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的历时认知语义研究

2015-11-14廖光蓉尹铂淳

外国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义素血亲兄长

廖光蓉 尹铂淳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1.引言

现代汉语中,“哥”一般表有血亲的、平辈且年长的男性。近几年,网络媒体频繁出现语义虚化的“哥”,而且其生成能力颇强,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例如:

(1)潮爆流浪汉惊现完爆犀利哥。(前瞻网,2014年7月20日)

(2)大姚与春哥球星明星各种大撞脸笑翻众人。(光明网,2014年9月16日)

涂海强、杨文全(2011)基于关联理论,着重分析了X“哥”的结构特征、衍生方式、语义特征及推理方式;魏素芳(2012)基于语料库,从模因论的角度探析了X“哥”的特征;张鸿艳(2013)从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视角,对称谓语“哥”意义的历时演变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网络时代“哥”的变异情况以及致其变异的语言内、外部的原因。上述研究成果颇丰,但从宏观来看,缺乏历时认知语义视角下的研究,即缺乏对其引申义基于概念的知识结构的认知操作的较为系统的描写和解释。概念的知识结构是一种心理表征,是关于一个概念的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系统,也即该系统是通过循环的辐射和链条式延伸相结合而形成的,里面包括所有类型的范畴和概念,诸如事物和事件范畴、简单和复杂概念,据此可获得新的推断。其本质是人的体验,即概念的基础是体验,而概念又是意义的基础。(Evans,2006)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填补上述空缺。研究问题有二:

(1)“哥”基本义是如何转换为“兄长”的?“兄长”义又是如何变化转换的?

(2)“兄长”义素脱落情况如何?虚化后的“哥”凸显了哪些义素进而添加了什么样的感情色彩?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以小见大,窥视语义演变的内外部规律,尤其是文化模式及其文化的交融、知识结构、认知操作等的作用。

2.“哥”义的变化转换

“哥”义包括本义和中心义。

2.1 变化和转换的定义

形式单位意义变化是指意义在同一范畴内从类到属、从部分到整体或从具体到一般、从属到类、从整体到部分抑或是从一般到具体,抑或是从一个成员到另一个成员的变化,其本质属性不变。换言之,意义的中心成分保留或发生非本质的变化。形式单位意义的变化用符号“——”表示。形式单位意义转换指意义从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包括从一类具体或抽象事物到另一类具体或抽象事物、从事件到事物和从抽象事物到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到抽象事物。形式单位意义的转换用符号“→”表示。(廖光英,2011:10)

2.2 “哥”本义的转换

“哥”似歌之本字,故其本义为“歌(咏、唱、奏乐)”,例如:

(3)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燕召公世家》

(4)诚信著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朝之。——《盐铁论》

张清常(1998:137)针对“哥”从其本义“歌(咏、唱、奏乐)”到“兄长”义有详细的论述:“哥作为亲属称谓,可能借自鲜卑语agān,汉语为阿干,再音译为阿哥,最后简略为哥。”此为音译加缩略说。“兄长”义与“哥”的本义看似毫无联系,但在认知语言学经验观视角下,我们似可发现其转换的轨迹:歌(咏、唱、奏乐)带给听者的是放松、舒心、愉悦等感受,这与兄长带给弟妹的感受(轻松、舒服、安全等)存在系统的相似性,称兄长为哥,此为体验说。综上所述,哥从“歌(咏、唱、奏乐)”义转换为“兄长”义,其途径可能是音译加缩略或基于人的体验的隐喻认知操作(此处的隐喻认知操作也即本义转换的方式)。

2.3 哥中心义的变化转换

“哥”的中心义即“兄长”,其引申义如下:①父亲、②丈夫、③男孩、④比自己小一辈的男孩、⑤瓷工艺品、⑥我和⑦男性网友。

2.3.1 从“兄长”义转换到“父亲”

为何会有“以哥称父”的用法,我们总结了学界的两个主要说法,皆涉及文化的交融。

说法一:唐朝的礼仪、风俗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如在婚姻制度等方面沿袭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其传统是:父死则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父可娶其儿媳,子可以娶其后母,弟可以娶其嫂子。唐朝皇室体现出了这一错位习俗,唐玄宗娶其儿媳杨贵妃,唐高宗娶其后母武则天。正如顾炎武所说:“唐时,宫中称父称兄皆曰哥”,这就造成了亲属称谓混乱的现象。(陈宗振,2001)例如:

