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元弱势调整会造成中国对东盟国家贸易偏转吗?

2015-12-24沈国兵

南开经济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弱势东盟国家汇率

沈国兵 张 鑫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和不断高筑的财政赤字,在2001 年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的催化下,2002 年美国开始实施弱势美元战略。2007 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2005 年人民币汇改升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品价格上升。由此,美元弱势调整对中美双边贸易冲击将导致中国向东盟国家发生贸易偏转吗?①本文中,中国是指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数据统计。在2010 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自贸区正,按照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物贸易关税将大幅削减,从2005 年7 月至2010 年底,中国与原东盟六国在约4 千种产品贸易上削减关税至零,到2015 年中国与东盟新成员4 国间货物贸易关税将削减至5%,(Yang 和Martinez-Zarzoso,2014)。据此,面对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与东盟国家呈现怎样的贸易关系?美元弱势调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关税削减,会导致中国对东盟国家发生贸易偏转吗?就现有文献来看,有关这方面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关贸易流向的影响因素研究。Neary(2003)在探究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绝对优势相互影响时,发现比较优势继续决定着贸易流向,竞争优势和绝对优势影响到资源配置、贸易格局和贸易额。Xu(2008)证实,虽然没有证据显示短期内汇率变化将引起贸易逆差上升,但是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之间存在统计上显著的长期协整关系。若其他条件相同,美元贬值或人民币升值1%,,将在长期内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1.5%,至3.3%,。Athukorala 和Hill(2010)认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份额上升产生了区域生产网络内劳动分工上显著的转移,而东盟国家在为中国快速增长的最终品加工组合提供零部件和组成生产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有关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研究。于津平(2003)认为,中国出口与印尼、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的台湾地区的进口之间互补性较小,而中国进口与中国的台湾地区、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之间互补性较强。史智宇(2003)证实,中国与东盟出口结构趋同态势越来越显著,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出口市场上将遭遇到来自东盟越来越强劲的竞争。Holst 和Weiss(2004)主张,至少在短期内东盟与中国在主要第三方市场如日本和美国正经历强烈的出口竞争,而在长期内全球化能够吸纳东亚所有经济的出口增长。李绍荣和李四光(2010)认为,东盟地区整体技术稍低,中国和东盟结成货币联盟将使东盟贸易损失下降更多、产出增加更大,从而提升东盟地区的整体福利。Qiu 等(2007)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将改善资源在中国与东盟有效配置,提升双边农产品贸易。Yang 和Martinez-Zarzoso(2014)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基于农产品和制造品分解的行业出口数据证实,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会引致大量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在出口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第三,有关汇率变化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影响研究。卢向前和戴国强(2005)证实,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存在显著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并且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 曲线效应。Chua 和Sharma(1998)考察韩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进、出口对国内、国外价格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动态反应,VAR 模型和协整分析表明,在所有国别中,国内外价格比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流量有着更大的影响。Feng 和Alon(2007)认为,中国出口的服装和大豆等产品是与东盟国家本土产品相替代的主要产品,因而当汇率变化时中国倾向于通过标价上升调整来稳定价格。电扇、金属粉粹机和冶炼石油等是互补品,对于这些产品,没有观察到中国通过本币稳定价格的证据。

上述文献研究已经认识到决定双边贸易流向的因素较多,既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又有双边汇率和区域生产网络。从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来看,既有互补性又有在美日市场的竞争性。这样,美元的新一轮贬值并施压人民币升值,将通过改变中国外贸相对价格影响到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发展。本文边际贡献在于:(1)厘清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关系。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对美出口占比渐失的份额确实导致中国向东盟国家同类产品的出口偏转,同期东盟国家也明显增加了向中国的出口份额。美元走弱下中国对东盟五国呈现出很高的产品贸易互补性,且产业内贸易互补关系在增强;同期中国对东盟五国呈现出较低的产品贸易竞争性,且产业内贸易竞争关系在下降。(2)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品层面上关税率与贸易额进行了匹配,能够区分出关税削减和汇率变化对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产品贸易占比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3)使用SITC 第三版中国对东盟国家最细化的5 分位及光头4 分位(即有4 分位但无5 分位)产品贸易数据,能够极大地避免产品贸易加总对汇率变化反应的偏差。面板Tobit 模型估计表明,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实际升值会减小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并没有提高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同期,美元弱势调整本身会造成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上升,而使得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下降。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外贸发展变化做出统计比较;第三部分为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第四部分使用面板Tobit 模型估计来揭示美元弱势调整对中国向东盟国家贸易偏转的影响;第五部分给出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外贸发展变化:统计比较

