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整理习惯”养成模式的实践探究

2015-12-17王红梅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

王红梅

摘 要: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掌握和运用策略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导师和引路人,所以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整理习惯”,意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整理习惯;整理学业;整理生活;自我教育

在我国,小学阶段普遍没有培养学生“整理习惯”的意识。是因为小学生没有自学、自理能力吗?并不是,小学生同样可以自学和自理,并且培养自己自学和自理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整理习惯”的养成,这一新颖的培养模式正是基于此点而开设的。所谓“整理习惯”,意在培养学生养成整理学业与整理生活的习惯,最终走向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总的来讲,“整理习惯”它属于儿童的自我教育,教师在“整理习惯”培养的角色中更多的是朋友,最多是辅导员。掌握“整理习惯”策略,是一种以示范指导为主,帮助学生自省、自制的一种班级管理策略。通过学生的自我整理,学生得到发展不一定要教,它是一种自控、自制、自省的能力。整理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策略,也就是他属于元认知。

一、小学生“整理习惯”养成的背景

关于“整理”的思想,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及教育著作都有提及:徐干认为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对于知识可谓是没有,并且性情也是“粗野”且未上轨道的,若听其自然,不但容易养成恶习,良好的习惯更难形成。他认为要通过平时的整理,培养善习,去掉恶习,故曰:“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中论·智行篇》)。颜之推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敬逸,固须早教勿失也。”(《勉学篇》)他认为幼小的孩子脑筋简单,没有经过一种系统的整理方法的培训的话,到长大成人之后,思考事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容易混乱。

总结古代教育著作及教育家关于“整理”的思想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整理的环境。整理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前要将自身调整到清心的状态,这是进行整理的先决条件,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扰乱心智的话,就很难开始整理。(2)整理应及早施教。教育学生进行整理,从五六岁便可开始。少年已经具备了开始进行整理的能力,从小整理也有利于建立起自理、自学的能力。(3)整理有一定的次序。先从简单的穿衣戴帽,洒扫应对,待人接物,读书写字开始,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掌握了整理的方法之后,为人处世也会成功。

养成“整理习惯”的基本理念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培养一种自学、自理的习惯,建够起自己的学习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从古代教育思想的渊源来看,“整理”意识的出现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德育功能的开发联系到一起。

二、小学生“整理习惯”养成的模式

整理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使有条理秩序。那么,对学生而言,“整理习惯”就是使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生活变得有条有序,更有利于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系统,从这个意义而言,它也是展示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的过程。而且,整理首先指向的是学生主动认知,形成好的习惯和能力。毫无疑问,善于整理的孩子一定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生活,得益终身。

(一)整理学业

整理学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业整理为主要内容,在自主整理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也就是我们说的自学和自理能力。

1.整理学习内容

班主任培养学生养成每天作业前先把当天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的习惯。归纳为“学业整理五字法”:(1)“忆”:先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回忆一下当天上过的主要内容。(2)“类”:回顾之后,把当天上过的内容分科目进行归纳整理。比如,语文课学习了很多关于颜色的词,就将这类词归纳在一起。(3)“记”:一边整理课堂笔记,就要一边有意识地记,有意识地背,强化记忆。(4)“集”:整理过程中,复习和预习时都要高度集中时间。内容也要集中,同一门学科复习预习要集中在一起完成。(5)“协”:合理使用学习资源,提高自我薄弱学科。

2.整理学习方法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不仅仅是回顾自己学了哪些内容,更重要的是记录自己梳理出的重点的学习方法、经验、技巧等。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例如:我知道“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我能意识到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知识”;我能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我知道今天“所学知识”的解题方法;我还想利用“其他的方法”解决“今天所学识”;对今天的学习,我能提出“新的建议或问题”。

3.整理学习习惯

班主任应关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反思。每月月初先根据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确定一个重点,并思考养成这个习惯的具体方法,分解后设计成表格发放给学生。这样学生每天只需3分钟左右的时间对照表格整理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整理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不断发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收获较大。如指导学生怎样整理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设计“课堂表现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表,引导学生从学习习惯(课前准备、课堂纪律、倾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学习表现(是否积极、表达是否清楚)三方面进行评价;设计“作业评价和反思”的表格,引导学生从作业的整洁、正确率、创新解法、改错等方面作多元的反思,促使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的提高。每天做到了哪一项就画笑脸,每个星期进行一次总结。

(二)整理生活

“如何培养小学生整理生活的习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实践研究中的一些思路。

1.整理心情

小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其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只要我们及时关注,我们就有可能识别他们情绪。班主任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的情绪。比如:宣泄调控、遗忘调控、转移调控等。

