覆意义的观点:“举三反一。”他说:“语文教育必须强调积累,言语能力形成是,积累‘三,才能在学生自身言语能力与素养上反刍‘一,形成‘一,我把它叫做‘举三反一。”“而所谓‘现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却不倡或少倡积累,而多倡或只倡分析,试图析透‘一,即‘讲深讲透极少量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在言语素养与能力上反刍‘三,试图‘以少胜多。我把‘现当代语文教育的大思路,叫做‘举一反三。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他的观点很明确:靠课本上仅有的一百多篇文章是很难学好语文的。

以上这些观点和做法都有道理,都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实质。然而问题在哪儿呢?

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教材,不在于教材选文的多少,也不在于什么样的版本,而在于语文教师如何去整合和使用教材。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这个例子,是走马观花,草草而过,还是深钻细研,多角度延伸,其效果肯定是不同的。“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答案不言自明。既然是“用教材教”,那就必须讲究“用法”,也就是到底该怎样“用”,这才是关键。

叶圣陶说:“语文校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宝藏。”既然是“锁钥”,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把“锁钥”,然后使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开发“无限的宝藏”。而不是教师手握“锁钥”,只让学生“过目一下”而已。

在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还原本真的语文教学。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的关系

既然“教材是例子”,那么,“例子”的功能就在于起“举一反三”的作用。亦即通过这些例子的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语文学习能力,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从这方面来说,“举一反三”是前提,是基础。从另一方面来说,“知行合一”的依据在学习上是科学的。人的精力有限,尤其是对于学生们来说,多种学科的学习压力尚存,不可能在认识每一种知识前都要亲自实践,直接体验。而课本知识恰恰是间接知识,这就面对一个“知”的问题。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去“认知”这些知识,然后使其引起自我生活体验的共鸣,产生必然的联系。至于语文能力的形成,那就必须在“知”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不断实践,以达到逐步提高、完善。课外阅读能力来自于课内的引导和课外的不断历练和积累。而这后者就是“举三反一”了。张志公先生所说的“学生的语文水平三分在课上,七分在课下”,正是此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故事也完全证明了这一观点。黛玉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有了“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做得越多越好。没有“举三反一”的功夫,“举一反三”也就要大打折扣。鲁迅、周有光等名人谈及语文学习时说,教师无须细讲,也就是只做“举三反一”的工作即可。这是他们的经验谈。但对于时间有限、学科繁多、压力重重的学生来说,不可能等三年、五年之后再提升能力,不可能一门心思地学语文,也不可能弃升学于不顾。

其次,我们要根据现行的教材,采取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方法

我们现行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只起“例子”的作用。从语文能力培养的角度看,仅有这些篇目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补充。就教材的使用来说,语文教师应该站在教育本质和学生发展的高度来驾驭教材,以一种战略家的思维来统领课文,认真阅读文本,从每个单元中选定1—2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意义的课文,做深入细致的学习。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课文的知识天地,走进作者的内心领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真切体验课文带来的内容、写法、情感方面的感受,唤醒自我的生活经验和感情积淀。这样,一个课时可以选定一个方面,或是一个目标,做专门性的学习。这样,选定的课文也就成了学生学习的突破口,成了学生提升能力的开启点。围绕这一中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成为必然,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抓住这一关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就会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和深刻性,横向纵向都会有大的发展。

不过,在采用这种形式学习时,还应选定单元中其它课文和相关的课外文章作为必要的补充,拓展延伸,对应勾连,辨析比较,同化强调,使之成为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资源和可靠保障。不然,这种“多维深挖”式的学习,就会“势单力薄”,难以印证,难以支撑。

会生活的人,在行程中,绝不会疲于奔波,无暇顾及沿途风光,无心欣赏两边美景。他们会慢下来,甚至停一停,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一看优美景致,听一听鸟儿脆鸣,嗅一嗅花香草味,真切感受生活的美好。

真正的语文学习,也正是如此!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