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引论
2009-02-18焦建利
焦建利
【摘要】文章在简要介绍“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缘起的基础上,提出要深入研究和述评美国教育技术 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系统考察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与研究的现状与最新进展,以增进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的相互了解、交流与 沟通。通过问卷调查,作者确定了美国十位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并提出了研究学者学术思想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1—0005—03
一 问题的缘起
早在 2002 年前后,时任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的桑新民教授,便极力倡导对教育技术学学科历史与现 状进行系统考察和国际比较研究,呼吁要研究教育技术学专 业的“五个十”:即十位大师级人物、十本经典著作、十个权 威专业或权威科研机构、十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十个专业 网站。2002 年底,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开列了 美国教育技术学十大名著和十位领军人物,后流传于网络。 可惜当时并未仔细考究,结果未免过于武断和主观。
2005 年春季学期,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技 术系的 14 位博士生们,在由 Thomas Reeves 主讲的题为“以 免他们被忘记:教学技术学的先驱者们”的系列研讨会上, 根据研究进程以及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遴选出了 12 位有 突出贡献的学者。2006 年,Thomas Reeves 在《教育技术学》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教学技术学领域突 出贡献学者:一个新系列文章导言》的文章[1],同时还刊发一 则启事,号召读者提名对教育技术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学者。 这些文章,给予了我们许多启发,也坚定了我们向中国读者 介绍、评价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的设想和信心。
2008 年春,笔者应邀在清华大学讲学,在与《现代教育 技术》杂志社宋述强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提及上述事宜。当 时,大家约定由本文作者担任主持,组织一个系列的文章, 系统介绍美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十位学者,以期透过领军人 物的学术思想,了解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趋势。
二 目的与意义
本系列文章试图在遴选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位学者的 基础上,通过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系统考察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增进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的相互了解、交流与沟通。具体地说,目的在于:遴选出当前 美国最具有影响力、最活跃的十位学者;系统梳理、归纳和 报道这十位学者的学术观点与思想;系统考察美国教育技术 学发展与研究的新进展。
学术思想总是在与前人和同时代人之间、国内学者与国 外同行之间思想碰撞、艰苦辩难和对话交流中建立起来的。 对于年轻的教育技术学而言,在其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 大批领袖群伦的专家学者。系统介绍、评论和研究他们的学 术思想,不仅是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以及学科理论 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了解历史、把握现状,透视 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地说:
1 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既是一门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学科日趋成熟的表现。“对一 门学科历史的研究和反思,是任何学科都不可缺少的基础理 论研究,这种反思的深度和广度(本学科发展的主要历史阶 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经典著作,学科发展的内在与外在动 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等),则是 该学科理论发展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2]。学科主要代表 的观念思想,领导这学科的发展方向,构成了学科观念要素 和理论体系的基石。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均可以看作是 该领域学术大师的思想和实践研究的累积和沉淀。通过对这 些学术领袖的思想和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从中把握美国教 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趋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教 育技术学的研究和实践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 通过对领军人物学术思想和实践研究的介绍,可以搭 建一个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满足国内教育技术 学研究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渴望了解国外专业发展的信息需求和研究兴趣。思想被某作者或者发明者创制出来后,通常也 被公开。研究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目的之一就在 于促进学术思想的传播与扩散,缩短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与 国外研究的差距,增进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研 究过程中,本系列的作者们将通过文献调研,与学科的领军 人物间接地、更加理性地展开心灵的对话;将通过邮件、即 时通讯工具与领军人物以及他(或她)身边的同事、学生开 展直接地、深度地访谈与交流,在研究过程中以及在本系列 研究之后,构筑一个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舞台。
