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发展的整体建构模式
2015-11-16陈如平
核心提示: 2011年9月以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共同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战略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承担的是全区“学校特色品牌创建”子项目的指导任务,其中,学前教育课题组具体负责10所幼儿园的“特色品牌创建”指导工作。近四年来,课题组对这10所幼儿园前后开展了数十次的实地调研和指导工作,对各园基于多年实践探索形成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提炼与升华,最终形成了各园特色品牌创建的基本框架。幼儿园特色品牌创建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园不断走向优质和卓越的过程。课题组在“整体建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组织各园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特色提炼和品牌创建研究工作。为满足全国各地幼儿园对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之路的理论与实践指导需求,本刊特约课题组主要成员就幼儿园特色品牌创建理论与实践的诸多问题,如“整体建构”理论、品牌创建的整体设计思路、园长和教师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的职责和作用、幼儿园品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等加以系统整理,形成了一组较完整的关于幼儿园特色品牌创建的研究文章,以飨读者。本刊同期《幼儿教育·教育教学》则较详细介绍了10所幼儿园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幼儿园的特色品牌创建实践研究成果,敬请参阅。
【摘要】整体建构模式强调幼儿园的整体发展,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以实现最佳的幼儿园发展目标。整体建构模式主张建构“三位一体”的框架内容,价值观的确立是整体建构的前提,方法论的建立是整体建构的关键,而操作体的选择旨在提供实践路径。整体建构的基本实现步骤是梳理办园理念,明确发展主题,整体构建体系,创新实施载体,创建幼儿园特色品牌。实施策略则包括树立整体的观念,发展整体思维,避免偏见和不准确的判断,运用整体推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发展;整体建构模式;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9-0003-05
整体性几乎已成为所有领域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幼儿园发展亦不例外。自2011年9月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承接了宁波市北仑区幼儿园特色品牌创建项目的指导任务,具体负责10所幼儿园的特色提炼和品牌创建工作。三年多来,项目组①经过反复研究、深入思考和探索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运用整体建构模式来指导幼儿园的特色提炼和品牌创建工作,并在北仑区教育局、教科所、相关幼儿园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三轮多批次的实地指导、研讨论证和试验实践,初步形成了若干具有北仑风格特点、立体呈现幼儿园历史、紧密结合区域文化的特色品牌。
一、坚持幼儿园发展的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发展的整体性是指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各发展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一般而言,幼儿园发展涉及学前教育的目的、主体、客体、内容、过程、方法、手段以及结果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了幼儿园发展的整体性。幼儿园发展的整体性是幼儿园发展本质和规律的必然逻辑,它集中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幼儿园”“怎么办幼儿园”“如何评价”等核心问题。
“建构”原是一个建筑学名词,是指结构(力的传递关系)和建造(构件的相应布置)的逻辑表现形式。建构包括设计、构建、建造等内容,是一个三位一体的集合概念。项目组借用“建构”一词,旨在更加形象、直观、可视地描述、解释和叙述幼儿园发展的整体构造。按照现代系统理论,凡是由多个联系、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整体,要顺利发展,其内部要素的关系必须协调有序,必须有最佳的结构关系。要想幼儿园发展整体具有“生态性”,各要素要顺应幼儿园发展规律和变化的需要,随时对自身作出改变与调整。这是一个动态、复杂、不断生成的建构过程。现实中,有许多幼儿园只注重自身的发展,而缺乏对整体“生态性”的考虑,孤立地看待幼儿园发展中的问题,往往人为割裂了幼儿园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各种“分散化”“碎片化”乃至“细碎化”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体建构”模式就是直接针对这些现象而提出的,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体建构”的目标是追求整体效应,其基本要求有三条:一是整体性。幼儿园是一个整体,组织中的任何一部分如果离开了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功能是由各部分功能组成的,但它不是处于无序状态下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比简单相加大得多。三是实践的最优化。以人为本,科学实践,并预测幼儿园发展的变化规律,以实现实践系统功能的增强和创新,从而达到成为最佳幼儿园的发展目标。
二、“整体建构”模式的框架内容
“整体建构”涉及幼儿园发展的未来方向、愿景使命和总体目标。任何一所幼儿园都可以通过制定整体规划,研究发展定位,确立目标愿景,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和拓展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整体建构”是基于当前幼儿园发展现状而提出的创新性思路,它主张“三位一体”的建构框架。〔1〕
1.价值观的确立是整体建构的前提
价值观反映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对学前教育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的认识与判断,它从深层次影响园长、教师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规定和制约了办园的方方面面。它要求回答“幼儿园是什么”“幼儿园具有什么使命”“幼儿园发挥什么作用”等一些基本问题,其核心是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因此,幼儿园亟需对现有核心价值观和办园理念作进一步提升。园长和教师们要立足历史传统,把握发展机遇,进行大胆创新,以上位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园理念引领幼儿园实现更大的突破。
