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载文计量分析

2015-12-30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计量分析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载文计量分析

钟晓红,罗义,邱美玲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对《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刊发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5年20期共刊发文章507篇,篇均页数为3.60页/篇,期均载文25.35篇。栏目设置中教学探索类论文占的比例较高,国家开放大学研究、远程教育研究及教育技术学等特色栏目稿件略少。平均基金项目论文为24.06%,论文合著率为47.24%,合作度为1.6,第一作者为本校教师占24.41%。按第一作者地区分布统计,江西省产出论文最多,共333篇,占65.68%。按第一作者学历、职称、年龄进行统计,有博士(含博士生)共68人,高级职称者(含副高)共192人,31~40岁年龄段占36.29%。同时对2010~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进行统计分析,4年平均引用期刊数为177.25,复合总被引平均为221.75,平均影响因子为0.216。

关键词:载文分析;作者分析;引文分析;计量分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罗义(1960-),男,江西南康人,教授,研究方向:现代远程教育。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以社科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有国际国内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努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立足电大,面向全国和社会,广泛涵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高品位前沿性科研教学成果,繁荣电大学术,促进电大教学和科研,提高电大教学质量,推动和发展电大事业。《学报》的栏目设置注重个性风格,力争具有电大特色,时代特色,研究特色,地方特色。栏目板块设置清晰,分为指导性、学科性、特色性三大类板块。指导性栏目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学科性栏目主要有:《文史研究》《哲学法律研究》《政治社会研究》《新闻传播研究》《经济管理研究》《教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色性栏目有:《远程教育研究》《开放式高职研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教学探索》等。

《学报》从创始之日起,紧密与学校的办学方向结合,刊发了大量关于国家开放大学研究、远程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电大教学与探索等文章,突出学校的远程教育特色和优势,刊物质量稳步提高,学术影响力不断加强。《学报》先后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等多家大型学术资源库的来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入网期刊。本文以2010年第1期至2014年第4期(共20期)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载文、作者、引文等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以期为学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1]

一、载文统计分析

(一)载文量

载文量通常被用来作为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1]通过对《学报》2010~2014年的统计,这5年共刊发文章507篇,平均年载文量为101.4篇,期均载文量为25.35篇,篇均页数为3.60页/篇(表1)。

表1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载文量

(二)学科论文分布

分析《学报》近5年来刊出论文,通过表2的统计,载文量居前几位的栏目依次分别为教学探索(2013年第3期开始更名,原来栏目名称为电大教学研究与探索)、文史研究(2013年第3期开始,将原来栏目里面的文学研究、文化研究、赣文化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历史研究等,统一归纳到文史研究)、教育研究、政治社会学研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远程教育研究,其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比例依次为27.42%、17.75%、11.83%、9.27%、5.92%、5.92%。通过表2,很明显看出,开放大学建设研究在2013、2014年的文章比例明显增加,这是与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大环境相吻合的,与此同步,有部分省市电大也更名为相应的开放大学。《学报》紧跟这一形势,追踪学术热点,将开放大学建设研究有价值的论文刊发出来,以期对开放大学建设有指导或借鉴意义。这与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完全一致的。远程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也是《学报》的热点及特色。但通过这5年的数据统计,开放大学建设研究、远程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分别占比为5.92%、5.92%、4.92%(表2),载文率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基金项目论文

学报刊发的基金项目论文层次及数量,通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术质量,以及反映某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动态发展情况。基金项目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2]基金项目论文常常代表着某研究方向或学科领域的新趋向、新成果、创新思维或方法,往往有着较高的难度或实用价值,受到普遍的关注。对《学报》2010~2014年5年来的载文按基金项目来源进行统计(见表3),5年中,共刊发论文507篇,其中基金课题论文122篇,占论文总数的24.06%,且近5年基金课题论文比例逐年上升。基金项目论文中,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较多,有110篇,国家基金资助论文较少,仅有12篇。为了提高《学报》的质量,增强学术影响力,《学报》可进一步广泛吸纳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国家开放大学研究等相关基金项目课题类文章,增强《学报》的远程教育特色,同时也增加学科类的基金课题文章数量,以提高《学报》在业界的影响力。

