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竞争力分析及实施路径
——以陕西省为例

2016-01-06史亚洲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展思考竞争力发展现状

史亚洲

(西安航空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竞争力分析及实施路径
——以陕西省为例

史亚洲

(西安航空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陕西发展航空文化产业具有产业竞争力因素中涉及的诸多有利条件,完整的航空产业链加上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为航空文化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应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快速发展的通用航空相结合,将丰富多彩的人文体验与变化多样的航空科普相结合,将知识密集的航空产业与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相结合,才能梳理出文化元素与航空元素融合共生的基本纹理,寻找到文化产业与航空产业融合贯通的契合点,探索出陕西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竞争力;发展思考

一、引言

经过十多年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航空文化产业依托航空工业的发展基础,注重传统文化、旅游文化、创新文化、器物文化等不同载体形式与航空工业的融合融通,顺应经济发展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需求层次提升需要,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产业类型,提供出更多的文化产品供给。陕西既是航空大省,又是文化大省,围绕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优质航空资源,在做大做强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产业的同时,已经着手把航空主题元素融入到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中,正在生产、开发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融航空体验、航空旅游、航空展览等为一体的航空文化产品。这些航空文化产品,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航空资源优势,借助文化产业“提质”“换挡”的“东风”,不断释放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红利,凸显出文化对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助推作用,为陕西经济发展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陕西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以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为依托,围绕航空产业,利用区位优势,整合现有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和提供了一批航空文化产品和服务,航空文化产业发展雏形已经显现。

(一)航空文化品牌得以确立

随着航空产业的发展,“飞豹”“枭龙”“歼十”“新舟”等飞机品牌早就家喻户晓。“西飞公司”“试飞院”“强度所”“一飞院”等飞机设计、生产、性能测试机构也尽人皆知。 “中国西雅图”“中国航空城”的美名已经享誉国内外。

(二)航空文化科普基地基本建成

以科学普及为依托,航空产业基地建立了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科技馆,科技馆融爱国主义教育、航空知识科普、航空职业技能培训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每年参观人数多达3万人。依托航空科技馆和西安航空学院航空工程训练中心,基地先后举办了“陕西航模大会”“波音航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夏令营”等一系列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技活动。

(三)航空旅游线路初步形成

航空产业基地利用现有航空文化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包括试飞院功勋飞机展、航空英雄广场景观小品、飞机仿真模拟器、航空特色企业观摩在内的航空文化旅游线路。被誉为“航空迪士尼”的航空大世界项目,正在筹划中。以航空科技、航空文化、航空游乐为核心的航空文化综合功能区已获准立项,正在建设中。中飞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旅游企业共同出资 750 万元注册成立的西安中飞航空俱乐部有限公司,开辟了蒲城—韩城—合阳—华山、蒲城—壶口—黄帝陵两条空中观光旅线路。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航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四)飞行体验中心投入运营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飞行、了解飞行、体验飞行,航空产业基地以低空飞行体验为突破口,让“一部分人先飞起来”,极大地促进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依托内府机场的飞行资源,联合中飞通用、精工通航、天颖航空等通用航空俱乐部和运营企业,开展航空飞行体验线路的开发和运营。飞行体验将陕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航空产业资源相结合,开展低空观光体验游。2013年内府机场体验飞行达3000余架次,接待游客近2万人,该项目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五)航空文化会展平台搭建成功

自2009年开始,陕西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通航大会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航空盛会。以2013年大会为例,参展飞机超过100架,交易金额达229亿元,参展人数超过30万。在树立高端会展品牌的同时,通航大会也成为了普通百姓近距离感受航空魅力的文化盛宴。“西安航展”正在创办成与“珠海航展”并驾齐驱的航空展事,形成了中国国际航展“南北双翼”的格局。

三、陕西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分析

波特“钻石”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综合分析产业发展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各要素对产业竞争力形成所造成的影响。这种竞争力分析着眼于产业发展的系统环境,常被用来分析处在成长、发展中的产业及产业组织。用它分析陕西航空文化产业,可以得出陕西航空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结论性认识。