美国是中国和东盟出口最主要的目的地。在奥巴马政府实施弱势美元战略并提出“出口倍增计划”下,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对东盟国家发生贸易偏转吗?

(一)美元弱势调整的汇率表征

如图1,1985—1995 年以广场协议为标志,美国实施了上一轮弱势美元战略。2002年开始为应对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美国实施了新一轮弱势美元战略,直至2013年底美元尚未出现明显地逆转。

美元新一轮弱势调整内,同期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以2005 年为基期)出现了明显地下降,从2002 年的8.076 下降至2,012 年的5.961,2,013 年又下降至5.798。据此,伴随着美国实施美元弱势调整战略,并且对中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确实造成了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大幅贬值和下降态势。

图1 弱势美元战略下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及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势

(二)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效应

美元弱势调整是否抑制中国对美贸易而增进中国对东盟国家贸易呢?如果中国对美贸易相对减少而对东盟贸易相对增加,则中国对东盟发生贸易偏转。理论上,美元弱势调整加上人民币升值会使得中国对美国这一最重要国别市场的出口受到抑制,同期中国也正在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分散中国外贸出口压力。那么,中国能够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大市场平台发生向东盟国家贸易偏转吗?

依据表1:第一,从中国对美国出口来看,除了2009 年因受危机不利影响之外,其它年份里中国对美货物出口额都呈较大规模增加。尽管如此,但中国对美货物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却呈不断下降态势,从2002 年的21.5%,下降到2012 年的17.2%,,2013年底又降至16.7%,。由此,在中国对美货物出口额仍以较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却出现较大地下降,减少了近5 个百分点。据此,中方报告的数据显示,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确实使得中国对美这一最主要国别市场的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表现为中国对美货物出口占比明显地下降。

第二,从中国对东盟六国整体出口来看,除了2009 年之外,中国对东盟六国整体出口额呈较大规模地增加。并且,在美元走弱情况下中国对东盟六国整体出口占比呈上升态势,由2002 年的6.3%,上升至2012 年的7.8%,,2013 年底又增至8.3%,,增加了2 个百分点,这反映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平台对促进中国出口的支撑。具体到国别来看,中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出口额都有较大的增加(2009 年除外)。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占比呈先升后降持平态势,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出口占比呈稳中上升态势,对菲律宾和文莱出口占比也有很小增加。

第三,从中国对美国和东盟六国出口来看,2002—2013 年中国对美国和东盟六国出口占比从27.8%,下降至2013 年的25.0%,,下降近3 个百分点。这与同期中国单独对美国出口占比下降近5 个百分点相比较,已有了较大的缓和。据此,从货物出口占比来看,在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向东盟六国偏转的出口增额已部分地抵补了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减少的份额。但是,中国对东盟六国货物出口占比上升是否真正抵补了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减少的份额还需要通过细分产品出口变化才能揭示出来。

表1 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对美出口和对东盟六国出口及占比比较 单位:亿美元和%,