2.方法论的建立是整体建构的关键
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反映了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这要求幼儿园运用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方法,分析教育的本质内涵问题,分析实现教育目标的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建立起分析教育及其各要素间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框架。园长和教师们可在梳理现有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寻找影响幼儿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并尝试解读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用结构图或者示意图将这些关系凸显出来。
3.操作体的选择旨在提供实践路径
整体建构的操作平台和载体主要有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幼儿园文化、活动载体、主题平台等。幼儿园可以采取工程学的方式来选择和构建操作体,使用工程、计划、模式、行动、策略等词语加以标识,以区别于传统的幼儿园发展模式。
总体上看,整体建构是从感性实践到理性实践,从受动性实践到能动性实践的过程。从发展的角度看,整体建构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分类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不是短期发展,而是持续发展;不是孤立发展,而是协调发展;不是同步发展,而是渐进发展。
三、“整体建构”模式的基本实现步骤
从实践层面看,“整体建构”可分五个步骤加以实现。
1.梳理办园理念
梳理办园理念指的是根据自上而下的路径,先确立幼儿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再渗透和融入到幼儿园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引领和指导幼儿园发展。办园理念是幼儿园发展内涵和特色的集中体现。所谓办园理念,是指办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其教育价值追求的总和,是幼儿园自主建构起来的总的办园指导思想。办园理念是沉淀幼儿园历史传统、反映幼儿园社区背景、体现园长和广大教师集体共识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又可称之为幼儿园的教育哲学或者幼儿园的核心价值观。它反映了幼儿园对学前教育本质问题的基本认识及其态度。
梳理和提炼办园理念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要充分体现核心的教育价值观。二是要有明确的理论支撑,符合学前教育基本规律。三是要考虑幼儿园的地域、特色、层次等,有鲜明的特点。四是要有一定的时空超越性和稳定性,能保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变。五是要集中园长、教师的意愿和智慧。六是要有稳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其实,办园理念的表述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从办园理念中能不能看到“人”的因素,看它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紧扣幼儿发展主题。概括地说,办园理念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因此,一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应该包括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这两项重要内容。
2.明确发展主题
明确发展主题的主要任务是提炼出幼儿园发展的主题,确立幼儿园发展的方向,规定幼儿园发展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主题来寻找载体。
什么是幼儿园发展主题?幼儿园发展主题就是幼儿园在一定发展阶段提出的思想主张,它是幼儿园发展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园长和教师对幼儿园发展的思路、途径、手段和策略的综合思考和统一主张。一般而言,理念比较抽象,主题比较具象,主题通常是对理念的进一步解读。理念是“定调子”的问题,而主题是“搭架子”的问题。
发展主题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作用非常大。首先,发展主题蕴含了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园长和教师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之后,形成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并通过某个特定主题表达出来。其次,发展主题确定了幼儿园发展的核心内容。最后,发展主题决定了幼儿园发展的基本方向。
3.整体构建体系
这里的主要工作是从影响幼儿园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若干关键性因素,明确其内在逻辑关系,建立新的发展模型。
自成体系是幼儿园重要的发展指标。所谓体系,是指由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幼儿园教育体系是指幼儿园中各个关键性教育要素有序组合构成的有机整体。在体系建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梳理和确定影响幼儿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影响幼儿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有很多,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所论述。例如,美国管理学家霍尔的“三维结构”管理理论将幼儿园管理要素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关于管理职能的,包括愿景、规划、组织、人事、指挥、评价、创新等。二是关于工作领域的,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师发展、制度建设、园舍文化、家园关系等。三是关于人的,包括幼儿园所有幼儿、教师和家长。将以上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组合,可将其构建成一个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幼儿园可以采取“整体建构”模式,即根据系统论的“整体原理”,从幼儿园整体出发,优化关键性教育要素,顶层设计教育结构,形成自成一体、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最佳效益。
