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兹华斯诗歌之衔接与连贯

2015-12-18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连贯衔接

邵 宁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 贵阳550001)



华兹华斯诗歌之衔接与连贯

邵宁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文章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在语法手段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英文诗歌如何利用衔接手段达到语篇连贯,以及各种衔接手段对诗歌主题的表现作用,以期为学习英文诗歌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英文诗歌;衔接;连贯;语篇分析

对语篇领域的分析,衔接与连贯一直是当代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们对衔接与连贯的研究一直较为火热,他们在不同侧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关于衔接与连贯的文章已经屡见不鲜,几乎涉及到了各种文体中,如小说、散文、新闻、会话等。诗歌领域的衔接连贯也有许多专家进行分析,但大多都是从格律、音韵、逻辑、诗歌语境、意象和词汇等手段上进行分析,而从语法上重点分析诗歌的衔接与连贯,探析诗歌的衔接连贯在表达意义上和表现主题上的著作却较为少见。因此笔者就功能语法角度下从语法衔接手段对诗歌进行分析,以求对诗歌篇章结构和语义分析提供参考。

一、连接

胡壮麟认为连接是将任何两个语篇成分连接成一个连贯复杂的语义单位。常见的连接成分有三种,一是位于小句内的介词,二是小句间的连词,三是小句复合体等[1]。接连词可以使诗歌整个语篇结构和语义更加连接成为一体,进而使诗歌达到连贯的效果,同时也让诗歌的整体韵律感更强。文章摘取华兹华斯的“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的前两节进行分析:1.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2.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诗中的接连副词when, along 和小句内介词beside, beneath以及连词and,as几个连接词的运用将上下句句义之间进行了紧密的连接,换句话说,在表达了前句句义之后,从正面增加新的描述,这几个链接成分使句子紧凑而且工整,使诗歌节奏匀称并押韵,从而达到诗中各个诗节有机的联系起来,使整首诗连贯成为一体,让整首诗在音律节奏上更加朗朗上口,进一步表现了这首诗歌内容的美丽画面和脱离世俗的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追求,更能让人感受到眼前空明洁净的世界。因为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2]。

二、照应

照应分为内照应和外照应。照应是说话者用于表明某一成分是否在前文出现过并得以重复,或者是说还尚未在语篇中出现的语法资源。就英文诗歌而言,最为常见的是内照应,尤其是内照应中的回指,而回指中的衔接照应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回指中的衔接照应是第三人称代词he, she, it;第二种回指中的衔接照应是指示词,如this,that,these,those,here,there,now和then;第三种回指中的衔接照应是对比关系,如比较级中的more和具有对比意义的其他词,如another, different, the same, similarly.[2]关于第一种,摘取华兹华斯的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中的部分诗节进行分析。指示代词“that ”一词就指代that之前描述cloud的情况。这对于形式特殊的诗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至于使该诗句过长,而且使诗歌很自然地衔接起来,增强了诗歌长短句之间的协调性。

外照应的使用可能是最原始的一种,经常出现的有第一或第二人称代词(I, me, you),因为“I”指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物而不是上篇文章出现过的人物,而第三人称代词既可以指现实中的人物,也可以指对话或上文出现的人物[3]。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第二节中的“they”照应了诗人眼前现实世界盛开的水仙花及其对拟人化的水仙花状态展现。“They”是话语主题,是指代前文句子中共同的主题,该主题从一个句子连续下来成为话语中的突出部分。诗人受到这样的旅伴影响而欢欣鼓舞、欢呼跳跃。体现了“they”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即在诗人的心中水仙花代表了自然的精华,同时也是自然心灵的美妙表现。“They”的出现巧妙地衔接了“they” 前后的水仙花之美丽姿态。诗歌标题目中的“I ”直接定位外部人物诗人自己,而不是其他人,而且以第一人称角度写诗,也更能表现诗人的思想意图和整首诗的主旨。

