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养教育,让高中语文教学焕发生命之光

2016-01-06王倩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中语文意识

王倩

【摘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结合教材内容,培养人文意识;营造和谐氛围,让人文回到课堂;探索教学模式,引导自主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素养 教学 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11-01

0

语文课程的教学关系到祖国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蕴含着太多的精髓。语文课堂是传播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众多的有着深刻底蕴的文化内涵中人文素养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基于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既能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高中语文教学焕发生命之光。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人文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腾飞,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上各种思想对人们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受到影响而陷入了迷途,心里变得浮躁起来。调查中发现不少高中生对国外流行的元素了解的较多,随口就能说出许多歌星的名字,却不知道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甚至连孔子、庄子都不太清楚,造成了人文意识的严重缺失。很多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造成孩子不懂感恩和奉献,没有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必须结合教材的内容强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结合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深化学生对人文素养理解与认识。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除了应向学生讲解诗词的内容以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感受理解毛泽东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视频,如《恰同学少年》等,更加直观地理解《沁园春·长沙》的深刻内涵。还可以回顾一些爱国的诗篇,如《春望》、《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拓展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营造和谐氛围,让人文回到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该是课堂学习交流的主要参与者。语文课堂要具有人文性就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讨论交流时学生发表的观点可能会与老师的观点大相径庭,也可能在同学之间也存在差别。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对学生提出来的观点不能一棒子打死,应该容许学生发表不一样的观点,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把内心世界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例如:学习《荷塘月色》时,当让学生说说说“这几天颇不宁静”是表达怎样的情感时,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表达出的情感有可能和大多数学生的观点不太一致,作为语文教师应鼓励班级的其他同学,敞开胸怀,感谢他的坦诚,接纳这些不一样的思想观点,要让学生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真正回到语文课堂中来。毕竟每一位同学的情感和领悟力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可能一时不能理解他的作者的烦恼。但学习课文以后在慢慢地领悟中就会逐渐改变对作者的看法。即使一时不能改变,本文的人文情感也会一直影响着我们。

三、探索教学模式,引导自主学习

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有所不同,仅仅靠简单的知识的灌输是不行的,必须要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让新授的知识与之产生融合和碰撞,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把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是知识变得灵活。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的过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思想没有机会释放。改变教学方式就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精神活跃起来,思维活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就必须通过问题的引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多样化。例如:在课外阅读莫泊桑《项链》时,文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由于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曾经贪图享受,她的青春和项链一起丢失了。按照正常的教学模式,对于这位不幸的女人总会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帽子都会扣在她的头上。可回过头来想一想,换一种思维来考虑,玛蒂尔德难道就真的一无是处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对人物的性格进行挖掘,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就不难发现,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勇于改过并靠自己的劳动改变了现状,变成了一个高尚的女人。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教育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不断提高语文知识水平,不断获得感悟,自我提升人素养。学生在自主活动时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合作更愉快,充分享受相互配合带来的乐趣。小组合作时要有共同的目标,要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因为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且故事性较强。学生往往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在相互交流中弄清文章的故事内容和篇章结构的特点。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和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负其责,最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集思广益中获得最完美的答案。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祖国的语言文字包含的内容内涵太多太多,不仅包含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更是蕴含了博大的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能分割。正因为如此,高中语文的教学承担着太多的责任,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之光,让民族优秀文化永远传承。

[ 参 考 文 献 ]

[1]杜燕.浅析高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J].文教资料,2013(05).

[2]李丽娜.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3(23).

[3]李素芳.高中语文人文教学策略刍议[J].金色年华,2012(02).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高中语文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