(5)玄宗泣曰:“四哥孝仁”。——《旧唐书·王(土局)传》

四哥指玄宗之父睿宗。玄宗的儿子李琰也称其父为三哥。玄宗称李宪(睿宗长子)为大哥。

说法二:我国的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依旧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还子制度”,维吾尔族中则局部地残留了这种制度的习俗。所谓“还子制度”,即青年婚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女要献给自己的父母,且孩子学会说话后,需称祖父母为父和母,称生父为哥,生母为姐或嫂。久而久之,当地语言中表“哥”的形式单位的意义便会发生改变,随着民族文化融合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这种影响便波及到汉语。(何星亮,1982)

我们保留上述两种说法,并认为,兄长带给弟妹的感受(轻松、舒服、安全、敢担当、严厉等)与父亲给的感受存在系统的相似性。基于此,把父亲比作兄长(正所谓长兄如父),这种认知操作是隐喻。因为“父亲”和“兄长”隶属于不同的次范畴,中心成分是不同辈的“人”,故义项①父亲是由“兄长”义转换而来,方式是隐喻。

2.3.2 从“兄长”义转换到“丈夫”

“丈夫”和“兄长”也存在系统的相似性:男性、亲属、一般平辈且年长、可依靠、懂得照顾人等。因过去女子较含蓄,故把自己的丈夫称作哥,这种认知操作是隐喻。因“丈夫”和“兄长”隶属于不同次范畴,中心成分是不同系的“人”,故义项②丈夫由“兄长”义转换而来,方式是隐喻。

2.3.3 从“兄长”义变化到“男孩”再到“比自己小一辈的男孩”

哥子为古代对男孩的称谓,犹称公子,例如:

(6)这个是钱朝奉家哥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7)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口技》

义项③男孩通过“弟弟”这一中介由“兄长”义变化而来。因与兄长同一层级的范畴成员是弟弟,故一个成员即兄长代另一个成员即弟弟;又因弟弟可以是男孩的次范畴,故以种代类;这种认知操作是复合转喻即先兄长代弟弟后弟弟代男孩。因“兄长”和“弟弟”隶属于同一次范畴,中心成分是相同系的“人”,而“弟弟”和“男孩”可以同质、同范畴且同系,故义项③男孩由“兄长”义变化而来,方式是复合转喻。值得注意的是,哥附加子,是韵律的需要,也更口语化。

明朝称比自己小一辈的男孩也常叫哥,而女孩子则叫姐。如《金瓶梅》里,西门庆和李瓶儿的儿子就叫做官哥,西门庆的女儿被称呼为西门大姐。因“比自己小一辈的男孩”隶属于“男孩”范畴,故义项④比自己小一辈的男孩由义项③男孩变化而来,以类代种,这种认知操作是转喻。

2.3.4 从“兄长”义转换到“瓷工艺品”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关于哥窑的来由有一个传说。

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因擅长制青瓷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耐劳,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各有成就。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

很明显,“瓷工艺品”是由“兄长”引申而来,以生产者代产品,这种认知操作是转喻,又因二者隶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且中心成分不同,故义项⑤瓷工艺品由“兄长”义转换而来,方式是转喻。

2.3.5 从“兄长”义变化到“我”

2009年,网络新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红极一时,自此,网友争先效仿这种文体,于是便有了:

(8)哥读的不是书,是寂寞;哥挣的不是钱,是寂寞;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随后,各大论坛、贴吧、聊天室中的网民皆以“哥”自称。这时候的哥非指“兄长”,而代指“我”,其语义引申的基础为关于“哥”的知识结构,其中有老大、呵护、敢担当、亲切等元素,方式为凸显某一或某些元素如亲切,隐略其他,借“兄长”指代“我”,以一个成员代另一个成员,这种认知操作是转喻。因“我”和“兄长”隶属于同一次范畴且中心成分不变还为同质的“人”,故义项⑥“我”由“兄长”义变化而来,方式是转喻。要特别强调,其被赋予了较复杂的情感色彩,如“别惹哥,哥今天很不爽”中的哥被赋予了充老大、摆谱的色彩,“有困难,跟哥说,哥替你解决”中的哥被赋予了豪气仗义、敢担当的色彩,“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中的哥被赋予了亲切的色彩等。这些色彩皆来自关于“兄长”知识结构中的元素。

2.3.6 从“兄长”义转换到“男性网友”