这里需要找出到底是哪些产品出口导致中国货物对美出口下降了近5 个百分点?根据UN Comtrade 数据库中国报告的对美4 分位产品出口占对世界该产品出口比重来看,2002—2013 年中国对美4 分位产品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的产品共有267种,按照2002—2013 年中国对美4 分位产品出口均值排序从中选取年均出口额在2亿美元以上的且出口占比下降的95 种4 分位产品,它们主要集中在SITC 第6 类(按原料分类制造品)、第7 类(机械与运输设备)和第8 类(杂项制品)产品上①这95 种4 分位产品代码是:7643、7611、7526、7638、8211、7843、8514、8942、7758、8215、7513、8947、8939、8131、8513、7712、8312、7757、6991、8944、7787、6996、8213、7764、7784、7641、6585、6974、6589、6973、7529、7781、8999、7788、7434、7852、8482、6942、8423、8218、6911、7783、8842、5157、7868、6343、6421、5411、7456、8411、7648、7752、8932、8139、6661、7431、7722、6978、8992、8952、8217、6359、6662、8746、6954、7519、7512、8972、8723、5532、6941、6966、6652、6255、8744、7429、7149、6423、8994、8742、5416、7444、7853、5226、2919、7451、8982、5137、6975、8941、5822、7281、8122、6761 和6129。。

同期相比,依据UN Comtrade 数据库中国报告的对东盟五国(对文莱出口占比太小被忽略不计)4 分位产品出口占比(占中国对世界该产品出口)来看:第一,2002—2013 年中国对新加坡在上述95 种4 分位产品出口上有65 种产品出口占比呈上升态势,主要集中在SITC 第6、第7 和第8 类产品上。第二,同期中国对马来西亚在这95种4 分位产品出口上有81 种产品出口占比呈上升态势,主要集中在第6 至第8 类产品上。第三,同期中国对印尼在上述95 种4 分位产品出口上有70 种产品出口占比呈上升态势,集中在第6 至第8 类产品上。第四,同期中国对泰国在这95 种4 分位产品出口上有83 种产品出口占比呈上升态势,集中在第6 至第8 类产品上。第五,同期中国对菲律宾在这95 种4 分位产品出口上有66 种产品出口占比呈上升态势,也集中在第6 至第8 类产品上。

因此,从中国对东盟五国4 分位产品出口占比变化来看,在所选的95 种4 分位产品出口上确实出现了中国对美4 分位产品出口占比下降而同期中国对东盟五国分别有同类的65 种、81 种、70 种、83 种和66 种4 分位产品出口占比上升的情况。这表明从细分的4 分位产品出口来看,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对美4 分位产品出口占比渐失的份额确实导致了同期内中国向东盟五国同类4 分位产品的出口偏转。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的4 分位产品出口偏转更为明显。

(三)美元弱势调整下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效应

据UN Comtrade 数据库东盟六国报告的数据统计,如表2:第一,2002—2013 年东盟六国整体对中国出口呈较大规模地增加。东盟六国整体对中国出口占比呈不断上升态势,从2002 年的5.3%,上升至2013 年的12.3%,,增加7 个百分点。这表明美元弱势调整下东盟六国整体显著地增加了向中国的出口份额。第二,从具体国别来看,除2009 年之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出口都呈先增加后平稳态势,菲律宾对中国出口也呈先微增后平稳态势。这意味着美元弱势调整下东盟具体国别都明显地增加了向中国的出口份额。

表2 美元弱势调整下东盟六国对中国出口及其占比比较 单位:亿美元和% ,

(四)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产业内贸易:互补抑或竞争

但是,GL 指数会因分类集合加总造成数值抵消扭曲。为此,我们采用UN Comtrade 数据库SITC 第三版里最细化的5 分位和光头4 分位数据来测算中国与东盟国家i 之间产品IIT 指数状况。这样,测算的指数就会避免分类集合加总抵消产生的数值扭曲。根据UN Comtrade 数据库SITC 第三版中国报告的数据,这里选取2002—2013 年中国对原东盟五国(文莱占比太小被忽略不计)最细化的5 分位及光头4 分位产品贸易测算出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

1. 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产业内贸易关系

剔除数据缺损的产品后,2013 年中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出口最细化的5 分位产品分别有1,577 种、1,588 种、1,549 种、1,491 种和1,328 种,光头4 分位产品分别有150 种、153 种、137 种、135 种和121 种。IIT 计算结果如表3。

