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古代应用文的演变

2015-12-18韩蕾蕾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古代应用文发展

韩蕾蕾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611130)



论我国古代应用文的演变

韩蕾蕾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文章对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概括阐述,同时对古代应用文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类别、形式、文风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古代;应用文;发展

学界对于“应用文”一词的出处,历来争论颇多,或认为出自北宋苏轼《答刘巨济书》 “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不幸为人传写,深为羞愧”[1],或认为出自欧阳修的《辞副枢密与两府书》中“学为应用之文”,或认为出自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文概》中“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2]。可见,应用文一词作为专门的文体概念,古代并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学界看法也不一,但是作为文体应用文的存在,却是自古有之,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应用文的演变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先秦时期

在这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三个时期,应用文也经历了从孕育到发轫这样一个过程。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中便于记录和交流,孕育出了口头、实物、图画等形态的原始应用文,这是形成书面语言应用文的胚胎。特别是实物与图画两种形态与文字的产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有不少学者都曾先后在各自的论著中发表意见,认为应用文最早产生于殷商时期。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主要是用来记载占卦的内容,可以说是殷代王室的档案, 被认为是王室的公务文书,且与宗教祭祀紧密相关,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可谓是最早具有应用文特征的文献。在此之后,还有多用于记录祭祀、赐命、征伐、契约的“金文文书”;以竹片和木板为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版牍”;《周易》中的卦、爻辞……但这些所谓应用文, 在结构上很简短、在内容上较粗糙。该时期比较有代表的是殷周历史文告汇编《尚书》,其中包含大量的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分为典(刑法)、谟(策略、计划)、诰(帝王对臣于的命令)、誓(纪要)、命(指派、指示)六类,是我国第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应用文集。晚于《尚书》的还有一部古代应用文汇编《周礼》,该书把应用文体分为祠、命、诰、会、祷、诛六种,并汇编了周王室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发展到此,应用文在文风上主要以简明朴实为主。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进一步促进了应用文的发展。结合文学需要和政治目的,出现了更多新的文书种类:如盟书、策、檄文、书、上书、玺书等。应用文呈现出体裁增多、风格纵恣、文采飞扬等特点。不过这仍属于应用文的初始阶段。

二、发展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统一天下后实行文化专制,有“秦世不文”之说,但强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并用法律手段在应用文种类和格式上进行了规范,为公务应用文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比如,秦简《内史杂》中记载:“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3]秦国制定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传递的行为给予惩罚或奖赏;李斯等人制定了公文格式和一系列规定,提出公文避讳制度,同时规定皇帝的命令成“制”和“诏”,臣下的上书称“奏”和“议”,这既确定了文种名和使用对象,又严格区分了上行文与下行文,提高了公文的效率。汉承秦制, 基本上沿用了秦朝的一些公文制度,还增加了“策”“诫”“章”“表”等文书,风格也主要以朴实简明为主,涌现了大量佳作,比如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等。但从汉武帝时期起,浮华的文风不仅呈现在汉赋上,应用文的文风也深受影响,比如东方朔的《公车署上书》居然长达十万言。在应用文分类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汉蔡邕的《独断》,他把应用文分为策书、诏书、制书、戒书、章、奏、表、驳议等八类,同时也对应用文的功用、作法、格式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此时期应用文浮华的文风较之西汉更加严重,许多官员在撰写应用文时,玩弄丽辞而不务实际.并以骈体代替了散体,出现了长篇累牍、空言无物的骈体式应用文。鉴于此,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中特别强调文章的实用性,要求写文章要为世所用,口说务在明言,笔落应可达意。这对应用文的实践和理论建设有着积极影响。

魏晋南北朝,作为文学自觉的一个时期,应用文也有了更大的发展。其一,公、私应用文的体裁特点明显,有众多名篇问世,如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李密的《陈情表》、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其二,应用文写作理论方面的论著更为丰富。例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所有文体分为 4科8 类,其中六类为应用文;此后,西晋陆机的《文赋》概括了应用文的特征及分类、南朝任日方的《文章缘起》对当时社会通用的应用文文体作了概括揭示,将文体分为 84 类,其中有60余类属于应用文范围;之后刘勰的《文心雕龙》系统地对各类应用文体的定义、演变、特征、写法等作出阐述。萧统的《昭明文选》第一次把私人书信与公牍文区分,确定为独立的文章体式……这些都表明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基本形成。

三、成熟阶段——唐宋时期

该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黄金阶段,为应用文的成熟提供了养料。成熟的体现有以下几点:一是,应用文种类,特别是公务文书大量增加,且分类更加精细。比如,辞、牒、关、刺等体为唐代独有;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又创设了诰命、御札、故牒、公牒、呈状、申状等体;北宋姚铉编辑的《唐文粹》, 把文体分为 22 类 316 小类, 其中绝大多数属应用文体。二是,名家辈出、名篇如云。比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还有北宋的欧阳修在应用文上更是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探索。三是,改革应用文文风。受六朝浮艳文风影响,唐初文风追求骈俪,唐宋八大家承前启后,对之进行去粗取精,形成骈散兼行或散体为主的应用文文风。四是,更加注重应用文的功用。唐代科举里的常举,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重视,而这两科考试都有应用文,所以应用文成为士子们参与政治、影响政治的重要手段;另外包括唐宋八大家在内的诸多文人充分认识到应用文对社会道德价值建立的作用,提出了“文以载道”“关心天下百事”“治教政令”等,突显应用文的实用价值。五是,应用文的撰写更加规范、体制更加严密。如一文一事制度、封驳制度、会签判署制度、引黄制度、用纸制度、审校和誉写制度、封装和编号制度、行文程限制度。总之,在唐宋时期,应用文走向了成熟,且达到发展的高峰期。

四、稳定阶段——元明清时期

元代杂剧兴盛、年数较短,对应用文的发展影响较小。到明清时期,文体类别与体式大多沿袭前代仅略有小变。一则,类别的探索。明代吴讷的《文章辨体》及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及刘熙载的《艺概》等,皆对应用文文体类别作了详细研究。此时期,应用文的分类也更加详细,如增加了“折”,又分为“奏折”和“手折”;还增加了“关文”“揭帖”等。二则对各类公文规格的要求更加严格。比如全国统一规定了公文用纸,奏本纸、一品二品衙门的文移纸直至八品九品及未入流衙门文移纸的具体高度都有详细的规定;在公文格式方面,明清两代将公文的表层程式大体分为了发文者官衔或姓名、事由、正文、结束语、受文者职衔或姓名、行文年月日和印章、文种名称和发文者签押七个部分。除官府公文外,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的需要, 书札、契约、文据、祝祭文、序跋等也广泛应用。总之,明清应用文体虽在前代基础上略有发展,但是,能超越前人水平的佳作不多,属于应用文的稳定发展时期。

总之,我国古代应用文作为处理公、私事务的实用性文章,虽然没有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那样广为流传,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也不乏传世佳品和精辟论著。对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理应整理、概括、总结,以期去粗取精,继承发扬其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宋)苏轼·苏轼集[M].中册,臧清、叶爱民等整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298.

[2](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4.

[3]孔庆明·秦汉法律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48.

(责任编辑:颜建华)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Practical Writing in China

Han Leilei

(Preschool Education Department,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Sichuan,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highly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practical writ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discussed and researched the typical category, system, style, etc in the different perio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arrying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ractical writing for inheritanc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actical writing.

Key words:ancient;practical writing;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5)01-0005-02

作者简介:韩蕾蕾(1983.07~),女,四川南充人,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收稿日期:2014-11-18

猜你喜欢

古代应用文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于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