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们”的句法实现

2015-11-14李艳花

外国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复数核查移位

李艳花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1.引言

“数”是人类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语法范畴,通常在名词上加以体现。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名词数范畴的句法分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复数标记直接附着在名词后,名词短语内部成分都有数的形态标记以示各成分之间数的一致性如英语(1);另一类是名词没有复数标记,名词数范畴的表达必须借助于计量词(classifier)或度量词(measure word,简称massifier),名词短语内部成分并不要求都有数的形态标记如汉语(2):

(1)a.[That book]is very expensive.

b.[Those books]are very expensive.

c.[Those three books]are very expensive.

*d.those book

(2)a.[那本书]很贵。

b.[那些书]很贵。

c.[那三本书]很贵。

鉴于一种语言不同时兼有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的事实,有些语言学家根据采用哪种标记系统来确定一种语言的类型。比如,Chirchia(1998a、b)详细讨论了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得出结论:汉语是使用量词系统的语言,没有复数标记,并因此得出汉语所有名词都是物质名词(mass noun)。对于这种观点,生成语法学界除了少数几个学者(Borer,2005;Yang,2005;熊建国,2008)持支持态度外,大多数学者都持反对态度。学者们普遍认为汉语既存在量词系统,也具有复数标记。因为在汉语中“们”既可以加在代词后表复数,也可以加在普通名词后如“老师们”表达复数概念,因此,表面看来“们”是汉语复数标记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尽管如此,学者们对“们”是否为复数标记以及它如何在句法上得以实现观点并不一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们”究竟是复数标记(plural marker)还是集合标记(collective marker)以及“们”究竟实现于名词句法结构的什么位置上。限于篇幅,本文将着重探讨“们”的句法实现问题,对于“们”究竟是复数标记还是集合标记,本人将另行文加以研究。

2.“们”的特征

在探讨“们”在名词短语结构中如何实现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们”的特征。根据 Iljic(2001),“们”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们”只能与表示人的名词连用:

(3)a.车子

b.* 车子们

c.笔

d.* 笔们

其次,带“们”的名词总是表示一个情境上有所指或有所依存的群体,具有有定指称意义(definite reference):

(4)a.妈妈对[孩子们]说

b.*有[学生们]在教室里

(5)a.* [学生们]就应该刻苦学习

b.* [人们]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a)中“孩子们”只能指妈妈的孩子,不能泛指孩子。(4b)说明带“们”名词不能表无定义(indefinite)。(5)中句子主语具有泛指(generic)意义,即不指任何一群特定的人,因此不能带有“们”①文献中一般认为汉语无定名词短语(indefinite nominal phrases)不能出现在句子的主语位置和表存在的动词“有”后面(Huang,1982;Li& Thompson,1989;Tang,1990;Yang,2005)。

再次,带“们”名词不能与数词同时出现:

(5)a.*妈妈对[三个][孩子们]说

b.* 妈妈对[三][孩子们]说

为了解释说明“们”的复杂特征,生成语法学界对“们”的句法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解释了不少现象,也澄清了很多事实,但学者们各执己见,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3.“们”的句法实现

3.1 “们”生成于“数”的中心语位置,实现于定词(determiner)位置

李艳惠(1999,2003)为了解释“们”作集合标记无法解释的许多句法特征,从形式上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们”不仅仅是个集合标记,还是一个在名词短语“定词”位置实现的复数标记,汉语典型的名词短语结构为[定+[数+[量+[名]]]]。复数标记基础生成于“数”的中心词位置(Num head)。根据中心语移位限制原则(Head Movement Constraint,Travis 1984),李艳惠提出因为介于数词与名词之间的计量词(classifier)会限制名词与数词直接结合,复数标记“们”只能在没有计量词和数词出现时与移位至定词位置的名词结合。相比较而言,英语中没有量词,典型的名词短语结构为[定+[数 +[名]]],数词与名词邻接,因此复数标记-s可以实现于名词位置。图示如下:

在(6a)中,由于计量词“个”的阻拦,名词“学生”没有复数标记;(6b)中名词复数标记可以移位至并实现于名词student。

李艳惠认为这种分析可以解释如下不合语法的汉语句子:

