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课课练”的七何分析
2015-12-30陈帅李海燕陈璐
陈帅 李海燕 陈璐
摘 要:本文采用“七何分析法”也称“5W2H分析法”,对“什么是课课练”“为什么练”“在课的哪部分练”“练多长时间”“怎么练”“谁设计”和“怎样设计”七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科学开展“课课练”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体育课堂;课课练;七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1-0016-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学生的体质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境地。据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学生体质自1985年以来,已经连续近三十年持续下降。” 虽然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们还是要多从自身找问题,想办法。“课课练”的开展无疑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副良药,本文将采用“七何分析法”从七个方面,对什么是课课练、为什么练、在课的哪部分练、练多长时间、怎么练、谁设计和怎样设计进行研究。
一、什么是课课练
所谓“课课练”是一个体育专门词语,即针对学校体育中为落实周总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各级各类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体育界遂提出“堂堂练,天天练”[1],之后统称为“课课练”。近年来,又出现“课课练是身体素质练习”“课课练是自主练习”“课课练是体能训练”和“新课课练”等提法,但其实质内容都是“课课练”。
笔者认为,“课课练”可以理解为在每堂体育课中,依据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或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和实施,旨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各种身体练习活动。
二、为什么练
呼唤“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体质连续近30年的持续下降,学生身体上所表现出的软、硬、笨、晕、胖、慢,即肌肉软、韧带硬、动作笨、活动晕、身体胖、行动慢的现状[2],亟待有成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改变。
三、在课的哪部分练、练多长时间
在体育课的哪部分安排课课练的内容众说纷纭,有的提议在课的开始部分,有的建议在课的前半部分,有的认为在课结束前安排。笔者根据大量教学实践认为,课课练的内容一般安排在课基本部分的最后5~10分钟较为合理。因为,在课的开始部分学生还没有充分活动开,身体没有完全的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不适合进行较大强度或大幅度的练习;而在课的前半部分,正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是学习主教材的最佳时刻;而在课的最后进行课课练的练习,又会对下面的课产生影响。所以,课课练一般安排在基本部分的最后5~10分钟,既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不影响授课内容,还不会对其他课产生干扰。
四、怎么练
“怎么练”是开展课课练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练习内容的选择、分类和练习方法三部分。
课课练内容的选择依据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主要选择与教学内容一致或对称性的练习,如教学内容是发展上肢为主的练习,那课课练的内容既可以选择上肢练习的内容,也可选择下肢为主的练习;二是根据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哪差练哪”;三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适合什么练什么”;四是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有什么练什么”;五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什么练什么”。
课课练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七大类,即按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项目、动作形式、器材类别、参与人数和有无器械分类(图2)。具体课课练内容,可以参考毛振明教授主编的《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3]。
课课练的练习方法主要有自主练习法、合作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竞赛练习法、游戏练习法等(表1)。
五、谁设计
课课练的设计者不仅局限于任课教师,还要扩展到教师团队和学生。任课教师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他最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可以有的放矢的设计课课练内容;教师团队的合作、创新和评价是科学合理设计课课练的基础和保障;学生往往是教师在设计和完善课课练内容时最容易忽视的群体,学生在练习中的即时反馈和提示,往往能使课课练内容更精彩、更合理、更受同学欢迎。所以,在设计课课练时要综合考量来自这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六、怎样设计
课课练设计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理论”,另外还要根据所在地域、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小学课课练设计参考内容见(表2)。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我和三十年前的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2.7:13-14.
[2]毛振明.“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系列讨论文章之五:加强课内锻炼提高健身实效[J].体育教学,2014.5:4-8.
[3]毛振明.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