(一)航空文化产业发展要素充分

经济的发展、产业的竞争需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知识及生产设施等要素的支持与投入。波特按各要素在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将其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某一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高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高级要素。陕西是航空资源大省,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是国内唯一一个涉及航空全产业链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地已形成了集飞机设计、制造、试飞、鉴定、强度检测、专用装备制造、航空材料加工、零部件生产、航空维修、涉航教育培训、航空旅游、航空博览等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条。截至2014年,累计入区注册企业已超过 500多家。基地有航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2所,科研机构100多个,航空科技人才2.6万人,中高级科技人才8400多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00多人。良好的航空产业资源,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成为陕西航空文化产业竞争力显现的要素条件。

(二)航空文化产业内需旺盛

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内需市场是否足够大影响着一个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体现航空元素的航空知识、航空旅游、航空体验、航空展览、航空技能培训等项目的渴望和期待与日俱增。就航空旅游而言,全世界年通用飞行小时的一半左右是航空旅游产生的,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航空旅游经营实体[1]。理论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人均GDP1000美元是家用电器消费的时代,人均GDP2000美元是汽车消费的时代,人均GDP4000美元是私人飞机的时代。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510美元,中国的航空时代真正到来。私人飞机数量的增加将带动低空旅游、飞行体验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通用航空的发展,教育培训、空中应用等市场需求都进一步扩大。以飞行培训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预测,未来 10 年,我国通用航空所需飞行员大约为2万人,目前国内提供飞行培训的机构只有 8 家左右,受规模和条件限制,这些机构每年仅能培训1500名左右的飞行员。由此可以看出,仅飞行培训市场的需求都是比较大的。

(三)航空产业与文化产业关联支持

关联产业的支持是一个产业获得持久而有耐力的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关联产业间具有“提携”效应,这种“提携”效应体现在陕西航空产业和文化产业间,其作用和价值表现地更为明显。陕西的航空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14年,航空产业实现总收入超过6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产值的3.4%,航空产业正成为“产业航母”。 陕西又是文化大省,人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2014年文化产业实现生产总值近7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2]。文化与经济融合的过程,能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与航空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融合,诞生出航空旅游、航空体验飞行、创意航模产品等诸多融合性航空文化服务产品,必将对陕西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力。

(四)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

自身条件的熟知、管理模式的选择、组织形态的构建,国家政策环境的把握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处于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不论是航空产业还是文化产业,建立适应自身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选择适合市场要求的发展路径是推动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就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而言,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明确建议。依据三中全会精神,组建若干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建立国有文化资本监管机构—运营机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三级管理体制,是推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创新的根本选择[3]。

(五)国家政策助推产业发展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政府的政策导向反映了国家对某一产业的态度。政府可运用政策手段引导、鼓励某个产业的发展,培育、促使该产业形成竞争力。国家为了鼓励通用航空的发展陆续出台了许多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就通用航空的制度保障而言,国家颁布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规定》《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等相关文件。就通用航空的政策保障而言,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用机场建设规范》等一系列旨在发展民用航空、通用航空的政策和建议,对低空空域改革做出了重大调整和战略部署,保证了通用航空和民用航空发展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深化各领域的改革,特别是文化产业改革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通用航空发展的制度保障,低空空域开放的现实举措,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鼓励,这些政策的相互叠加,相互发力对陕西航空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助推作用。

(六)发展机遇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

机会和运气是促使产业发展的偶发因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的发展除了企业家的努力和勤奋外,机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都把航空产业列入高端制造业目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4-5]。陕西“十二五规划”中,航空产业工程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西安飞行学院、西安航空技术培训学院、中飞实业公司飞行俱乐部等涉及航空机场运营、航空教育培训、航空旅游博览企业,是航空产业工程的重要内容。2015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两次提及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显示出国家对航空产业的高度重视。上述这些发展陕西航空文化产业的良好机遇,对陕西航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发展陕西航空文化产业的思考

陕西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低空空域开放的现实条件,经济发展后人民群众对体现航空元素的航空知识、航空旅游、航空体验、航空展览、航空技能培训等项目的渴望与期待,为航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展航空文化产业陕西应注重“三个结合”,实现“四个融合”,明确“五个方向”才能实现“航空大省”“航空强省”的梦想。

