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兴趣培养
2015-12-17张祖标
张祖标
摘 要: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从设置问题,留下悬念和读中感悟,激发情感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阅读把学生引入神奇的世界,使他们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设置问题,留下悬念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期待、向往的心理,对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产生关注,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将相和》一课的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将”“相”“和”的含义。以“和”与“不和”为线索设疑激趣:“什么原因导致廉颇、蔺相如失和”“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将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学生带着这些悬念,边读边思考,逐步理出故事的脉络,课文的前两个故事造成了将相失和,第三个故事使二人言归于好。设置阅读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投入阅读,满足好奇心,激发学生对作品更强烈的阅读愿望,在这种欲罢不能的心理驱使下,阅读变成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读中感悟,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与学生兴趣的相关点,转“要我读”为“我要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读”是过程,“悟”是归宿,学生通过阅读,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在读中理解文本含义,体味作者思想情感,领悟作品蕴含的生活哲理,“读”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激情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读准字音基础上,读出重音、音韵和节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诗句的节奏,做到熟读成诵,为诗歌鉴赏奠定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伟人笔下的画面,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歌是音韵的艺术,体现了音乐美,具有往复回环的节奏感,抑扬顿挫的声音美带给人美的享受,所谓“三分诗七分读”,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内涵的音律之美让读者的心灵为之感染,体会诗歌蕴含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领略诗歌意境美,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总之,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产生阅读需求。通过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和智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彭宏.浅议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0(0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