2.整理用品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善于“导行”诱导学生自觉地加强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归纳为“行为整理五字法”:(1)“快”:课前准备快,文具整理快,静心速度快。(2)“齐”:课桌和书包摆放整齐,上课坐姿整齐,桌内用品摆放整齐。(3)“洁”:衣着穿戴整洁,书包整洁,课本、作业本整洁,地面整洁。(4)“美”:语言美、书写美、行为美、仪表美。(5)“静”:整理时安静,讨论时轻声,请教时小声。

三、小学生“整理习惯”养成的策略

小学生自主能力薄弱,他们的行为容易被外部因素(家长、教师)左右;他们作决定时也往往带有情绪性和主动性,行动起来对效果认识不足;遇到困难比较容易放弃自己的活动。一般而言,其意志力到了四、五年级才有明显进步。因此,小学生“整理习惯”的养成应采取一定的策略,并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一)榜样示范法

所谓榜样示范法,指的是以学生的模范行为和事迹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习仿效,以此带动整体“整理习惯”的形成。学生中的佼佼者是学生最熟悉的榜样,这些榜样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环境影响相近,易被学生接受,易使学生信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内化的进程更快。

班级开设“整理大讲坛”,定期评选出优秀的“整理”标兵进行整理方法的介绍,使部分学生通过了解榜样“整理习惯”养成的策略,对照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并付之行动。同时,班级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整理学习”方法的专利申请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理习惯”养成中来。

(二)常规训练法

常规训练是小学生养成“整理习惯”的必由之路。习惯必须通过长期的反复训练、反复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在“整理习惯”的养成期,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做好整理工作。

1.服从训练

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教养不同、个性不一,要把他们都培养成具有“整理”习惯的学生,第一阶段就必须进行“服从训练”。我所说的“服从训练”一是指必须服从班级的班规制度。如班级制订的“学业整理五字法”“行为整理五字法”等。二是必须服从班级的奖惩制度。例如:学生学具整理或桌椅整理不到位时,学生就要被予以一定的处罚等。通过服从训练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但要注意“服从”不等于“盲从”,要使学生明白道理,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2.强化训练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反复地训练,要在学生明理、知行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加以强化,使“整理习惯”不断巩固稳定,这就是强化训练,它具有反复性和强制性。(1)反复训练。这是强化训练最常用的手段。反复训练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如:召开“整理习惯”队会,实行常规班币奖惩制度、举行“整理习惯”的小组竞赛等。(2)强制训练。对难以形成或难以规范的学生,必须进行强制训练,这也是使学生养成“整理”习惯的手段。例如组长督促,家校合作等。

(三)情境陶冶法

小学生易受情境的暗示,养成训练中要重视情境的陶冶作用。情境陶冶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行为习惯方面受到暗示、感染和熏陶,它能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我经常会对学生讲:“大队部来抽查又表扬我们班了,还要把你们作为‘整理习惯模范班,让其他班级来参观学习呢!你们可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整理习惯,做到更加出色啊!”同学们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会更加注意自己的习惯养成。同时教室还可借助或创设特定氛围的场景,使学生自然而深切地受到感染和启示。例如本学期学校创办文明校时,有好多客人来教室参观。见许多客人在我们班窗前门口拍照,我借机对学生讲:你们作为习惯最棒的一个班级,让这么多客人前来学习,真是了不起!渐渐的,班级自觉整理的氛围更浓了,每一位同学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懒惰给班级抹黑。

(四)制度灵活法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不仅学生要自觉坚持,教师也要做到坚持,教师要做到步步到位,环环相扣,不能因其他琐事而把学生习惯的培养置之脑后,要随时了解情况,随时检查,随时与学生相互交流,随时督促和提醒学生,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下,学生才能有形成良好课后整理习惯的信心和决心,长而久之,才能使这些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得到内化,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我们班采用成长银行的模式,奖惩孩子的课后整理行为,并与时俱进地制订一系列班规。例如,地面卫生的整理不够自觉时,我临时将中午值日生取消,改为卫生班长每节课间抽查到地面有纸屑的学生中午值日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一些班级学生整理不够自觉的情况。不过,我有心理准备,那就是“整理”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对待学生。

四、小学生“整理习惯”养成的价值

小学生“整理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小学生“整理习惯”养成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小学生“整理习惯”的养成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整理习惯”养成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整理习惯”养成的最终目的是把整理的理念扎根在孩子的心里,变成常规的习惯,也就是当孩子学会了整理和习惯了整理以后,他会有意识地在获得知识后去整理,还包括能整理自己的生活。同时,我们又扩大了“整理习惯”的内涵,整理除整理学业、生活之外,甚至整理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3-07.

[5]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7.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
自组织视阈下的研究生自我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自我教育视阈中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职校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网络维度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我教育机制研究
初中学生互动式德育工作探究
作为班主任,去坚持做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