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研究评述

2016-08-01刘秋成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声音

刘秋成

(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研究评述

刘秋成

(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摘要:声音是国外写作质量测评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国内写作教学中尚无涉及。通过对相关文献中不同研究者对声音的界定以及声音与写作质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是显性量化声音的最佳工具,基于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构建写作声音,进而提高写作质量。

关键词:声音;写作质量;写作声音强度标准

声音是国外写作质量评估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声音的构建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为了更加有效地呈现声音强度与写作质量的关系,更好地在写作中构建声音,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本文重点分析声音与写作质量的关系,梳理国内外写作声音强度测评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声音强度测量标准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声音与写作质量

声音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引入到写作领域,迅速引起了国外写作研究者和教师们广泛地讨论,由于涉及角度的不同,研究者对声音的理解也存在诸多差异。宏观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阵营:一是表达主义者学派,以Elbow 和Stewart为代表,他们认为声音是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个人主义紧密相关,是作者在文中展现出的自身特有的声音,也是西方个人主义的典型象征[1];二是社会建构主义者,以Ede、Prior、Mastuda、Atkinson为代表,他们认为声音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1],即声音不能独立存在,它依存于社会环境。目前,大家比较认可Matsuda对声音的界定:“声音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社会中存在的却又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语言或非语言因素达到的一种综合效果。”[2]尽管此概念相对清晰全面,Atkinson仍然认为声音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抽象概念[3],因为其无法言说的特殊性,尤其引起了很多二语写作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声音是否会对写作质量产生影响,研究者有很多分歧。主要观点有二:一方认为声音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关键因素,它是作者身份、观点、立场的代表,是读者了解作者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他们认为写作声音的构建是写作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之一。而相反的一方则认为与写作质量无关,尤其与二语写作质量无关,原因是他们认为声音是西方个性主义的使然,其他文化的学习者很难在写作中保留声音;另一方面,声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可能成为二语写作课堂的教学重点。针对这些争议,有些研究者从实证的角度来论证这两者的关系,Helms-Park和Stapleton首先基于写作声音的相关理论,制定了“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希望通过显性的测量标准来量化声音强度与写作质量的关系,但其研究却证明二者没有关联性[4]。这一结论引起了质疑,Matsuda &Tardy在对学术期刊论文和审稿人对稿件的评语中分析发现,审稿人会通过写作声音来对其稿件质量做出评估[5]。Zhao 和 Llosa采用了Helms-Park和Stapleton的“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检验写作声音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作用时发现,写作声音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论文质量[6],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Helms-Park和Stapleton有关声音强度与写作质量无关的定论。

二、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研究现状

Helms-Park和Stapleton从实证角度论证声音与写作质量关系:第一,语气肯定程度,主要通过测量声音构建的语言手段;第二,自我认同程度,主要通过测量写作中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的频率及形式;第三,中心思想重述,主要涉及中心思想清晰表达的次数和明晰度;最后一个是作者在场和观点自主程度,重点是对作者声音整体呈现的评价和对写作中不变特性身份的解释,同时,也涉及到对作者使用“反面声音”的考评。因为在西方的论文模式中,不同的视角反映出作者辩证的立场,会增强论证的说服力[5],前两点如图1所示。

图1 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

Hyland提出了声音互动模型。这一模型主要包含两个系统:一是作者立场,主要指作者的语篇声音或作者身份、观点、立场的自我呈现;其二是读者参与,主要指作者使用一些与读者相关的语言因素用来引导读者参与语篇的互动和交流。作者立场和读者参与是语篇互动的两个维度,缺一不可。

此模型从九个层次对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此后,Zhao在Hyland 声音互动模型九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主要观点在文中的显著度这一要素,共涵盖10个与写作声音相关主要语言因素。新测评标准主要涵盖三个维度,即作者观点的鲜明度和独特性,作者表达观点的语气方式、行文特色,作者和读者在文中的显性存在和互动[1]。该测评标准推动了写作声音测评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得声音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定义,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方式来呈现,学习者在培养声音意识方面可以有章可依。