第一,2013 年中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分别有1415 种、1444种、1364 种、1359 种和1,160 种产品的IIT 指数≤0.5,为产业内贸易互补关系。同期,中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分别有79 种、97 种、75 种、147 种和195 种产品只有中国对他们的出口而没有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属于完全产业间贸易互补关系。中国对新加坡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互补关系合计占比为86.5%,,对马来西亚为88.5%,,对泰国为85.4%,,对印尼为92.6%,,对菲律宾为93.5%,。据此,在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对东盟五国呈现出很高的产品贸易互补性,且对较为落后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产品贸易互补性更高。

第二,2013 年中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分别只有136 种、113种、127 种、60 种和44 种产品的IIT 指数大于0.7,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关系,分别占比7.9%,、6.5%,、7.5%,、3.7%,和3.0%,。据此,中国对东盟五国呈现出较低的产品贸易竞争性,且对印尼和菲律宾的产品贸易竞争性更低。并且,2013 年中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分别有97 种、87 种、120 种、60 种和50 种产品的0.5<IIT 指数≤0.7,为产业内贸易适中关系,分别占比5.6%,、5.0%,、7.1%,、3.7%,和3.5%,。由此,中国对东盟五国呈现出较低的行业贸易适中关系,且对印尼和菲律宾更低。

与2002 年产品IIT 构成相比较来看,2013 年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产业内贸易互补关系在增强,产品占比分别从2002 年的78.6%,、83.9%,、82.3%,、86.4%,、91.7%,上升至2013 年的86.5%,、88.5%,、85.4%,、92.6%,和93.5%,。但是同期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产业内贸易竞争关系在下降,产品占比分别从2002 年的10.9%,、8.8%,、9.8%,、8.2%,和4.6%,下降至2013 年的7.9%,、6.5%,、7.5%,、3.7%,和3.0%,。同期,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产业内贸易适中关系也在下降,产品占比分别从2002 年的10.5%,、7.3%,、7.9%,、5.4%,和3.7%,下降至2013 年的5.6%,、5.0%,、7.1%,、3.7%,和3.5%,。

表3 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产业内贸易关系

2. 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产业内贸易技术结构

在考察产业内贸易关系之后,我们再来揭示中国对东盟五国呈产业内贸易竞争关系、产业内贸易互补关系的5 分位及光头4 分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技术结构,如表4所示。

第一,2013 年中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具有产业内贸易竞争关系的产品分别有136 种、113 种、127 种、60 种和44 种。与2002 年IIT 技术结构相比,2013 年中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具有产业内贸易竞争关系的产品技术结构有了提升,表现为高技术与中等技术制造品合计占比分别从2002 年的66.5%,、60.1%,、51.5%,上升至2013 年的74.3%,、72.6%,、51.7%,。但是,中国对泰国、菲律宾具有产业内贸易竞争关系的产品技术结构出现下滑,高技术与中等技术制造品合计占比分别从2002 年的57.8%,和68.7%,下降至2013 年的53.5%,和63.6%,。

表4 中国对东盟国家产品产业内贸易技术结构

第二,2013 年中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具有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互补关系的产品分别有1,494 种、1,541 种、1,439 种、1,506 种和1,355 种。与2002年IIT 技术结构相比,2013 年中国对新加坡、菲律宾呈贸易互补关系的产品技术结构发生了升级,高技术与中等技术制造品合计占比分别从2002 年的43.7%,和48.5%,上升至2013 年的44.7%,和48.8%,,低技术与劳动资源制造品及初级产品合计占比分别从2002 年的52.2%,和47.5%,下降至2013 年的51.3%,和47.4%,。但是,中国对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呈贸易互补关系的产品技术结构出现下滑,高技术与中等技术制造品合计占比分别从2002 年的47.7%,、49.6%,和52.4%,下降至2013 年的47.2%,、49.3%,和51.5%,,而低技术与劳动资源制造品及初级品合计占比分别从2002 年的48.4%,、46.1%,、44.0%,上升至2013 年的49.0%,、46.5%,、45.0%,。