第三人称代词既可以指现实中的人物,也可以指对话或上文出现的人物。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 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 / I had no human fears/ She seemed a thing that could not feel/The touch of earthly years. / No motion has she now, no force; / She neither hears nor sees; / Rolled round in earth’s diurnal course / With rocks, and stones, and trees. 就本首诗而言,虽然只有短短八句,诗人却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和他人的感情。整首诗中出现了三次关于我的代词(my,I),就本诗而言也就是诗人自己,这样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诗歌主题和主人公,而第三人称代词“she”重复出现了三次,这就无形中体现了诗歌的主题内容是关于诗人和她的事,从认知学角度分析,话题主题是一个心理实体,其信息状态是突出的,正是由于这种突出,主角的中心地位便在读者心中确立,并且使用代词“she”保持这种始终突出的位置。根据Langacker的观点,突显性影响语篇主题的选择。“she” 是突显成分,也就是信息主题,再加上诗中其它词汇透漏出的信息以及本首诗的创作背景知识,不难看出本诗是诗人对逝去的爱人的追忆情绪。“she”的第一次出现是外指诗人已逝的妻子,后两次则是指上文出现过的“she”及其有关的状况。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一体,其中一方面是指情感主题的一方把他人的自我融入到自己的自我之中,从而使对方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情感之中[4]9,就本首而言,不难看出“she”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的重要性。

指示词所代替的是人物及概念,经常使用的有this, that ,these, those, here, there, now, then和it。指示代词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使上下诗行得体地连贯起来,使整首诗韵律工整。如I wondered as a cloud 中的第一小节的第二行,指示代词“that ”指代that之前出现过的cloud的所指情况,这对于形式有特殊要求的诗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至于使诗句过长,而且使诗歌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增强了诗歌长短句的协调性。因为指示词的消解与语篇距离有关,在语篇中指示词前面出现多个先行语,而语境又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指定指示词的指示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指示词一般指代最近的实体。“that”的指代,既避免了重复,又再次让人想到诗中出现的美景,同时使诗歌的韵律节奏的构造更工整和谐。从另一方面看,这首诗所描述的画面也体现了诗人眼中的爱是“只需用感官不带任何思想去感觉自然”的纯粹自然美。在整首诗中还运用了there,then, these,this等指示词来指代山雀活跃时跳动的各种情况。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真挚的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喜欢用感官,并且不带任何思想去感受自然的心态。

三、省略

省略是语篇中对句子某些结构成分的省略。从传统语法上讲,这些语法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但作者认为在某些语境中或上文出现过,作者认为就不必再次出现。这是一种避免重复的很好手段,同时也能很好地衔接上下文。众所周知,对于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而言,该句可以看作是对主谓宾的省略,省略的出现是以预设了被省略成分的存在为前提,诗人在省略掉该成分时必须以此成分在上下文的存在为前提,否则这种省略是毫无意义的,只能让读者迷惑不解。正是由于省略结构和省略成分之间的这种预设关系使得句子前后衔接连贯的,同时这也是由诗歌的独特特点决定的。诗歌一般短小,信息容量大,意义的传达都需要用词句表达出来,同时诗歌又要求韵律和篇章的工整对仗,省略后,red red rose 形成重复,达到了押韵强调的效果,所以从此角度看,笔者认为省略可以作为达到连贯的一种手段。

结语

文章从衔接关系的语法手段,即链接,照应和省略,对诗歌进行探讨分析,认为一首诗歌中往往包含多种衔接连贯手段,形式多种多样。由于诗歌高度凝练,节奏韵律极强,内容上更是丰富多彩,诗人更是借助各种手段进行人物创造,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所以诗歌在体裁,形式及词汇的选择上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这就要求诗人在创作时,在词汇,上下句的联系和照应上做到与主题相统一。诗歌在各种衔接手段下,结合内容来表达诗人在其特定时期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参考文献:

[1]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16.

[2]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82-183.

[3]Halliday ,M.A.K and Matthiessen·C.M.I.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Hodder Arnold,2004:198.

[4]赵光旭·华兹华斯诗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59.

(责任编辑:颜建华)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of Wordworth’s Poems

Shao Ning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550001,Guizhou,China)

Abstract: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does a deeper research on the three poems of Wordsworth by using the grammatical methods so as to get to the point of coherence and the function of showing the theme of the poem. Using this way, we can get a new way to analyze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oem for the people who study English poems.

Key words:English poem;connection;coherence;discour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I56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5)01-0012-02

作者简介:邵宁(1988.04~),男,河南泌阳人,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收稿日期:2014-12-18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连贯衔接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第七只鸟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