(一)注重“三个结合”—— 陕西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遵循点

1.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快速发展的通用航空相结合

陕西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民间流传着“三千年中国历史看陕西”的说法,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遍布三秦大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2万余项(处),三秦大地有“天然博物馆”的美称。通用航空产业内容涉及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体育休闲、旅游观光等,追求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活动方式的变革,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不管是通用航空涉及的领域还是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都体现着文化的属性,彰显着人文的情怀。通用航空的某些活动既是产业的表现形态,又代表了特定的文化现象。航空文化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把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题材融入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经营中,找到航空元素和文化现象的交汇点,让传统文化借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成果,满足人民群众从空中感受和体验陕西丰富文化资源的强烈需求。

2.丰富多彩的人文体验与变化莫测的航空科普相结合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了“体验经济”的概念,并预言这一经济形式将会获得极大发展。在对体验经济分析论证后得出了“商家将依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的观点[6]。系统阐述体验经济并形成著作的是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他们认为,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着眼于用心服务顾客的理念,倡导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顾客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创造让消费者能够亲自参与的各种活动,从而最终满足他们的体验需要[7]。航空工业属于高端制造业的范畴,其生产的产品——飞机,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能真正感受飞行,体验飞行是多数人的愿望和期盼。航空科普就是将航空领域中的科技成果通过微缩景观、真实产品等情景,近距离直观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从经济的角度讲,符合体验经济的特征和属性,既满足了人们的“飞天”愿望,又实现了科学普及的目的。

3.知识密集的航空产业与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相结合

航空产业因其产业链长,涉及的知识、技术内容丰富而具有强大地社会吸引力。从飞机设计、制造、测试、试飞、飞行、维修到航空服务,每个环节无不体现着知识和技术的力量。行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的传承离不开教育的参与和发力,以航空为元素的各种教育培训是支撑知识密集型的航空产业的重要推手,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实现“四种融合”—— 陕西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1.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通过将各类文化元素、内容、形式和服务,与科学技术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手段有机结合,让文化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与品质,赋予文化产品新的内容与形式,体现文化产品更完美的功能与服务, 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创新文化及其产品的需求和需要[8],这就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所在。航空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需要文化的支撑和引领,新的航空文化产品的形成及价值实现也需要高新技术的介入和运用。航空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通过不同文化与航空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交叉融合可以产生新的航空文化产业形态,增加航空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航空文化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航空影视、航空迪士尼乐园、航空科技馆等文化产业项目都是航空文化元素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2.服务与制造的融合

利用文化资源,以制造文化产品为起点,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形成以“产品”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9]。航空制造业在生产高精尖的飞行器及其他产品的同时,可以把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航空展览品、航空模型等的生产和制造中,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还可以利用航空元素,建设、生产一批航空主题公园、空中旅游、航空户外拓展等体验式文化经济项目,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服务与制造融合的过程也是航空制造业寻求产品附加值的过程,更是航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这种融合对航空产业链的延长和航空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产学研的融合

学者们普遍认为,产、学、研协同融合发展是发挥知识溢出效应的重要手段。航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固然重要,作为航空文化产业产品形成中发挥作用的创意更重要。创意的诞生是知识的再生、共生、衍生的产物。大学、科研院所作为知识的制造地和加工厂,在知识制造和生产过程中不是简单和孤立的,它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知识、新创意,更需要着眼于企业与市场的现实需要,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帮助企业诞生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产、学、研融合共生,才能源源不断地形成新的创意,依附创意的航空文化产业才能生产制造、诞生出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群众需要的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

4.政府与市场的融合

研究文化产业的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由于航空文化产业处于初始阶段,产业发展中各种资源的配置不像成熟产业那样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只有政府发挥其在政策制定、环境营造、资金筹措、体制创新、市场培育、产业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航空文化产业才能整合各种资源、利用现有条件逐步做大做强。政府主导的文化消费市场,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促使产业的有效聚集提升,驱动需求市场的升级扩大,对经济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10]。政府只有与市场充分地融合,挖掘市场中蕴藏的各种力量,吸收各种养分才能逐步培育出健康发展的航空文化产业。

(三)明确“五个方向”—— 陕西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落脚点

航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体现航空特色让文化张力得以呈现,如何使各类社会群体对航空文化予以认可和接受,如何使航空文化亮点转化为经济增长点,必须明确五个发展方向。