3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是了解历史、把握现状,透视 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本系列文章中,我们遴选的是美国 当今十位极具影响力的教育技术学家。对他们的观点、学说、 学术思想的研究,可以反映教育技术学科当前最热门的课题 及其进展。不仅如此,通过对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的研究,也 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科的历史,折射学科的未来走向。
三 人物的遴选
开展本系列文章的研究和撰写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是“哪些人是教育技术学界的领军人物?”,“如何遴选领军人物?”,故而遴选学术领军人物是本研究的首要且关键的内容。为了保证遴选出的领军人物能够得到业界人士最大程度 的认可,我们通过如下方式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海选
首先,结合《教育技术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 育技术研究与发展》(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TR&D;)等杂志上的相关人物访谈、教育技术 学界重要国际会议的 Keynote Speakers,美国教育技术学主要 大学的教育技术学院系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以及 结合教学技术学名人堂( WhoisWhoinInstructional Technology)[3]等信息源,罗列出一批专家。其次,我们对美 国教育技术学的领军人物进行了“海选”,参与人员是华南师 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师和研究生。每个人针对自己 的学术研究和对此领域的了解,列选出自己心目中对教育技 术学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在列选时横向要考虑到教 育技术领域的各研究方向,纵向要考虑不同的历史时期。在 此阶段初步列选出国外教育技术界有影响力的 62 位候选人。
第二阶段:确定候选人
考虑到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可能受到作者所在研究团队研究兴趣和眼界的限制,将某些方向或者某个阶段的重要人 物遗漏,所以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调查和更深入的文献研究。
1扩大调查范围,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33名研究生中进行了调查,其中选出比较有影响的专家为 32 名(有 2 人次选以上者均入选,其中有过半的同学选择了 DavidH. Jonassen, Donald P.Ely,Robert Reiser 等。
2在国外文献和期刊中,着重借鉴了《教育技术学》( EducationalTechnology )中 自 2003年 以来的“对 话 ”(conversation)、“访谈”(interviews)栏目、“教育技术学领导者问答”(Q & A with Ed Tech Leaders)(自 2006 年第 2 期 始)、以及“教育技术学领域突出贡献者”(A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栏目中曾经 介绍和访谈的人物;查阅了《教学技术学经典文献》(Classic Writings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第 1 部和第 2 部的作者, 以及《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第 1 版和第 2 版 的作者信息,遴选出在不同文献中共同出现,或者出现频度 比较高的人物,从而缩小候选人的范围。
综合初步调查和文献研究结果,我们遴选出 30 位“美国 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作为研究候选人。
第三阶段:确定研究对象
这 30 位美国教育技术学候选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无法在这个系列文章的有限篇 幅之中加以介绍。于是,怎样从候选人中遴选出十位最具有 影响力的学者,便成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缩小研究 范围,我们在第一、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五等 级调查问卷,以最后确定研究对象。
2008 年 11 月 27 日—12 月 7 日,我们借助 Surveyconsole网站公布了中文[4]和英文调查问卷[5],并向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发出了邀请,其中国内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列表发出邀请,国外主要在《教学技术学论坛》(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rum)公布了此问卷。在调查问卷中,请接受调 查者对 30 位候选人进行“影响非常大”、“影响较大”、“影响 一般”、“有点影响”及“没有影响”五等级评定。不仅如此, 接收调查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增补不在候选名 单中的、认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
截至 12 月 7 日,共回收问卷 67 份,其中国外 35 分,国 内 32 份,综合国内外调查结果,就每个候选人的综合得分率 进行排名,遴选出的前十位“教育技术领军人物”见表 1。
对比 Thomas Reeves 和他的博士生们提出的 12 位突出贡 献学者:巴纳斯(Bela H. Banathy)、博尔克(Alfred Bork)、 布鲁纳(Jerome Bruner)、杜威(John Dewey)、戴尔(Edgar Dale)、 伊利(Donald P.Ely)、库里克(James A. Kulik)、梅瑞尔(M.David Merrill)、摩尔(Micheal G. Moore)、派珀特(Seymour Papert)、 施拉姆(Wilbur L. Schramm)、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我 们的调查结果略有不同。这是由于我们研究的重点是那些对当前教育技术学有重要影响并正在发挥着重要影响的人物。 因此,对于那些已经过世的学者,虽然其思想始终影响着学 术界,但是在拟列候选名单时,并没有将他们列入其中(例 如:戴尔、斯金纳以及加涅)。与 Thomas Reeves 等人的研究 非常吻合的是,在他们确定的 12位学者中,伊利(Donald P.Ely)和梅瑞尔(M.David Merrill)入选了我们最终确定的美 国教育技术学十大领军人物名单。