三、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McKenzie(1999)认为,若使用国家贸易数据,则暗含着假定汇率变动的影响在国家和商品之间是一致的。如果这一假定不正确,那么考察加总的贸易数据很可能掩盖二者关系的真相。Bahmani-Oskooee 和Wang(2007)指出,使用加总贸易数据时,存在着行业间影响相互抵消产生的偏差问题。为此,这里细化到产品层面探究美元弱势调整对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贸易偏转的影响。

(一)模型构建

本文利用第t 年中国对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出口( Xijt)占中国对世界第j 种产品出口( Xjt)的比重( RXijt),以及第t 年中国从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进口( Mijt)占中国从世界第j 种产品进口(Mjt)的比重( RMjit)作为因变量,以此考察美元弱势调整对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贸易的影响。

参考Goldstein 和Khan(1985)、Chinn(2004),在市场供需平衡条件下,Xijt、Mijt可进一步表示为。其中,Yit为第t 年东盟国家i 的实际GDP,YCt为第t 年中国的实际GDP,R Eijt为第t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i 之间第j 种产品的双边实际汇率,这里使用间接标价法。理论上,预期同时,Xjt、Mjt可表示为。其中,F Yt为第t 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实际GDP,R E ERCt为第t 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使用间接标价法。理论上,预期

据此,得到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收入弹性和汇率弹性为:

其中,θX为中国向东盟出口的收入弹性,为中国对世界出口的收入弹性;ηX为中国向东盟出口的汇率弹性,为中国对世界出口的汇率弹性;θM为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收入弹性,为中国从世界进口的收入弹性;ηM为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汇率弹性,为中国从世界进口的汇率弹性。

对式(1)和式(2)两式取自然对数,并求微分可得:

据此,R Eijt、R E ERCt、Yit和 FYt对中国对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出口占比( RXijt)的影响会受到参数ηX与、θX与的影响。类似地,R Eijt、R E ERCt和 YCt对中国从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进口占比( R Mijt)的影响也受到参数ηM与、θM与的影响。

鉴于国家层面加总的贸易数据对汇率变化反应的偏差,这里使用UN Comtrade 数据库SITC 第三版中国对东盟国家最细化的5 分位及光头4 分位产品贸易数据,探究美元弱势调整是否造成中国对东盟国家产品贸易偏转。而且,考虑到样本期间内美元弱势调整和中国与东盟国家货物贸易关税削减的影响,以及未观察到的年度未知因素变化对中国与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出口占比和进口占比的影响,我们引入这两个变量和时间哑变量。据此,对式(3)和式(4)进行扩展后,得到产品层面上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口占比、出口占比的贸易模型。

2002—2013 年中国对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的计量模型为:

2002—2013 年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的计量模型为:

其中,R Xijt是第t 年中国向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出口占比(占中国对世界第j 种产品出口的比重),R Mijt是第t 年中国从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进口占比(占中国从世界第j 种产品进口的比重)。R Eijt是第t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i 之间第j 种产品的双边实际汇率,使用间接标价法。R E ERCt是第t 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 E ERUt是第t 年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按照IFS 测度,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表示该货币升值。Yit是第t 年东盟国家i 的实际GDP,F Yt是第t 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实际GDP,YCt是第t 年中国的实际GDP,T Aijt为第t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i 之间第j 种产品的关税率。为消除变量间数值差异较大易引致异方差问题,对上述变量根据数值特征取了自然对数。模型中∑项表示年度时间哑变量,以控制特定年度未观察到的因素变化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影响,以 ykt表示,所在年度即k=t 时取值为1,否则都为0。aij和 bij表示个体效应,εijt和 μijt为随机扰动项。

模型中变量简要说明及数据来源如下:

1. 因变量:R Xijt为第t 年中国对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出口占比(即占中国对世界第j 种产品出口的比重);R Mijt为第t 年中国从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进口占比(即占中国从世界第j 种产品进口的比重),这里所有产品出口、进口数据都来自UN Comtrade 数据库。

