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01-12向茜,栾艳,张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医学教育医学生

——————————————

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向茜,栾艳,张晋,张弢,黄静,孙海滨

(昆明医科大学 第五附属医院/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 科教科,云南 个旧661000)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医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本文就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及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医学生;医学教育

收稿日期:2014-09-11

作者简介:向茜(1975-),女,湖南衡东人,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医学教育与管理。

DOI:10.13555/j.cnki.c.m.e.2015.01.011

中图分类号:G642.0

Cultivating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Medical Education

XIANG Qian, LUAN Yan, ZHANG Jin, ZHANG Tao, HUANG Jing, SUN Hai-bin

(Science and Education Division,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Diannan Central Hospital of Honghe State, Gejiu 661000, China)

Abstract:Critical think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qualities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tatus of medical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advanced some proposals to cultivate medical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medical student; medical education

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确定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CT)能力是医学生应具备的七项核心技能之一,说明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医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现就我国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及培养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如下。

1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特质

批判性思维是对事物正确判断的高级认知过程[1],是对现有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是医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能力[2]。它包括三个方面[3]:①跨学科的理论视野;②对文化和社会的体察能力;③辨别和反思其思想观念中基础的、未确定的设想。批判性思维的七个特质[2]如下,其中认知成熟度是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关键。由于医学实践性极强,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及未知性,故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临床诊疗中恰当批判性地应用、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4],正确决策、合理解决临床问题。因此,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表1 批判性思维特质

2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国外许多医学院校已把批判性思维作为医学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而我国有关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教学改革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中的现实运用比较滞后。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整体水平、主要指标明显低于美国大学生[3-5],严重影响医学毕业生素质。

3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差的可能原因

3.1医学教育者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

我国传统文化不主张挑战权威,不提倡标新立异[6],部分教师的固有观念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宰者,是绝对的知识权威,因而教师本身缺乏批判性思维观念。而我国学术界对批判性思维学术研究也较为滞后[4],部分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尚不充分,在具体教学实践策略上缺乏一定的能力技巧和有效资源,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多于启发,对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训练,限制了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2“应试教育”不利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部分学生从小就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和储存知识,整体缺乏主体意识、质疑精神[2],对知识、技能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内化、迁移,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知识主体的创新思维。

3.3医学学科体系及信息量相对较大

由于医学学科积累久远及体系庞大的特点,医学生学习所接受的信息量远比其他综合性或专科性大学学生多。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如此大量的知识,在时间上和心智空间上极大地减少了对所学知识的反思、批判和质疑的机会[7],进而影响了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3.4医学教育模式与实践脱节

我国医学教育以理论授课为主,临近毕业前一年才到临床实习,而在校期间很少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医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使医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从事临床工作后主体意识不强,对上级医师的从属性、依赖性过大,不愿独立思考作出决策[8],不利于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3.5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缺乏有效评估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机制和手段是导致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薄弱的另一重要因素。评价学生好坏常以分数为依据,习惯于使用单一标准,唯一标准答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忽视对学生知识的整合、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评估;重视认知测试,忽视情感、思维、能力的综合评价[9]。

4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由于医学问题的整体性、复杂性、多样性及不确定性,医学生能否恰当地批判应用、分析、判断各种信息,并得到合理的结论尤为重要。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非常重要。有效的引导和培养可显著地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4.1提高师资素养

教师是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者,其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及教学能力极其重要。因此,要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和重视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涵和重要性[2],转变自身观念,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不以医学权威的身份站在学生面前,而是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切实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教导学生开放思想,不盲从、照搬经验,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2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哲学思维

批判性思维概念源于哲学,被描述为对所做的事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发展出合理的解决方法的一种思维[8]。批判性思维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密切相关[10]。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医学生对人文学科知识和哲学思维的学习,开拓医学生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增强医学生对文化和社会的体察能力,对医学问题的复杂性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对医学问题的不确定性持有开放性态度,使学生反思和辨别思想观念中基础的、未确定的设想,敢于质疑,多角度的看待问题[10],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4.3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具有鉴定和改进作用,还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11]。要较好地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必须改变既往简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素质和体现教学水平的评价体系,更多地将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科研水平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8]。重点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医学潜能,激发医学生自我学习、解释、分析、评估、判断、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4]。具体的做法有: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反馈,如课堂讨论、工作交谈、现场评论等。②在总结性考试中植入批判性思维的考题[12]设计(多项选择题和逻辑性递进式提问的病例题等)。③临床技能考核(CSA)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方式[8]。在考试的设计中不应仅针对某项知识点进行低层次考察,而应是基于已有知识对题目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使学生多角度独立思考问题,加强其辩证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认知能力。

4.4变和改革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批判性思维既不是对现成的一切结论都相信,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在对事物进行分析辩证的基础上做出判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能力,因此必须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尝试能够培养学生开放思想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

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ing,PBL)教学。PBL教学法[12]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学生的“群论台”。PBL案例的选择强调能够多元解读,提出多种诊断和可能解决方案,摒弃“标准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医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4]。在PBL的实施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盲目相信权威,敢于质疑,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运用、拓展和创新中。通过提出批判性思维技巧的问题[13]及与学生讨论、对话、辩论,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批判,有依据地怀疑,正确认识问题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2]及主动搜集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12](Case-based Learing,CBL)。此类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将以往记忆疾病细节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明确化,加强各专科间的纵横联系,利于发现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和遗漏之处[13];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其连贯、全面地审视临床问题。在病例讨论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接受新观念、用理论和循证证据支持观点和讨论新观念。亦要重视病例中的谬误分析,让学生通过认识常见谬误及其特征,间接接受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和推理技术[13],引导和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敏感性和倾向性。

4.5在科研中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让医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批判性阅读文献、撰写综述论文、对科研课题设计、修改、实践,既可促使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又可让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在科研实践中对各种条件、各种情况反复比较、筛选、预测和反思,提高其自我判断、调节、反馈和思辨水平[10],直接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分阶段科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分为以下三阶段[13]:①起步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深思熟虑的思考态度,尤其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度。②基础阶段。帮助学生养成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思维品质。③核心阶段。帮助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技术和方法,在实际中加以灵活应用,最终培育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格。

教师应了解医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重点培养各阶段不同的思维品质,同时循序渐进,树立学生自我发展和应用批判性思维的信心[13]。

总之,批判性思维作为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应有的核心技能之一。应积极探索发展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我国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毅,薄红,刘晓岭,等.探讨批判性思维在PBL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94-95.

[2]齐殿君,王爽,何旖旎,等.全科医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84-786.

[3]杨宁江.批判性思维与医学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108-109.

[4]赵曙光,王景杰,王旭霞,等.临床医学专业新课程体系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3):136-138.

[5]樊建玲,陈雄生,侯健,等.军医大学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9):887-889.

[6]王建明,沈洪兵,王心如,等.批判性阅读与思维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4):329-331.

[7]储成仿.影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因素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5-6.

[8]毛秋婷,曾铁英,赵梅珍,等.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2,27(20):92-94.

[9]陈进,陈燕玲,郑会贤,等.以核心能力为导向,循证医学为载体,终身学习为目的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3):298-302.

[10]申晓军,毕建威,谢长勇,等.谈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4):384-385.

[11]Rush S,Firth T,Burke L,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eer assessment of clinical skills for first year student nurses[J]. Nurse Educ Pract 2012,12 (4):219-226.

[12]赵丽微,钟秀宏,杨淑艳等.批判性思维与全科医学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266.

[13]张静.浅析批判性思维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4):63-64.

(编辑:张梦华)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医学教育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美国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