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系统基本特征
2016-03-12牟文龙时小翠
牟文龙 时小翠
摘 要 对教学系统基本特征理解是进行教学系统研究的基础,是用系统理论来研究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及自组织性进行了综合阐述。
关键词 教学系统 整体性 层次性 开放性 自组织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钱学森教授曾经给系统下的定义是:系统就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整体,所以系统的概念就是要强调整体,强调整体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教学系统这一提法就是系统论思想作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体现,所以教学系统也符合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它与社会系统相似,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杂大系统,但是它相对社会系统而言,是一个作用明确的系统,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自组织系统。教学系统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完成教学目标的整体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内容。
教学是能动性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师与学生也属于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从社会大系统来看,教学系统是培养人的服务系统;从个体人的系统来看,教学系统是人的发展系统。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大系统也有自身特征。
1教学系统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的最鲜明、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首先就必须要有整体性。教学系统整体性是指,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等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教学系统整体,就具有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教学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教学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
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组合,同时也是一个表现出多层次整体性的活动。首先,教师及教师的活动体现着整体性。教师统一受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协调管理,不同学科教师分工组合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及其掌握和运用的教学要素中的教学方法共同作用于教学活动。其次,对于学生层面而言同样如此。学生不能等同于人和学习方法的简单家和,诸多学生一起还衍生出了竞争与合作。再次,在教学系统中,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的梳理直至学生的发展都是教学内容整体性的体现。
因此,教学系统的基本问题和研究的出发点就是教学系统的整体性问题。
教学系统既然能从社会系统中独立出来,并且有别于其他社会子系统,就说明了教学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规定性,这也从事物存在的方面反映了教学系统的整体性。从系统整体性最根本的着眼点来看,“系统是有组织的群体,组织性表现为元素或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教学系统具有了整体性。
2教学系统的层次性
由于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包括组合方式及相互作用形式上的差异,从而使教学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教学系统层次性就反映了这种有质的差异的不同的系统等级或教学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
教学系统的层次是层层嵌套的,形成了一个层次网络,同时教学系统子系统中教的子系统、学的子系统、媒介子系统,以及每个子系统中的教学要素等概念都是相对的,例如教的子系统可以说成是教的要素,而教学内容这个要素又可以看作是各种知识、教学目标等组合形成的低级系统。所以子系统和层次的划分是客观世界层次多样性的反映。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等都有可能导致系统层次的划分各式各样。
对教学系统来说,从物质的存在形式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有形要素构成的层次与无形要素构成的层次的组合,当然,无形要素层次主要由有形要素层次衍生而来;若单论教学系统构成的要素“若教学要素作为第一层次,那么第二层次则是平凡要素与特质要素,平凡要素中的各要素和特质要素中的各要素组成第三层次,第三层次的要素又含有若干要素组成第四层次,如此类推”;从教学规模来看,存在着各种大、中、小型学校及教育教学机构,形成了规模上的层次差异;按个体成长发展顺序来说,教学是一种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的递进层级系统;从观念形态来看,教学是一种知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的知识累积系统;从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来看则教学系统则包括教的子系统层次、学的子系统层次、媒介子系统层次。
3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不能够独立的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相互的联系中”,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观点。教学系统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一部分,同样也是整个世界系统的组成部分,必定与外部环境或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诚然,与社会系统联系最为紧密。社会系统也就成为了对教学系统影响最大的外部环境。
教学系统的开放性原理表现为教学系统具有不断地与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这是教学系统不断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学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教学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要素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上,按照耗散结构理论,教学系统的开放性表现为不断引入负熵的过程。每年大量的新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之中,学生不断地从学校走入社会,科技发展的新内容不断更新到教学内容之中,这些都是教学系统从社会环境中获取的负熵流。
教学系统的开放性不仅是指对于社会环境这种高一层次的系统开放,也包括向低层开放,即向教学系统内部开放。系统向髙层开放,使得系统可以与环境引发生相互作用,可以发生与环境之间的既竞争又合作;而系统向低层开放,使得系统内部可能发生多层次的、多水平的在差异之中的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系统的整体性功能。
4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性
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性是指,在教学系统的开放性而产生的内外因素的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内部要素的某些偏离系统稳定状态的涨落可能得以放大,从而在系统中产生更大范围的更强烈的长程 相关,最终自发组织起来,使教学系统从低级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
教学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这是教学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前提条件;教学系统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在内的常常表现出混沌性的非线性系统,各要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函数关系,这是教学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偏离平衡状态的涨落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在教学系统内部,在教师、学生、教学评价等都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在信息多向流通的过程中,每一个内部子系统皆有可能因其非线 性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并被逐级放大、最终影响整个系统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引起这种涨落的诱因,通过前文分析,教学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必不可少存在各种联系,社会系统作用于教学系统的影响便会造成内部的涨落。这种涨落成为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原初诱因。
(通讯作者:时小翠)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等.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04
[2] 李定仁,范兆雄.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最优化[J].教育科学,2003(6):17.
[3]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1.
[4] 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13+229.
[5] 张楚廷.教学要素层次论[J].教育研究,2000(6):68.
[6] 于海波,孟凡丽.论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机制[J].教育科学,200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