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超声声像图改变的分析
2015-12-23胡小玲
胡小玲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彩超室,海南 陵水 5724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超声声像图改变的分析
胡小玲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彩超室,海南 陵水 57240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其胆囊的超声声像图改变。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5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胆囊超声检查结果,将其记为乙型肝炎组,另收集同期我院300例健康体检胆囊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胆囊超声声像情况。结果乙型肝炎组胆囊病变129例,患病率为86%,对照组胆囊病变116例,患病率为38.7%,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病变中,乙型肝炎组胆囊壁增厚42例、胆囊壁毛糙87例,对照组胆囊壁增厚27例,胆囊壁毛糙73例,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由于受到病毒的侵袭,其胆囊超声声像图改变高于正常人,且更具有特征性。
乙型肝炎;胆囊;超声声像图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性的卫生问题,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更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域,乙型病毒肝炎高居传染病的首位[1]。不论是HBV感染者还是HBV携带者,都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人群,在造成患者身心严重受损的同时,更加重了家庭、社会的负担。HBV感染不仅会造成肝脏的病变,胆囊是储存肝脏分泌胆汁的容器,非常容易被肝炎病毒所累及,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胆囊病变的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超声影像更少,现将我院HBV感染患者的胆囊超声声像图总价报道如下,共同学习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5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胆囊超声检查结果记为乙型肝炎组,其中男89例,61女,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5.2±5.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相关诊疗标准[2]。收集同期300例无HBV感染的健康体检患者其胆囊超声检查结果记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1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2.6±3.7)岁,两组患者均化验乙型肝炎五项及肝功能,对照组为非HBV感染且肝脏功能正常。
1.2 仪器及方法:采用Philips IU 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 MHz,受检者晨起空腹(禁食、水8~12 h)来院检查,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于检查床上,先于右上腹部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肝脏、脾脏,然后将探头放置于腹直肌外缘与右肋缘的交界处,进行斜切、纵切,以便观察胆囊长轴切面,然后旋转探头,取垂直于长轴的横切面来进行关观察,如若显示不满意,嘱患者深吸气,摒住呼吸使胆囊下移,利于声窗切到,对于胃肠充气较明显或者肥胖者,可经过右肋间隙进行斜切,一般在6~9肋间斜动探头便可以获得较为清晰的声像图。胆囊壁>3 mm者为胆囊壁增厚。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胆囊病变情况见表1。乙型肝炎组有胆囊病变129例,患病率为86%,对照组有胆囊病变116例,患病率为38.7%,乙型肝炎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胆囊病变情况
2.2 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各种胆囊病变患病率比较结果见表2。在胆囊病变中,乙型肝炎组其胆囊壁厚患病率为28%,胆囊壁毛糙为58%,对照组分别为9%、24.3%,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组胆囊息肉患病率为20.7%,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2%,对照组分别为19%、9%,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各种胆囊病变患病率比较
3 讨 论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乙型肝炎病毒(HBV)呈全球性分布,其中我国更是高感染、高流行区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主要成慢性发病,病毒复制持续对肝脏造成损害,因为肝脏细胞再生能力较强,肝脏在坏死与再生之间不停地发生结构的改变,肝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胆囊是与肝脏紧邻的器官,其主要作用是储存、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因此胆囊亦会遭到HBV的侵袭[3]。研究发现,HBV感染的患者其胆囊发生病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造成:首先,HBV可直接在胆囊内壁细胞内复制[4];其次,在肝细胞受损后,其摄取、分泌胆红素的能力大大降低,同时钠、钾ATP酶活性下降,胆囊浓缩胆汁中的胆红素刺激胆囊壁内膜水肿、增厚[5];第三,慢性肝病由于门脉高压或并发低蛋白血症时,血管外液增加促使胆囊壁增生水肿。三者相互作用促使胆囊壁发生病变。
胆囊病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胆囊壁毛糙、增厚,而超声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对声波的吸收率的不同,可以非常灵敏的反应出胆囊壁毛糙、增厚性的改变。
本组研究中发现乙型肝炎组胆囊病变129例,患病率为86%,对照组胆囊病变116例,患病率为38.7%,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病变中,乙型肝炎组胆囊壁增厚42例、胆囊壁毛糙87例,对照组胆囊壁增厚27例,胆囊壁毛糙73例,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HBV造成胆囊病变机制相吻合。
研究发现,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愈加严重,其胆囊病变的发生率愈高,提示HBV感染是胆囊发生病变的独立因素之一。因此,在体检中如发现胆囊壁毛糙、增厚者亦应排除是否合并有HBV感染。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多会合并有胆囊壁增厚、毛糙等病变,而胆囊病变多在肝脏受损加重后,将胆囊超声列为对肝脏损害的指标是值得人们继续研究的方向之一。
[1]邵风珍.增强治未病意识提高对无症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诊疗水平[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4):193.
[2]Quaia E,Degobbis F,Tona G,et al.Differential patterns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in different focal liver lesions after injection of the microbubble US contrast agent SonoVue[J].Radiol Med,2012,107(3):155-165.
[3]马红梅,梅俊华,陶海莉.慢性肝炎患者胆囊改变的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8):567.
[4]Tujios SR,Lee WM.New advanc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J].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12,28(3):193-197.
[5]刘玉红.乙型肝炎患者超声诊断胆囊病变100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35.
R512.6+2;R445
B
1671-8194(2015)03-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