表3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基金论文分析

二、作者情况分析

(一)合著率与合作度

合著率是指合著论文占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合作度是指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二者从不同角度反映作者合作程度。同时合著率可反映期刊所刊载论文学科交叉的程度、涉及领域的广度和学术研究的力度。[3]刊出的507篇论文中,作者人数最多为7人,合著论文占240篇,合著率和合作度分别为47.24%、1.60。第一作者为校内稿件和校外稿件占的比例分别为124篇、384篇,分别占24.41%、75.59%(表4)。校内单位与校外单位之间作者的合作共有60篇。通过对数据的统计,第一作者为校内作者占124篇(占24.46%),这反映了刊物没有变成本校的“自留地”,体现了《学报》开放办刊、重学术质量的办刊宗旨。与校外合作的文章有60篇,反映了《学报》作者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科交叉较多、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广。

表4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合著与合作情况分析

(二)作者地区分布

期刊作者的地区分布情况可以显示出学科研究水平的地区差异,也可反映出期刊在各个地域的学术影响水平。《学报》5年所刊载的论文中,第一作者遍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2010年地区分布数为20,为历年最高(表5)。按地区统计中,江西省最多,共有333篇,占65.68%,江西省的稿源除本校教师外,主要还有江西省各地市、县工作站电大教师及科研人员投稿,此外还有江西各高校教师、研究生及科研单位研究人员的来稿。其次为北京、广东、江苏等地的稿源,分别有29篇、21篇、16篇,这与这些地区电大远程教育研究人员较多及高校较多有关。有的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成了《学报》相对固定的作者,2013年、2014年有几篇刊载在《学报》文章被《马克思主义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报刊文摘》等有影响力的文摘收录或文摘转载,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报》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表5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第一作者地区分布

地区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合计山东 3  1  0  1  0  5四川 1  0  0  0  1  2陕西 1  0  0  0  1  2辽宁 1  0  0  0  0  1云南 1  1  1  2  1  6吉林 0  2  0  0  0  2新疆 0  1  0  0  1  2广西 0  0  1  0  0  1山西 0  0  1  3  0  4宁夏 0  0  1  0  0  1河北 0  0  1  0  0  1贵州 0  0  0  0  1  1总计数 20  15  18  13  16  507

(三)第一作者

2010~2014年《学报》所刊出的论文第一作者中有博士(含博士生)共68人,占13.41%,硕士(含硕士生)共276人,占54.44%。第一作者中具有高级职称(含正副高)共192人,占37.87%。作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1~40岁、≤30岁、41~50岁之间,分别占36.29%、26.43%、25.05%(表6)。其中年龄小于30岁的青年作者主要是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由数据可以看出,年龄段在31~50岁的是《学报》的主要作者群。他们年富力强,且有晋升职称的要求,有科研的积极性和写作的动力。

表6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第一作者情况分析

三、引文统计分析

(一)引用期刊数、web即年下载率

引用期刊数、web即年下载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报载文对其他文献及自刊载文的吸收能力,反映所载论文与已有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连贯性、继承性,还可以体现出作者的知识水平、研究状况及对资料的把握情况,并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论文的质量和所含的信息量。[4]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2011~2014年统计[5-8],《学报》2010~2013年4年来年均引用期刊数为177.25,说明《学报》作者的外部吸收信息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进一步提高文献量(含自引及他引);《学报》2010~2013年4年来web即年下载率年平均为22.5,说明《学报》所载文章的即时影响力一般,有提升的空间;他引总引比4年平均为0.935,说明《学报》作者引用的文献主要来自于他刊,这也可一定程度地反映出《学报》学术规范性。

