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生选修课普通心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2016-01-12王立菲,冯正直,杨国愉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案例

——————————————

医科生选修课普通心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王立菲A,冯正直B,杨国愉A,赵梦雪A,黄华涛C,

马振坤C,刘派予C,陈琳C,吴高杰C

(第三军医大学:A.心理学院军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研室;

B.心理学院行为医学教研室;C.学员旅13营,重庆400038)

摘要: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分析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文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发现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普通心理学;案例;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4-09-23

作者简介:王立菲(198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预防医学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抑郁症的认知神经机制、心理健康促进。

通讯作者:冯正直

DOI:10.13555/j.cnki.c.m.e.2015.01.038

中图分类号:G642

Practice on Using Cases Teaching Method in General Psychology Class

WANG Li-fei1, FENG Zheng-zhi2, YANG Guo-yu1, ZHAO Meng-xue1,

HUANG Hua-tao3, MA Zhen-kun3, LIU Pai-yu3, CHEN Lin3, WU Gao-jie3

(1. Department of Armyman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chool of Psychology;

2. Department of Behavioral Medicine, School of Psychology;

3. Students Ride 13 Team,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Cases teaching method can help improving medical students’ analytical and applied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ases teaching method in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general psychology cla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students’ analytical, applied ability and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hav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deal with complex issues in the future work.

Key Words:general psychology; cases; teaching effort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以典型案例为教学材料,以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等活动为教学主线,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1]。此方法改变了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分析与讨论,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通过以案例为载体进行训练,能够使学生联系实际情况、分析与使用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较之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更切实的效果。而此方法应用范围虽广[1,2],但尚未见在《普通心理学》等临床医学本科生选修课程中应用,笔者首次尝试将此方法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

1教学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第三军医大学二年级学生74人,其中女性11人,男性63人,平均年龄为(19.46±1.46)岁,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临床护理等多个专业。

1.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本科生通选课普通心理学的“需要与动机”。采用三个案例为研讨载体,分别为“4岁娃严重烧伤,父母失踪(案例1)”、“生命的接力(案例2)”、“遭遇车祸的母女(案例3)”,结合医患需求与医患沟通,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把握医患核心需求,从而提升医患沟通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实现优质医疗服务。

案例1的讨论主题有两个方面:①从患儿的角度看,患儿有哪些需要?其中优势需要是什么?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能够为患者做些什么?②从医生的角度看,李医生有哪些需要?其中优势需要是什么?作为人民军医,李医生的行为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案例2的讨论主题有两个方面:①从临终患者的角度看,临终患者有哪些需要?其中优势需要是什么?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能够为临终患者做些什么?②从家属的角度看,家属有哪些需要?其中优势需要是什么?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能够为家属做些什么?

案例3的讨论主题有两个方面:①从女患者的角度看,女患者有哪些需要?其中优势需要是什么?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能够为女患者做些什么?②从患婴的角度看,患婴有哪些需要?其中优势需要是什么?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能够为患婴做些什么?

1.3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将全体学生随机分组,将74名学生分为9组,每组8-9人。每组讨论案例,并推选1位学生做主题汇报,每组其他学生进行资料收集、PPT制作、报告准备与补充。全体学员在主题汇报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拓展。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2周时间将布置研讨任务、主题及要求分发给各小组,要求小组根据任务分配及要求研讨内容,组织汇报研讨内容。推选1位学生做主题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资料收集、PPT制作、报告准备与补充。

实施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和学习。教师导课和提出学习目标。教师首先用简单扼要、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导课,指出新知识点及其与老知识的衔接之处,提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及学生需要掌握、熟悉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该教学内容具有整体系统的认识。然后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及每个小组需讨论的问题。之后学员进行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即回答本案例讨论的所有问题,小组其他成员可进行最后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即倾听、辅导和启发,不时提出讨论过程中的问题,调节课堂气氛,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使讨论更热烈、深入。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和综合性问题探究讨论。教师根据本次课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对讨论过程中争论比较多的内容予以点评,并对每组学生所提供的解释加以综合分析整理,最后给出确切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结合“心理-社会-生理”医学模式,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针对各组的汇报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1.4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与统计

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以组织设计、研讨实施、研讨效果等为指标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的每项均按5点量表计分:不好为1分,不太好2分,一般3分,较好4分,好5分。在教学结束后向学生分发。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课程结束后,为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方式的评价(见表1),向学生分发问卷调查表74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形式不仅设计较好、理论先进,而且内容紧扣主题、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条例清晰。采用这种形式既新颖又联系实际的教学法进行学习,课程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与趣味性、可操作性强,故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同时,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相互交流,能够获得启迪,学会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因此,通过研讨式教学法使课堂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表1 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法的评价 [n(%) ]

3讨论

案例教学法已在许多院校和多种课程中广泛使用[3]。它能转变教师教学和研究的观念,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首先,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其次,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员为主体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3]。最后,案例教学法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助于把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有机统一。然而,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选择要经典,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案例的选择要紧扣教学内容,一方面紧扣已讲知识,另一方面紧扣将要讲的知识;要避免所选案例的答案是“唯一最佳解”,答案要有可探讨性、发散性、伸缩性,要针对具有分歧、尚未定论的问题而设计,从而营造开放、宽松的讨论环境,让学员们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达到最充分的发挥;同时,选择案例要尽可能真实、切忌胡编乱造,案例要越新越好、越近越好;要保证案例的思想性、防止“负面效应”。本案例教学所选案例为临床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并且紧扣当前敏感话题“医患关系”,这对于即将迈入临床实习的医科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教师要具备充分的课堂驾驭能力,并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恰当点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写作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检查落实,在实施每个环节时,要及时把握各环节落实情况,并做出适当调整,布置任务后要有检查,完成情况要有讲评;还要求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讨论发言,及时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2]。本案例教学中,教师注意组织课堂,留有充足时间以供学员充分准备,并且在各个环节注意整个课堂的氛围及学生反映,较好把握了课堂整体节奏,点评适当。

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员在案例教学中起着主角的作用。学员的参与意识越强, 效果就越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调动学员的参与意识。故而需要提前将案例告诉学生,让学生能进行充分准备。本案例教学中,学生的整体满意度较好,但仍有学生参与度不积极、评估不高。这一方面可能源于大班教学的方式对案例教学的适用度有限,教师难以充分关注所有学生的反应。因此,在较小班次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效果可能更好。另一方面可能源于本次案例教学属于选修课程,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重视程度有限。故而,需要进一步思考有效调动选修课中学员的参与积极性。

总而言之,通过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使医学专业的学生真正意识到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其充理解心理-生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需充分考虑案例、教师、学生三个因素,才能使案例教学法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中平, 赵婷, 叶鹏,等. 五年制临床案例教学满意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152-155.

[2]王萍.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7): 596-597, 604.

[3]杨秀贤, 杨艳杰, 王凯,等. 案例教学对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9): 129-130.

[4]陆维扬,吴增炎,汪光皎. 案例教学是普及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3, 26(4): 33-35.

(编辑:赵伊昕)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