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领军人物“曹操”的创作研究
2015-12-25陈鸣霄
陈鸣霄
【摘要】本文從曹操的诗歌创作及其特点入手,再到曹操诗歌的思想及艺术创新分析,最后到曹操的文学创作对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的强大影响力作结,对曹操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深刻论证了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领军地位。
【关键词】建安文学;领军人物;曹操;创作研究
一个作家的创作,形成自己的鲜明独特而又相对固定的风格,是作家在创作上已经成熟的标志。因此,我们研究作家作品,从他们的风格入手,用演绎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其思想和艺术的内容,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一则可以较好地把握作家作品的独具特色,不至流于一般化,二则可以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当作一个艺术整体分析,不至于支离割裂,把艺术鉴赏和思想分析对立起来。基于上述认识,我觉得对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建安文学”代表作家曹操为研究对象,结合建安文学特定文化背景与环境的基础上对曹操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整体解读
关于建安文学,刘耙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有这样一段简要的论述:“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草;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之蒸……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向多气也。”
这段文字,不仅明确指出了建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而且还概括了建安文学的风格特色,充分肯定了三曹在这时期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曹氏父子都喜爱文学,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许多文人作家,都集中在他们的周围,形成“邺下文学集团”。曹操爱才,招纳了一大批有才华的作家。文坛上“俊才之蒸”的盛况是和曹氏父子“体貌英逸”分不开的。
特定的文化扎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建安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与长期的征战在一定意义上孕育出建安文学这一文学创作流派,无论是表现方式还是诗歌内容都体现出与建安之前鲜明的差异性,是对两汉以来辞赋盛行的有力冲击,是文人诗回归文学殿堂的推动力。建安文学的发展也催生了建安风骨,更凸显出文人的独特气质,形成魏晋独特的诗歌文风。对于建安文学来说,其中以曹操为代表的“三曹”是该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领导者,而曹操可以说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用自己的诗歌创作丰富了魏晋文坛并为五言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使得建安文学作为特定的文学创作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璀璨的一页,拉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序幕。
二、曹操的建安文学创作研究
(一)建安时期曹操的文学创作及其特点
曹操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更以丰富的文学创作奠定了魏晋文学的诗歌基础。曹操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于乐府诗歌,现存有二十余首并广为流传。他的诗歌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对《诗经》与《楚辞》的继承,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与汉乐府诗歌的融合,折射着现实主义的光芒。整体语言风格朴实刚健,具有雄浑的气势之美,开启了“建安风骨”的时代风貌。曹操的诗歌创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其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洋溢着现实主义精神。一方面是曹操有感于连年的战乱给百姓造成的伤痛,无家可归,食不果腹等,让百姓始终在颠沛流离中度日,这悲惨的景象深深地刺痛了曹操作为诗人敏感的心;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创作也是其统一祖国雄心壮志的体现,面对民不聊生,作为政治家他又有着一统天下的家国情怀。其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写实性最深刻的体现。其次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曹操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其中最真实全面地反映其政治抱负的诗歌创作当属《短歌行》,作者在诗歌中追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转而作者又自己解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透过这两句诗歌我们不难看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以及愿望不能实现的惆怅之情。作者借助这首诗歌使得自己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他本人更是以周公作比,表达自己对天下苍生的关注。再次感叹人生短暂所以要老当益壮。