国内目前仅有俞希和曹洪霞更改了部分声音构建的语言要素,并增加了个性化声音总体强度这一新的维度,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个性化写作声音测评标准

此模式研究证明,总体声音强度在写作中对于表达作者立场和身份起到一定的作用[7]。

这些研究成果证明了声音强度测评标准逐步发展完善,用具体的数据论证了声音与写作质量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见,写作声音的构建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三、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对国内写作教学的启示

为了切实提高国内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本文从写作声音强度测量标准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1)重视声音概念。目前,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最凸显的问题就是很难找到声音独特的作文,尤其反映在议论文写作中。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加大培养学习者具有个性化声音意识的力度,在写作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要素构建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观念更加明晰,主题更加突出。

(2)掌握构建声音的语言要素。从上述写作声音测量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测量标准如何改进,但在测量写作声音时,在基本的语篇构建形式上,都注重模糊限制语、语气加强词、态度标记词,自我提及(第一人称)等语言要素的测量,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构建声音的语言要素。

(3)理解构建声音的维度。 目前,大学生英语写作的主要问题是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建构自己的声音或身份,语言要素仅仅涉及句子层面,但要形成连贯的语篇,还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声音的构建维度。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构建声音:明晰作者观点的鲜明度和独特性、重申中心思想、加强个性化声音强度。

(4)提高书面交际意识。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只是从作者的角度构建书面语篇,而忽视了读者参与。引导学生认知,写作是一个作者与读者互动的过程,作者如果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写作,会更加强烈意识到声音构建的重要性。

四、结语

本文剖析了声音与写作质量的关系,梳理了写作声音测量标准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写作声音测量标准对写作的启示。语言教育不只是语言技能教育,也不只是涉及语言工具性运用,语言本身也是构建社会文化的重要力量。声音强调作者自身观点的鲜明度和独特性,强化声音意识培养,会使学生摆脱死板的文章套路而注重自我思维的呈现,即自我观点的形成和有效表达。此外,在写作中注重声音构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书面交际能力,能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语言技能的最高境界,它能使自己头脑中原本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和有条理,进而提高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冠芳.国外写作声音的研究:回顾、分析与启示[J].外语界,2013(3):67-76.

[2] Matsuda P K.Voice in Japanese Written Discourse:Implica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1,10(1):35-53.

[3] Atkinson D.Reflections and Refractions on theJSLWSpecial Issue on Voice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1,10(1):107-124.

[4] Helms-Park R,Stapleton P.Question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ized Voice in Undergraduate L2 Argumentative Writing:An Empirical Study with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3,12(3): 245-265.

[5] Matsuda P K,Tardy C M.Voice in Academic Writing:The Rhetorical Construction of Author Identity in Blind Manuscript Review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7,26(26):235-249.

[6] Zhao C G,Liosa L.Voice in High-stakes L1 Academic Writing Assessment:Implications for L2 Writing Instruction [J].Assessing Writing,2008,13(3):153-170.

[7] 俞希,曹洪霞.中国大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个性化声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4):18-24.

[责任编辑、校对:东艳]

收稿日期:2016-03-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教改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第376号);湖南省哲学社科一般项目(15YBA058);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4C0176)

作者简介:刘秋成(1980-),女,河南漯河人,讲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33(2016)04-0094-03

A Critical Review of Voice Intensity Rating Scale

LIUQiu-che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2,China)

Abstract:Although voice is a vital element in assessing writing quality in many western educational systems,voice is not yet a pedagogical focus in the EFL writing class in China.The study finds that intensity rating scal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ssess the intensity of voice and help students construct voice to improve writing quality by providing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voi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ice and writing quality.

Key words:voice;writing quality;voice intensity rating scale

猜你喜欢

声音
声音艺术中的哼鸣训练技巧
给声音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声
《红楼梦》中的音景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浅析纪录片中的声音元素及其使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声音”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