在网络交际中,我们常发现,女性网友一般会称男性网友哥哥(简称GG),因为,“哥哥”的知识结构中包含了“血亲”、“男性”、“平辈且年长”、“敢担当”、“可依靠”、“懂得照顾人”、“亲切”等元素。女网友为了拉近与男网友的心理距离、建立友好关系、消解彼此的陌生感、显示自己很柔弱、希望得到呵护等,凸显对方“敢担当”、“可依靠”、“懂得照顾人”、“亲切”等元素,隐略其他,称男网友为“哥”,这种认知操作是隐喻。因“男性网友”和“兄长”隶属于不同次范畴,中心成分是不同次范畴、不同系的“人”,故义项⑦男性网友由“兄长”义转换而来,方式是隐喻。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交际出现的称谓一般为“哥哥”,“非哥”,我们以为,“哥哥”更近口语化,更易显出女性网友乖巧弱小等特征,更受广大女网友的喜爱。

2.3.7 中心义的变化转换图

综上所述,“兄长”义的变化转换如下图所示:

图1 “兄长”义变化转换图

顺便说一下英语brother的语义变化转换。其虽然不像汉语“哥”这样离奇,但也经历了一个由亲属义向宗教义演变的过程(Ballweg,1969),例如“your brother is a boy who has the same parents as you”(你的兄弟是一个和你拥有相同父母的男孩)中的brother拥有亲属义,而“Brother Luke will say grace”(卢克修士将做感恩祷告)中的brother则拥有宗教义。另据韦氏大词典(Merriam-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brother还经历了一个由有生命义向无生命义的演变过程,如Warner Brothers(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由此我们可推测,人类自然语言的语义变化转换因受制于所处的文化模式均会具有其自身所独有的复杂性。

3.“哥”的中心义义素脱落

根据Hopper&Traugott所提出的语法化斜坡,我们增补如下:实义词>义素减少的词>虚词>附着成分>屈折形式(词缀),从左至右,语法化程度逐渐增强(Hopper,1993)。网络时代,“哥”的中心义主要义素正不断减少或叫义素脱落,形式结构上表现为后缀化,如的哥、巴哥、犀利哥、暗恋哥、奥迪哥、烧烤哥、春哥、章鱼哥等。邬菊艳、王文斌(2009)指出,后缀原来的主要义素已基本消失,但根据语法化中的语义“滞留”原则,其次要义素或多或少依旧“滞留”于虚化后的词缀中。本节探究“哥”在语义虚化、后缀化过程中哪些义素脱落、哪些义素“滞留”以及“滞留”的义素使得其附加了怎样的情感色彩。

3.1 义素的脱落与滞留/凸显

“哥”的中心义主要义素在接连脱落,具体情形如下。

3.1.1 “血亲”脱落

下例中,主要义素“血亲”脱落,滞留同时也凸显了较为次要的义素“同辈且年长”和“尊重”。

(9)刘二哥有个习惯,大伙儿经常会看到他捡拾别人丢弃不用的螺栓等零件和废料,擦干抹净放在一个长满红锈破旧不堪的大铁箱子里。(中国经济网,2014)

3.1.2 “血亲”和“同辈且年长”脱落

犀利哥本是一名乞丐,由于长相英俊,穿着“酷炫”,被网友拍下照片传至网络,其后迅速走红。犀利哥中的“哥”的中心义主要义素“血亲”、“同辈且年长”等脱落,滞留同时也凸显了次要义素“尊重”。

3.1.3 “血亲”、“同辈且年长”和“尊重”脱落

湖南农业大学一位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别出心裁地把“哥要走了”写在被子上,被网友戏称为被子哥。其中“哥”的中心义主要义素“血亲”、“同辈且年长”、“尊重”脱落,滞留同时凸显的是附加色彩即调侃。

3.1.4 “血亲”、“同辈且年长”、“尊重”和“雄性”脱落

2005年,李宇春,凭借其独特的气质、低沉的嗓音、帅气的中性外表夺得了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冠军。但正所谓人红是非多,这便招来了众多“黑粉”,他们就李宇春中性的外表大做文章,称其为春哥。其中“哥”的中心义主要义素“血亲”、“同辈且年长”、“尊重”和“雄性”等脱落,滞留同时也凸显的是附加色彩即态度嘲讽、贬损。

3.1.5 “血亲”、“同辈且年长”、“尊重”、“雄性”和“人类”脱落

一只名叫保罗的章鱼,因准确预测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德国队所有比赛的胜负结果,被网友奉为章鱼哥;因准确预测了欧洲杯的海豚,则被网友称为海豚哥。这两个“哥”的中心义主要义素“血亲”、“同辈且年长”、“尊重”、“雄性”和“人类”脱落,滞留同时也凸显的是附加色彩即叹服。