2. 核心解释变量:R Eijt为第t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双边实际汇率,这里为间接标价法。由于无法得到中国和东盟国家细分到5 分位及光头4 分位产品的国内消费价格,在测算产品实际汇率时,只能另寻与这些产品国内消费价格高度相关、可替代的价格。出口占比模型中以中国和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各自对世界出口价格来替代其国内消费价格,进口占比模型中以中国和东盟国家i 第j 种产品各自从世界进口价格来替代其国内消费价格。其中,名义汇率来自IFS 数据库,计算的进、出口价格来自UN Comtrade 数据库。R E ERCt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2010 年为基期,数据来自IFS 数据库。R E ERUt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以2010 年为基期,数据来自IFS 数据

(二)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库。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表示该货币升值。

3. 控制变量:YCt为第t 年中国实际GDP,以2010 年为基期,单位为十亿元人民币,数据来自IFS 数据库。Yit为第t 年东盟国家i 的实际GDP,以2010 年为基期,单位为美元,其中实际GDP 数据来自IFS 数据库,各货币转换汇率数据来自美国ERS 数据库。F Yt为第t 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实际GDP。由于中国以外世界收入水平无法直接获得,而已有文献中采用发达国家工业附加值或者工业生产指数作为替代变量,又忽略了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比如卢向前和戴国强(2005)、陈云和何秀红(2008)。为此,本文选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实际GDP 来控制世界市场规模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参考Funke 和Gronwald(2008),本文选取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元区国家、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以2010 年为基期,单位为美元,其中实际GDP 数据来自IFS 数据库,各货币转换汇率数据来自美国ERS 数据库。T Aijt为第t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i 之间第j 种产品的关税率,单位为%,,数据来自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channel/fta_guanshui.shtml)。

四、美元弱势调整对中国向东盟国家贸易偏转的影响:面板Tobit 模型估计

(一)中国对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模型估计

根据中国对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ln RXijt)的计量模型式(5),我们区分未考虑关税影响和考虑关税影响两种情况下,探究美元弱势调整对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偏转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影响的滞后性,本文将滞后一期中国与东盟国家i 之间第j 种产品实际汇率和滞后一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重新代入模型进行回归,以验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如表5,由于ln RXijt为小于0 的受限因变量,直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参数估计量不具有一致性。因此,为避免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偏误,我们使用面板Tobit 模型来进行估计。对包含年度时间哑变量的中国对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包含的年度时间哑变量在1%,水平下是联合显著的;并且,在考虑人民币汇率滞后期之后,包含的年度时间哑变量在1%,水平下也是联合显著的。因此,在中国对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模型估计中应纳入这些年度哑变量。

依据表5,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1%,统计水平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关税率( TAijt)下降会显著地提高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通过关税削减、降低贸易成本,会显著地增进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偏转。因此,将关税率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出口占比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考虑关税率影响情况下,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产品实际汇率(ln REijt)在1%,水平下对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产生统计上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产品层面上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实际升值不利于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的提高,这与理论上一国货币对他国货币升值将会减少其出口的预期相符。并且,滞后一期的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实际汇率( ln R Eij,t-1)在5%,水平下也产生统计上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的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实际升值都会减小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

第三,控制了关税率和双边实际汇率影响后,在1%,统计水平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即ln R EERCt上升)会显著地提高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这与理论预期相符。因为理论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整体上会减小中国对世界出口规模(因变量的分母),从而间接地提高了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另外,滞后一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ln R EERC,t-1)在1%,水平下也产生统计上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整体上都会间接地提高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同期,在1%,统计水平下,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弱势调整(即ln R EERUt下降)会显著地提高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这证实美元弱势调整本身确实导致了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偏转。这也为前述统计事实所支持,即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对东盟六国整体出口占比从2002 年的6.3%,上升至2013 年的8.3%,。

第四,考虑关税率影响情况下,在1%,水平下东盟国家实际GDP(ln Yit)对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产生统计上显著的正向影响,与理论预期相同。并且,考虑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效应后,东盟国家实际GDP 在1%,水平下仍产生统计上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东盟国家实际GDP 增长会显著地提高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同期,在控制住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影响后,在1%,水平下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实际GDP(ln FYt)对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产生统计上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考虑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效应后,ln FYt仍对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产生统计上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实际GDP 增长会扩大中国整体出口规模,通过因变量分母扩大间接地减小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据此,中国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来支持和帮助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反过来会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的互惠发展。