1.航空演艺方向

表演艺术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范畴,开放、多元、特色是航空文化演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项目的科学选择与论证,真正把人才、资本、技术通过市场配置到发展前景好、社会效益高的航空演艺产业中。陕西应盘活航空产业基地内的场馆资源,鼓励基地内各单位文化场地对外开放,建立演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航空文化产品的制作机制,制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优良作品,为群众提供丰富的、饱含航空元素的文艺作品;激活民营演出院线,对非公有制演艺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演出团体、机构和个人以多种渠道介入航空文化演艺产业。

2.航空出版方向

包括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印刷、出版、发行等。上海2013年5月出版的“大飞机出版工程”丛书一套57种,就是由大学和科研院所撰写,得到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出版基金资助的航空专著,一经发行就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航空产业基地可创办航空科技期刊,打造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航空文化出版物,融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向国内外,业内外公开发行,既能全面介绍航空科技知识和发展动态,又能展示陕西航空产业发展状况,提升陕西航空产业对外影响力。

3.航空影视方向

影视历来被视为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电影《吴大观》《歼十出击》,纪录片《鹰隼大队》,专题片《志在蓝天》等航空巨作,曾经引起很大市场反响。产业基地完整的航空工业,雄厚的科技实力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与影视传媒企业合作,生产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强的优秀航空艺术作品,就能传播“航空报国”的正能量。利用基地内航空元素众多的有利条件,创建航空影视城,通过微缩景观再现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使其成为拍摄航空题材影视作品的外景基地。影视城还可成为航空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为游客体验航空工业发展成果提供鲜活素材。

4.航空传媒方向

互联网是现代传媒成功发展的重要平台。湖南的“金鹰网”“华声在线”就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专业网站,集聚了许多忠实的网民,成为影响力较强的文化传播平台。通过创办航空元素网站,与出版物同步、同声、同频,在传播内容、运营模式、技术保障上形成特色,着力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航空文化载体,使其成为充分展示航空文化、航空产业发展成果的窗口,成为航空爱好者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

5.航空旅游方向

航空与旅游的耦合发展是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旅游活动是一种集休闲、体验、文化于一体的人类活动,旅游活动注入航空元素可以拓展旅游活动空间,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增强旅游体验乐趣,从而生成新的项目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航空与旅游耦合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空中观光、空中跳伞、空中摄影、体验飞行、航空会展等诸多项目都是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于蓉.“低空开放”下航空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初探[C]//中国航空学会.2013年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论坛文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51-54.

[2]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126-129.

[3] 张晓明,王家新,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0-31.

[4]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EB/OL].(2011-08-15)[2016-03-16].http://www.shaanxi.gov.cn/0/1/65/364/857/1238/236.htm.

[5]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EB/OL].[2016-03-12].http://www.shaanxi.gov.cn/0/103/8496.htm.

[6]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黄明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52-153.

[7] 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原书更新版)[M].毕蒙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6-48.

[8] 韩平,李顺彬.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机理研究——基于高新技术开发园区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4(3):43-49.

[9] 林玮.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资源开发与乡村实践[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89-94.

[10] 柴冬冬,高超.从需求拉动到产业联动——当代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文化消费[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41-45,125.

[责任编辑、校对:东艳]

收稿日期:2016-03-23

作者简介:史亚洲(1974-),男,陕西武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学、文化产业等的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4;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33(2016)04-0009-06

Development Status,Competitiveness Analysis,and Implementation Route of the Aviation Culture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Shaanxi Province

SHIYa-zhou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

Abstract:Shaanxi Province is advantageou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iation cultural industry. The complete aviation industrial chain,together with the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s of national policies,brings about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iation cultural industry.Shaanxi Province should combine the profound history and culture with the rapidly developing general aviation,combine the rich cultural experience with the diversified aviation sciences,and combine the abundant cultural education with the knowledge-intensive aviation industry so as to sort out the basic route for the co-existence of cultural element and aviation element,find out the conjunction poi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aviation industry,and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rou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 aviation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aviation cultural industry;development status;competitiveness;development reflection

猜你喜欢

发展思考竞争力发展现状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南阳市卧龙区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关于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社团作用的思考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