这里有一个技术问题,即建立教育体系模型。建立教育体系模型,要注意几点:首先,要将幼儿园视为一个系统加以分析。其次,要认识到体系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包含诸多相互联系的要素。再次,要确立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描绘并呈现结构化框架。在建模过程中,可以运用流程图、矩阵图、几何图、象形图等,将各个相关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4.创新实施载体
载体通常是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介质,例如工业上用来传递热能的介质。我们借用“载体”一词用以描述幼儿园发展的操作平台和实施手段等。载体创新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它可以为幼儿园发展提供有效、多样的实施路径、实现形式和操作手段,同时建立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载体可以是课程体系的建构,也可以是幼儿园文化的规划;可以是具体的活动项目,也可以是整体制度框架设计,还可以是实施系统和运作模式的建构。
5.创建幼儿园特色品牌
幼儿园特色是指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是幼儿园办园过程的特殊性或幼儿园个性的体现,是幼儿园教育优势的展示。因此,幼儿园特色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等基本特性。目前,对“幼儿园特色”存在诸多误解,例如“为特色而特色”,把手段看成目标,以致误导幼儿园的发展。事实上,幼儿园特色是顶层设计、整体建构后自然而然实现的结果。如果视特色为目的,那就本末倒置了,很可能影响幼儿园的发展。
人有个性,幼儿园也一样。幼儿园特色就是幼儿园独有的教育个性。它包含了办园理念、人文氛围、培养手段等要素,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稳定且鲜明的特征。“稳定”和“鲜明”是幼儿园特色的关键词,是指幼儿园的特色不因人事变动而剧烈改变。幼儿园特色常常外显为鲜明的办园定位、明确的办园思想、独到的育人理念、丰富的幼儿园文化、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高效的管理模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等等。
具体而言,幼儿园特色可以分为特色活动、特色项目、特色教育、特色幼儿园四个层级。最普遍的是特色活动。特色项目相对比较持久、稳定,以一些具体的活动为支撑。特色教育则是在某个领域形成的特色,比如阳光体育等。最高的层级是特色幼儿园。以上各个层级的特色都是幼儿园特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幼儿园特色的“砖瓦”。幼儿园不能仅仅满足于特色活动的开展,更应注重层级的提升,同时要有品牌意识,按照“特色—品牌—精品”的顺序,设计特色发展道路,并为之作长远打算和长期规划。
特色发展可以遵循两种路径。一是自上而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即在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引领下,先有一个整体特色构想,再分别体现在办园的各个方面。二是自下而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即以幼儿园原有优势为基础,从点上获得突破,再逐渐扩展到幼儿园整体,最后提炼、概括办园理念。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可以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妙”的16字方针。特色之好就在于其有精妙之处,这种精妙之处不仅体现在机制上,也不仅是载体创新,更是通过这个影响到幼儿园的价值观变化。
四、“整体建构”模式的实施策略
1.树立整体的观念
万物皆有道,道无所不在。幼儿园发展也有道。柏格森认为,分析的概念永远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2〕因为分析的做法是把对象分割为无数的碎片,并将它们归为一些已知的和共同的要素,用某种不是它本身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事实上只是一种转述,一种使用符号的阐述。人们是根据不同的属性把世界划分成各种各样类型的。这样的划分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划分也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是一种对整体世界的割裂。为免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项目组要求幼儿园在考虑和选择幼儿园发展路径和模式时,要树立整体的观念和全局的观念,以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导致失败。正所谓,“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整体性不只是一个管理上的概念或范畴,更应是推进幼儿园发展的一种思想、观点和理念。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们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重视局部,促使整体功能得到最优发挥。
2.发展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或系统思维是当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整体思维是指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及其一切事物的思维方法。它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而理解和规定对象。整体思维方式善于从客观出发,通过类比对客体进行抽象,以寻求其普遍性。这种多方向的类比包括从个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一般、从一般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体的思考,因此具有鲜明的综合特征。
3.避免偏见和不准确的判断
整体建构不优待任何一种理论,也不排斥任何一种理论,避免由于先入为主而导致园长的视野变得狭窄。幼儿园发展不受先决条件的限制,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尊重发展的不同,尊重每一种发展模式。园长应当避免偏见,顺应形势,不断调整自己。
4.运用整体推进策略
幼儿园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发展的脉络不是线性的。因此,园长要有正确作出选择的能力。应该看到,直观的和感性的幼儿园发展实践是具体的、当下的和个别的,而理性的逻辑实践则是抽象的、概括的和普遍的。整体建构并不反对把系列实践分别提取出来,它的微妙之处在于园长能够整体把握,以整体和递进的方式完成幼儿园发展的使命及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整体建构:学校改进的实践模式〔J〕.中小学管理,2015,(4):19.
〔2〕杨小秋.浅析整体性教育实践〔J〕.教育探索,200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