表5 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的面板Tobit模型估计结果

(二)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模型估计

同理,依据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ln R Mijt)的计量模型式(6),我们同样区分未考虑关税和考虑关税影响两种情况下,探究美元弱势调整对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偏转的影响。同时,我们考虑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口影响的滞后性,以验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如表6,我们使用面板Tobit 模型来进行估计,对包含年度时间哑变量的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包含的年度时间哑变量在10%,和1%,水平下是联合显著的;在考虑人民币汇率滞后效应后,包含的年度时间哑变量在5%,和1%,水平下也是联合显著的。据此,在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模型估计中应加入这些年度哑变量。

由表6 可得:第一,在1%,统计水平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关税率( TAijt)下降会显著地提升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据此,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通过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化相互间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地增进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即发生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偏转。因此,加入关税率控制其影响,才能揭示出美元弱势调整对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的真实影响。

表6 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的面板Tobit模型估计结果

第二,考虑关税率影响情形下,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产品实际汇率(ln REijt)在1%,水平下对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产生统计上显著的负向影响,与理论预期不符。据此,美元走弱下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产品层面实际升值并没有增进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并且,滞后一期的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实际汇率( ln R Eij,t-1)在1%,水平下也产生上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的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产品层面实际升值并没有增进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这一计量结果为统计事实所支持,如表7 所示,近年来中国从东盟六国整体进口占比有了小幅下降。究其原因,东盟一些国家如菲律宾等没有很好地抓住中国与东盟建设自贸区的发展机遇,却在中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这直接挫伤了中国从其进口,结果造成近年来中国从东盟六国整体进口占比出现下降,并没有放大产品进口。

表7 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从东盟六国整体进口占比

第三,加入关税率变量并控制ln REijt的影响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即ln R EERCt上升)会显著地减少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滞后一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ln R EERC,t-1)升值整体上也会显著地减小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据此,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整体上都没有增进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这是因为随着美欧走出金融危机泥潭,美国高调倡导贸易再平衡,人民币对多边实际有效汇率整体升值促进了中国从世界货物进口规模明显地增大,使得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相对缩小。这也为表7 中的统计事实所支持。同期,在4 种情况估计下,美元实际有效汇率(ln R EERUt)弱势调整在1%,和5%,水平下都会显著地减少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这表明美元弱势调整本身不利于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偏转。

第四,考虑关税率影响后,中国实际GDP(ln YCt)在1%,水平下对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产生统计上显著的正向影响,与理论预期相同。考虑人民币汇率滞后效应后,中国实际GDP 在5%,水平下仍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中国经济增长会显著地提高中国从东盟国家的产品进口占比,即引致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偏转;由前述产品出口占比计量模型证实,东盟国家实际GDP 增长也会提高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因此,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大市场平台,藉此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会显著地增进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贸易偏转。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面对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本文在细化到产品层面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的基础上,探究美元弱势调整是否会造成中国对东盟国家贸易偏转?主要结论有:

第一,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对美产品出口占比渐失的份额确实导致同期内中国向东盟五国同类产品的出口偏转,同期东盟国家也明显地增加了向中国的出口份额。

第二,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对东盟五国呈现出很高的产品贸易互补性,且对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产品贸易互补性更高。同期,中国对东盟五国呈现出较低的产品贸易竞争性,且对印尼和菲律宾的产品贸易竞争性更低。与2002 年相比,2013 年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互补关系在增强,同期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竞争关系在下降。

第三,面板Tobit 模型估计表明,美元走弱下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实际升值会减小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并没有提高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整体上会间接提高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但没有增进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同期,美元弱势调整本身会造成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偏转,但不利于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偏转。

第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关税削减会显著增进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也会显著增进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东盟国家实际GDP 增长会显著提高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实际GDP 增长会间接地减小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同期,中国经济增长会显著地提高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主要政策建议是:

1. 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双重压力下,加上人民币汇改升值,使得中国向传统发达市场出口出现了较大下滑。由此,积极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拓展贸易主体多元化成为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抉择。根据统计分析和计量结论,中国和东盟国家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统一的大市场平台、大幅削减关税,会强有力地提升中国和东盟国家间贸易发展。

2. 统计上,美元弱势调整下中国对东盟五国呈现出很高的产品贸易互补性和较低的产品贸易竞争性。据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内贸易合作具有天然的贸易互补性合作基础。更为惊异的是,据UNCTAD 统计显示,中国对东盟六国出口具有强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不是高技术和中等技术制造品,而是劳动与资源制造品和低技术制造品,并且中国更倾向于从东盟的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进口高技术制造品。据此,中国积极与东盟国家发展贸易,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根本没有所谓的凭借技术掠夺资源和原材料之说,而是实现真正的互补式贸易合作。

3. 鉴于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实际升值既减小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也没有增进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美元弱势调整会造成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偏转,但减小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据此,从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来看,人民币兑东盟国家货币汇率升值是无效的,并不能提高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也不能提高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反而增进中国产品出口占比。因此,为保持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结算汇率稳定,积极推进自贸区内货币互换、选择人民币作为自贸区内跨国结算货币是有利于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内贸易的。

4. 中国经济增长会显著提高中国从东盟国家产品进口占比,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也显著提高中国向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占比。因此,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加快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以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会显著地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

[1] 陈 云,何秀红.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HS 分类商品出口的影响[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3):43-54.

[2] 李绍荣,李四光. 中国和东盟人民币贸易结算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研究,2010(2):18-31.

[3] 卢向前,戴国强.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 经济研究,2005(5):31-39.

[4] 沈国兵. 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J]. 管理世界,2007(2):5-16+171.

[5] 史智宇. 出口相似度与贸易竞争:中国与东盟的比较研究[J]. 财贸经济,2003(9):53-57.

[6] 于津平. 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 世界经济,2003(5):33-40+80.

[7] Athukorala,P. and H. Hill. Asian Trade:Long-term Patterns and Key Policy Issues [J]. 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2010,24(2):52-82.

[8] Bahmani-Oskooee,M. and Y. Wang.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Commodity Trade between the U. S. and China [J]. Economic Issues,2007,12(1):31-52.

[9] Chinn,M. Incomes,Exchange Rates and the US Trade Deficit,Once Again [J]. International Finance,2004,7(3):451-69.

[10] Chua,S. Y. and S. C. Sharma.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on Trade Flows in East Asia [J]. Asian Economic Journal,1998,12(3):253-71.

[11] Feng,X. B. and I. Alon. Chinese RMB Exchange Rate and Local Currency Price Stability in ASEAN Trade [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7,18(4):417-24.

[12] Funke,M. and M. Gronwald. The Undisclosed Renminbi Basket:Are the Markets Telling Us Something about Where the Renminbi-US Dollar Exchange Rate is Going? [J]. The World Economy,2008,31(12):1581-98.

[13] Goldstein,M. and M. Khan. Income and Price Effects in Foreign Trade [A]. in Jones,R. and P.Kenen(eds),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C],1985,2:1041-105.

[14] Grubel,H. and P. Lloyd. 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M]. London:Macmillan,1975.

[15] Holst,D. R. and J. Weiss. ASEAN and China:Export Rivals or Partners in Regional Growth?[J]. The World Economy,2004,27(8):1255-74.

[16] McKenzie,M.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 [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999,13(1):71-106.

[17] Neary,J. P. Competitive Versus Comparative Advantage [J]. The World Economy,2003,26(4):457-70.

[18] Qiu,H.,J. Yang,J. Huang and R. Chen. Impac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and Its Regional Development [J]. China & World Economy,2007,15(5):77-90.

[19] Xu,Z. H.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 and Its Trade Balance with the US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12(4):714-27.

[20] Yang,S. and I. Martinez-Zarzoso. A Panel Data Analysis of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Effects:The Case of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4,29:138-51.

猜你喜欢

弱势东盟国家汇率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关于弱势学生心理品质与影响因素的探究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