3.1.6 “血亲”、“平辈且年长”、“尊重”、“雄性”、“人类”和“生物”脱落

海尔公司发布的型号为7G的笔记本电脑,因G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gē]同形,故被网友戏称为7哥。其中“哥”的中心义主要义素“血亲”、“平辈且年长”、“尊重”、“雄性”、“人类”和“生物”脱落,滞留同时也凸显的是附加色彩即戏谑,例如:

(10)海尔电脑“7哥”超强悍升级亮相。(徐州新闻网)

由此可知,“哥”处在一个后缀化的过程中,其中心义主要义素接连不断地脱落,语义越来越虚化。“哥”中心义主要义素脱落的六种情形,呈现出其虚化的辐射式、随意化的趋势。

3.2 附加色彩

“哥”虚化后被附加了较丰富的情感色彩,有以下三种情形:

3.2.1 嘲讽

网友戏称李宇春为春哥,此处,“哥”凸显了义素“阳刚、威武雄壮”,隐略了其他义素,“阳刚、威武雄壮”与女性应有的特质产生了较大的冲突,故以此嘲讽李宇春中性的扮相、沙哑的声音,故此处的“哥”被附加了嘲讽的态度色彩,如下例:

(11)标准国字脸,大姚与“春哥”撞脸笑翻众人。(新浪体育,2014年9月16日)

3.2.2 佩服

某青年因其一边烧烤一边旁若无人地随着劲爆的音乐狂热舞动,且舞姿异常奔放,引起了围观,被群众称为烧烤哥。烧烤哥中的“哥”凸显了义素“某些方面很厉害”,隐略了其他义素,故“哥”附加了说话人对其超炫烧烤技能的欣赏、佩服之情,例如:

(12)淮安烧烤哥月入七万。(中国江苏网,2013)

3.2.3 讶异

人类在表达对动物某项技能的讶异之情时会称其哥,如章鱼哥、海豚哥等,此处,“哥”凸显了义素“某些方面很厉害”,隐略了其他义素,不同于烧烤哥,章鱼哥的所指为非人类,附加的情感自然不同,是高于“佩服”的“讶异”,如下例:

(13)德国奥伯豪森水族馆的一只名叫保罗的章鱼从小组赛开始预测了7场比赛,结果猜中了包括决赛的全部场次,被称为章鱼哥。(东方网,2014年6月27日)

综上可得,义素的脱落和滞留/凸显直接影响到了“哥”添加何种情感色彩,而义素的脱落和滞留/凸显及其附加色彩则基于人的体验和概念的知识结构。

4.结语

本研究值得特别强调的有四点:

(1)“歌”义转换出“兄长”义,途径为音译加缩略或基于人的体验的隐喻认知操作;

(2)“兄长”义的引申方式为转喻或隐喻,结果为转换或变化;

(3)网络时代,“哥”的中心义义素在接连不断地脱落,形式结构表现为后缀化,有六种情形;

(4)汉语亲属词拥有丰富的实义,其语法化的表现形式为后缀化和中心义义素的脱落,后缀化的“哥”仍“滞留”有部分义素,“滞留”的义素直接影响到了被虚化的“哥”添加何种情感色彩,如嘲讽、佩服或讶异,而义素的脱落/凸显及其附加色彩则基于人的体验和概念的知识结构。

[1] Ballweg J.Extensions of Meaning and Use for Kinship Terms[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9(1):84 - 87.

[2]Evans,Vyvyan& Melanie 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4] Hopper,P.J.& E.C.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5] Liao,Guangrong.Fundamental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s[M].Changsha:Hunan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14.

[6]陈宗振.试释李唐皇室以“哥”称父的原因及“哥”、“姐”等词与阿尔泰诸语言的关系[J].语言研究,2001(2):110-121.

[7]何星亮.从哈、柯、汉亲属称谓看最古老的亲属制[J].民族研究,1982(5):67-76.

[8]廖光蓉.语义的变化转换研究——词概念框架视角[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涂海强,杨文全.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24-30.

[10]魏素芳.模因论视角下的“X-哥”[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1]邬菊艳,王文斌.英语“类词缀”的认知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15-18.

[12]张鸿艳.网络时代称谓语“哥”的变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13]张清常.《尔雅·释亲》札记——论“姐”、“哥”词义的演变[J].中国语文,1998(2):137-141.

猜你喜欢

义素血亲兄长
多谢兄长
义素分析法
迟到(1)
浅析词义虚化与义素变化的关系
忆我的好兄长王晓东
义素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