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科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化学教学改革

2015-12-09蔡政,杨静,姜慧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础化学临床药学科研能力

——————————————

以培养科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化学教学改革

蔡政,杨静,姜慧君,史丽英,张振琴,魏芳娣

(南京医科大学 药学院化学系,江苏 南京211166)

摘要:以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科研能力;临床药学;基础化学

收稿日期:2014-09-23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2-FF-49)

作者简介:蔡政(1976-),女(汉族),硕士,讲师。

DOI:10.13555/j.cnki.c.m.e.2015.01.046

中图分类号:G642.0

起初,大学是以“培养人”为理念的,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精神。到了19世纪,德国的洪堡大学提出了要“育人”与“科研”并重,它强调大学不但要成为人才的培养中心,还要成为科研中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1]。

传统教学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理念支配下进行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此环境下,学生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习惯于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很难有自己独立的科研探索的意愿。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就是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锻炼。

南京医科大学从2001年起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有临床药学专业的大学之一。临床药学是个新兴的学科,和临床专业一样,是五年制。培养出的毕业生是综合性、跨界的复合人才,既可以在临床上帮助医生合理用药,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

传统的本科低年级教学以学习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学生五年级下学期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每年的学生毕业论文带教作者发现,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基础知识是学习到了,但是科研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短短的2-3个月内,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有一定难度。所以尝试在低年级的基础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慢慢的、潜移默化式的渗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高中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没有意识要去思考问题,高中阶段的学习使他们习惯于做题,没有开放性思维。因此教师就要进行引导,精心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去思考。给学生的问题不能是完全陌生的,既要与上课已经讲过的内容相关,让学生思考推理时有依据,又不完全是已经在课堂讲解过的,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性质,与专业相关,提高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例如,在讲到课本“沉淀溶解平衡”这个内容时,给学生的问题是“临床和药物中有哪些是和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有关”;在讲到配位键时,给学生的问题是“找出与有配位键的药物”。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化难为简。在原子结构一章,由于涉及到量子力学,数学上的统计概率的概念,理解起来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把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发展史作为课题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整理,各种对原子结构的解释理论有什么优点,解决了什么问题,同时又存在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理论的不足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整理总结,就很容易地接受了量子力学,统计概率的理论。

2培养学生一般性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有了问题,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开始的时候需要教师做引导,引导学生第一步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一般性科研的顺序。鼓励学生积极查阅资料,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文献检索是做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每个大学的图书馆都有丰富的电子期刊资源,在大一的时候就告诉学生,让他们早一点接触,学习怎样进入,怎样搜索;用什么方法搜索,有哪些著名的搜索引擎,有哪些期刊。对于具体问题,可以先用关键词搜索一些综述,再从综述的参考文献中找到具体某一方面的文献,再由文献的作者追踪这个课题组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教师在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实时跟踪指导,并在课堂讨论中指出错误的地方,做出正面的例子,帮助学生尽快地步入正轨。

3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型学习环境

在教学改革中,希望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时的“助学者”,教师不再是信息来源的唯一途径,打破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垄断地位,倡导“集体研究”。 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前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或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那么学生该如何组织起来学习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宿舍为单位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便于沟通。每个小组5-6人,拿到课题后合作协商完成,然后完成一份小论文,并选出一个学生作为代表,在课堂上汇报,由全体学生打分。得分高的几个小组的全体成员将会被奖励平时分加到最后的期末成绩中。因为有加分,而且是全班学生打分,操作透明,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论在自习的时候,还是在宿舍学生都可以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交流,自发地形成了研究型的学习环境。研究型学习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以此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每个学生的优势特长都得到发挥,比如,有的学生领导能力强,能把握全局,做组长,给每个学生分工;有的学生对电脑动画擅长,可以负责做报告的ppt部分,还有的学生口才好,做最后的工作汇报。总之,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次的学生汇报非常精彩。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素养

基础化学的实验多以验证性为主,即理论课上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到实验课上再做一遍。所以,其实很多实验即使学生不动手做,也能知道实验现象和结果。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实验结果,而是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和对实验误差的分析。比如在缓冲实验中,有一个验证影响缓冲容量因素的实验。两个因素,一个是溶液的总浓度,一个是缓冲比,写结论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只写单因素的结论,“缓冲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这样写就是不完整的,需要加上前提条件,即“在缓冲比一定的时候”。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学生科学的报告要严谨。在书写报告时强调格式的规范性,比如表格要用三线格。涉及到平行实验的,都要求学生做出相对标准偏差,重视对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等。总之要向学生传递一个理念,过程比结果重要,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的灵魂。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尤其在科研能力方面,相信这种能力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广武,周乐山,张振琴,等. 能力为本的项目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2013,9(15):845-847.

[2]徐春祥. 基础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杨俊松,李文戈.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62-64.

(编辑:赵伊昕)

猜你喜欢

基础化学临床药学科研能力
临床药学在慢病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论西部地区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础化学》课程调研分析及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