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进行“课课练”要尊重不同类型课的特点
2015-12-30李文江
李文江
摘 要:在体育课中发展学生体能是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课课练”是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手段。如果要使“课课练”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体育课进行“课课练”就要尊重不同类型课的特点。
关键词:体育课;“课课练”;不同类型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1-0012-02
“增强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落实这一课程目标,体育课堂教学就要有效地开展锻炼身体的练习,即“课课练”。“课课练”,简单地说就是体育教师在每节体育课中都安排的发展学生体能的练习。既然“课课练”在体育课堂中安排,那么就要尊重当时课堂教学的特点,这是一种正常的、符合逻辑的思维。那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好“课课练”呢?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开展“课课练”要尊重不同类型体育课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加了“课课练”的有效性,而且也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导课“课课练”要指向一般身体素质
引导课,一般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次体育课,可以安排在室内,也可以安排在室外。无论室内外,教师要把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标准、本学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点项目等告诉学生。在室内可结合讲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进行,在室外可结合一般身体素质练习即“课课练”来进行。为什么引导课“课课练”要指向一般身体素质?大家知道,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次室外体育课,由于学生刚刚经历了假期休息,所以身体各项体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安排一般身体素质体能恢复练习是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正确的选择。如水平二学生,“课课练”可安排跳短绳、蹲跳起、单脚跳、弓箭步交换跳、仰卧举腿、躲闪跑、俯卧撑和发展各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等。引导课安排“课课练”,可以结合游戏进行,运动负荷不要过大,要体现体能恢复的目标。
二、新授课“课课练”要安排针对性练习
新授课是以学习新教材为主的课,一般是在复习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新授课引导学生对新教材快速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特点,科学安排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新授课教学要关注学生对基本动作环节的学习,教学中不仅要有支撑教学重点的突出练习,而且要有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还要考虑适当的练习重复次数和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既是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形成动作技能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体能的需要。此时“课课练”可以整合在运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以提高体能练习的针对性。但是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动作技术结构、学生体能状况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如水平四学习跨越式跳高第一次课,本次课运动技能学习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90%学生能够在慢跑中,做出助跑起跳动作,学会用有力脚起跳。”教学重点是“上步起跳”,难点是“起跳腿快速、有力蹬直”。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采用“技体结合”,安排如下练习:单脚交换跳、跑跳步练习、上一步起跳练习、上三步起跳练习、纵跳摸高等。此时,这样安排练习,既是运动技术动作练习,也是“课课练”练习。如此巧妙安排也为单独安排“课课练”节省了教学时间,进而强化补充了基本动作环节练习,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三、复习课“课课练”要尊重学生差异
复习课是复习旧教材为主的课,安排在开学初、学期末、考查前以及学完某一单项教材或模块之后。但是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已学过的教材,而应当逐步提高动作技术学习标准要求。然而,由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动作存在差异,所以在复习课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不同情况,做出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分类指导,同时还要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需求。如对于已经掌握考核动作的学生,不要千篇一律地去强迫进行改进练习,可以设计好“课课练”内容,让班级体育骨干组织这部分学生进行练习;而对于暂时还没有掌握好技术动作的部分同学,也不要“形式化”地去进行“课课练”,要让这部分学生安下心来,在教师帮助指导下去改进提高技术动作,树立学习信心。教学实践证明,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满足了学生复习课不同的学习心理需求,是尊重学生差异的“课课练”。
四、综合课“课课练”要遵重课标规定
综合课是学校体育中最经常上的一种课,特别是中小学的体育课既有新授教材,又有复习教材。为了提高综合课的教学效果,新旧教材搭配要合理,根据不同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特点及教材的难易程度,采用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与手段,合理地分配课的密度、运动负荷和各项教材的练习时间。同时为了发展学生体能、增加体能练习的实际效用,根据课程标准不同水段的学习目标要求,安排一些相应的发展学生体能的练习,如水平一,安排发展学生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的“课课练”,水平二安排发展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和力量的“课课练”,水平三安排提高灵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耐力的“课课练”,水平四在运动项目学习中安排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的“课课练”。综合课“课课练”,不但要遵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而且要灵活机动,即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状况,可重复、可调整,不要机械。
五、考核课“课课练”要实现与准备活动整合
考核课是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通常安排在某些重点教材或模块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在进行考核课教学时,有时既安排考核项目,也安排一些“课课练”。将“课课练”与准备活动整合,既达到了学生热身的目的,也达到了发展学生体能的目的,但是运动负荷要适当,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学生体能透支,影响考核成绩。同时考核课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能够一次完成考核,可以有计划地、按照这部分学生的需要,安排相应的、趣味的、安全的“课课练”内容,如水平四安排竹竿舞、集体踢毽子、跳长绳等,学生非常喜欢。如果将这部分学生“课课练”分配给班级体育骨干去组织,也锻炼了体育骨干组织能力。这样设计安排,也可吸引正在进行考核的学生,努力通过考核,及时参与到有趣的“课课练”中去。
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课课练”是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体能状况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措施。“课课练”不但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性质合理设计,而且要尊重不同类型课的特点来设计展开。“课课练”要寻求变化,要追求趣化,要体现合理化与科学化。只要我们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对“课课练”勤思考、多研究、常实践,一定会使“课课练”在增强学生体能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价值,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