从启动这个系列之初,我们就清醒地意识到,要遴选出 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本身 就是见仁见智的。我们力图去做的是尽可能地遴选出比较为 大家所公认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这些学者的贡献目 前也许还难以定论,但是他们代表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方向。
四 思路与方法
在遴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十位学者之后,接下来的一个重 要问题便是如何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这些学者的学术思想。 这就涉及到研究方法的问题。在开展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 物学术思想研究时,本系列文章研究者将采用如下方法。
1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历史和逻辑的一致,这是辩证思维的普遍原则和基本方
法之一。它反对把思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逻辑和历史等 等对立和割裂开来。它既适用于对大自然的认识,也适用于 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既适用于对宏观事物的认识,也适用于 对某一具体事物和某个人的微观认识。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 的方法,要求在科学研究中辩证地处理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 的相互关系。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既是保证思维正确性的客观 基础,是辩证思维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研究新事物,总结 新成果,建立科学理论体系,传播科学知识的有效认识方法。
一种观念或方法如何或多或少导致其他观念和方法的进 步与发展,这是学科发展和理论体系建构的内在逻辑。为此, 在对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时,我们应 当重视学术思想和方法的内在逻辑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 看到,学科发展的社会、科技、文化、经济和政治等诸多外 在因素和条件,也对学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不仅要重视学术思想的内在逻辑,也要重视外部因素 与条件的影响,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和客观 评价学者的学术思想。
2文本的阅读与阐释 对人物学术思想进行研究,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观
念”和“思想”的研究,分析研究对象承袭了前人哪些重要 的“观念”和“思想”,发展了哪些“观念”与“思想”,探 讨不同“观念”和“思想”之间在人物思想中产生的紧张性和 激荡性,以及评述人物“观念”和“思想”对于整个学科发展 及其理论体系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
思想和观念是以文本为载体的,脱离了文本,这些思想 和观念就难以捉摸。为此,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的学术 思想研究,要求研究者搜集每位学者的著述,深入研读和分析文本,这些文本不仅仅是领军人物的著作、论文、演讲等, 还应该包括其他学者对其学术思想和观点的评论。对于思想 材料所蕴含的思想的阐释,必须与考察思想提出的背景、提 出的人、提出的目的以及思想产生的效果等等结合起来。从 领军人物的教育背景、职业生涯、研究历程入手,阐述他的 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变化。在技术发展、教育研究与教 育实践的大视野中,领悟其学术思想的内涵及其联系。
3学者的访谈与对话 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文本语音或视频会议系
统,与领军学者、他们的学生、同事、同行或朋友取得联系, 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在访谈中获得那些无法从文 本解读与阐释中获得的观念、思想,在互动与对话中理解和 解释,从另外一个侧面准确把握学者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
总体上说,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方法,是美国教育技术学 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文本的阅读与阐释, 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间接对话,而学者的访谈与对话,则可以 说是直接对话。二者联系起来,可以作为准确把握领军人物 学术思想,客观评价其贡献与局限的两个重要方法。
五 结语与展望
科学上一切进步与发展变化,都是由一个个学者的思想 和观念承载的。领军人物的思想,与学术共同体所处的时代 精神一道,构成了学科最靓丽的风景。穿越这如诗如画的景 致,展现于人们眼前的是学科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日渐完善。
在这里,我们深知,任何领军人物的遴选都无法完全、 客观、准确地把握学科的面貌,谁是领军人物,始终是见仁 见智的问题。对这些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的研究和客观评价, 也远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何况他们的学术思想依旧在发展变 化之中。然而,如果这个系列,能够通过对话,架设与国外 同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开启思想交锋与智慧碰撞的帷幕, 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致谢:调查问卷的设计得到贾义敏老师以及杜文超、魏 晓玲、焦丽珍和魏先兰等同学的支持与协助,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 Reeves,T.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to a New Series [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6,46(4):52-53.
[2]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 教育,2003(9):26-36.
[3] Who is Who i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DB/OL].
[4] 本研究中人物遴选调查中文问卷[DB/OL].
[5] 本研究中人物遴选调查英文问卷(Questionnaire on Top Leader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