表7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引文统计

(二)复合总被引和影响因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2011~2014年统计[5-8],分别对《学报》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复合总被引和影响因子等指标进行统计(表8),结果表明,《学报》在2012年、2013年的复合总被引有一定上升,影响因子是2011年、2012年较高。

表8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主要计量指标

四、结论

(1)2010~2014年载文量为507篇,年均载文量为101.4篇,期均载文25.35篇,篇均页数为3.60页/篇,年载文量和期均载文量较稳定;

(2)通过对2010~2014年刊出论文的栏目分析,教学探索占的比例较高,为27.42%,国家开放大学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等分别为9.07%、5.92%、5.92%,《学报》特色栏目有待进一步加强;

(3)2010~2014年刊出论文中有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共122篇,占论文总数的24.06%,且近5年基金课题论文比例逐年上升。基金项目论文中,国家基金资助论文较少,仅有12篇;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较多,有110篇;

(4)论文的合著率和合作度分别为47.24%、1.60,反映了《学报》刊发的论文有一定学科交叉、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第一作者为校内稿件比例为24.41%,可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校内教学科研人员积极写作,规范写作,《学报》进一步吸引校内优秀稿件,活跃学术氛围;

(5)对第一作者的学历、职称、年龄进行统计,学历中博士(含博士生)占13.41%,硕士(含硕士生)占54.44%;第一作者中高级职称占37.87%;年龄中31~40岁占36.29%,分别为各类中最高,反映了《学报》作者群主要为硕士(含硕士生)和副高级中青年,学报应积极扩大稿源,吸引博士和正高级职称科研工作者投稿;

(6)《学报》2010~2013年平均引用期刊数为177.25,平均web即年下载率年为22.5,复合总被引平均为221.75,平均影响因子为0.216,这些指标在全国电大类学报排名中等偏上。可通过吸引优质稿源,加强远程教育特色栏目策划、吸引并巩固有学术影响力的学者来稿等措施提高《学报》质量,增强学术影响力,从而提高《学报》的复合总被引、影响因子等各项统计指标。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吴志猛,张发祥,吴信民.《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08年载文计量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石光. 15种农业高等学校学报的载文情况统计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3]颜志森.《科学学研究》2001-2003年载文、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4(05).

[4]颜志森,张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以来载文、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5]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1.

[6]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2.

[7]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3.

[8]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4.

责任编辑:汪红亮

栏目名称表2《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4年载文栏目分布(由于版面限制,都省去了研究二字,其中有的栏目是写简称,分别如下:中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大指开放大学建设;教技指教育技术学;经管指经济管理;教探指教学探索;开高指开放式高职教育;特稿则是指专题或特约专家稿件。)年份中特开大远程教育文史政治社会哲学法律教技经管教探教育新闻心理开高特稿2010 4 0 10 19 16 10 5 4 25 10 0 0 0 0 2011 8 5 5 6 115 2 3 35 25 0 0 0 2 2012 3 3 8 25 70 8 3 28 16 1 0 12 0 2013 2 10 3 22 63 5 3 26 7 3 1 0 0 2014 3 12 4 18 74 5 7 25 2 4 0 0 1合计20 30 30 90 47 22 25 20 139 60 8 1 12 3比例(%)3.94 5.92 5.92 17.75 9.27 4.34 4.92 3.94 27.42 11.83 1.58 0.20 2.36 0.59

[作者简介]钟晓红(1972-),女,江西鄱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教育管理学;

[收稿日期]2015-3-20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37(2015)02-0069-05

猜你喜欢

计量分析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企业所得税会计新旧准则的变化分析
国内傩文化研究状况的计量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实证关系研究
经济趋同的计量分析和收入分布动态研究
基于中国知网的Reissner—Nordstrom空间研究文献分析
国内移动用户行为研究热点与前沿
我国不同地区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