透过《龟虽寿》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与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拓展,曹操认为即使在暮年时刻也应该抓住最后的生命时光建功立业,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在有限的生命里积极进取,迸发出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最后曹操的诗歌是自觉学习汉乐府的结果。从杜甫的“即事名篇”到白居易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无一不带有汉乐府与曹操诗歌的影子,可以说曹操借助汉乐府的诗歌表现形式,在内容与创作手法上进行创新,实现了汉乐府诗歌的进一步发展。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性情自由发挥,写实性强,对后世具汉乐府研究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上述四个方面是曹操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的最独特之处,也是曹操引领建安文学逐渐走向辉煌的内在根源。
(二)曹操诗歌在思想与艺术上的创作特色
曹操的诗歌在继承发展汉乐府的基础上融汇了个人思想,呈现出一定的文人气息,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创作上都达到了同时期的最高水平,是建安文学的奠基者与建安风骨的开创者。立足于曹操诗歌的思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折射出的是他坚强伟岸的人格与无私博大的胸襟,在诗歌的吟咏中是远大的理想与抱负。立足曹操诗歌的艺术创作,其继承汉乐府语言优势与创作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地发扬,蕴含了一定的文人气息,开辟了山水田园与文人诗歌创作的新思潮,其中四言诗的艺术创作成就最高。不同于传统的四言诗创作,其“旧瓶装新酒”,具有一定的独创性。首先这得益于他笔力的雄健,其次是他对四言诗传统藩篱的突破,在综合《诗经》《楚辞》的基础上实现了抒情与叙事的结合,从而为文人诗歌创作提供了创作典范与写作借鉴,以后的陶渊明及嵇康等人受曹操诗歌创作影响深刻。豪迈激荡的胸怀与广阔的胸襟人生抱负,简单朴实的抒情语言足以让曹操在魏晋文学舞台上独领风骚。
(三)曹操的诗歌创作对魏晋文学的创作影响
曹操丰富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魏晋文学的创作基础,更独创了“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与推进,从而奠定了自己的魏晋文坛领袖地位,成为建安文学屈指可数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曹操在建安文学的舞台上之所以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对建安文学的极大丰富与改造也是其作为领军人物的关键因素。他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学及建安风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其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带有很强的自觉性,文学布局发生了整体变动。文学从无意识走向自觉是文学历史中最为深刻的变革。在这之前文学一直作为政治与历史的附属物而存在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与历史,带有很强的被动色彩。曹操通过自己的创作调动了文人诗歌创作的自觉性,文学不再是政治与历史的附庸,更主要的是个人行为的体现,个人思想的抒情载体,诗歌的内容发生了鲜明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日常体验都可以看作是诗歌创作的素材,诗歌就是生活,思想感悟就是诗歌。其次寄予了文人的命运感慨,开启了“建安风骨”的新风尚。连年的战争让魏晋南北朝始終处于动乱之中,这特定的环境使得文人作家们在诗歌中表达出未来迷茫与命运捉摸不定的感慨,面对战乱发出人生无常的悲叹。从整体的诗歌创作来看,悲情基调占据主导,其中最为普遍的文学创作主题为生与死。在生与死的拷问中文人们流露出悲观与绝望,感慨人生短促。而曹操的诗歌则于悲情中崛起,给人一种自然之风。他的创作视野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生命无常的悲叹与感慨,更是将这种思索上升到哲理高度,进而得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他认为面对生死无常的社会现实我们更应该老当益壮,奋发向上,努力提升生命的高度,创建功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追求。这种创作倾向带有很强的时代责任感,寓悲凉慷慨中一种自然壮大的美。最后,曹操通过自身的文学创作改变了汉代以来淫靡柔弱的诗风,让文人五言诗逐渐摆脱藩篱,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文人诗歌创作的丰硕期——建安文学时代,使得文学创作逐渐走向自觉与成熟,而曹操当之无愧为建安文学的领军者。
三、结语
建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光芒璀璨的文学流派,其独特的文学视角与丰富的文学实践是其被世人推崇的主要原因。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其创作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性,因此本文就曹操该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让世人更清晰地看到曹操作为文学家一面所取得的文学创作佳绩,并看到其诗歌创作对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的强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邢燕.曹操与独领风骚的建安文学[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09): 89-91.
[2]曹操.“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J].广西烟草,2010,(11): 52.
[3]宋亚莉,郑杰文.曹操与汉末士人的交往及建安文学批评的形成[J].理论学刊,2015,(05):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