(7)a.*三个学生们

b.*我请[三个他们]吃饭

c.我请[他们三个]吃饭

d.*我请[朋友们三个]吃饭

e.*我请[三个朋友们]吃饭

f.我请[小强们/小张们三个]吃饭

g.*我请[三个小强们/小张们]吃饭

(7a、d、e)不合语法是因为数词与名词之间的计量词(classifier)“个”阻挡了名词向定词位置移位,从而无法在定词位置与“们”结合;(7b)不合语法而(7c)合语法是因为代词“他”生成于定词位置,即使没有名词移位至定词位置,“们”也可以移位至定词位置与之结合(8b);(7f)合语法是因为“小强”“小张”在句中是专有名词,专有名词同代词一样生成于定词位置,因此可以与“们”结合;(7g)不合语法是因为在这里“小强”“小张”做普通名词,计量词阻挡了它们向定词位置移位。另外,李艳惠认为“代词/专有名词+们”结构的两种不同含义是源于两种不同的结构。表复数意义时,代词/专有名词生成于名词位置,表集合意义时,代词/专有名词生成于定词位置。

① 李艳惠(1999,2003)并未直接说明(8a)中移位孰先孰后的问题,但是在文中她明确谈到“们”只能附着于定词节点下的成分(men can only suffix to elements under the D head)。另李艳惠在文中唯一提及的移位为名词至定词移位(N-to-D movement),因此本文认为(8a)中首先是名词移位至定词,然后“们”移位并附着于定词。

李艳惠的分析虽然能解释(7)中语言现象,但这种分析也存在一些理论和经验上的问题。首先从理论上说,认为“们”生成于数词中心语位置却实现于定词位置具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如(6a)所示,该结构如果按照李艳惠的分析,“们”生成于“数”的中心语位置,那么我们得到的将会是如下不合语法的句子(9):

(9)*三们个学生

既然“们”永远不能在其基础生成的位置实现,也就是说,既然“们”必须经过移位后才可以实现,为何不直接说“们”实现于定词位置呢?另一个理论问题是关于中心语限制原则,如(8a)所示,如果汉语名词短语中没有计量词的阻挡,名词首先移位至定词位置,复数标记“们”再移位至定词位置与名词相结合,那么为什么只有计量词短语的中心词可以阻挡名词的移位,而(8a)中“数”的中心语“们”却不阻挡名词的移位呢?从经验上说,这种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这种分析未能解释“们”只能与表人名词结合的特征。因为如果“们”如(8a)所示可以前移至定词位置,其他名词应该也可以移位至定词位置①。第二,根据李艳惠的分析,即使名词因为计量词的阻挡不能与“们”结合,“们”仍然可以移位至定词位置如(8b),按照这种分析(9)应该是合乎语法的句子,因为定词“那”和“们”之间并没有其他中心语阻挡这种移位。但事实刚好相反:

(10)*那-们三个学生

最后,李艳惠认为计量词阻挡了名词移位至定词位置从而不能实现名词与“们”的结合,但事实表明,有些计量词可以和“们”同时出现在名词短语中:

(11)a.妈妈对[一群][孩子们]说

b.老师对[一班][同学们]说

总而言之,李艳惠的分析不能客观全面地解释汉语中“们”的句法特征。

3.2 “们”生成于算子n位置,实现于算子位置或定词位置

根据Chierchia(1998),汉语等量词性语言中的名词属于<e>类词,即名词都指类别(kind),起论元(argument)作用,非量词性语言如英语中的名词属于<e,t>类词,即名词指特征(property),起谓词作用。Chierchia同时还指出,任何自然类别都有对应的特征,而且类别与特征可以通过两个算子∩和∪进行转换,前者把特征转换成类别,后者把类别转换成特征。Yang(2005)认为汉语“们”相当于∪算子,表示为轻名词n,生成于nP的中心语位,负责从nP所指中提取复数成分,图示如下:

Yang认为名词首先生成于名词位置,然后移位至轻名词。当“们”出现时,定词位置为强有定特征[+def*],因此要求nP经由Num移位至并实现于定词位置,最后表现为“学生们”结构。Yang认为如果定词位置被实词(lexical word)所占据,nP就不需移位至定词位置,此时“们”实现于n位置。根据Ionin and Matushansky(2004),H.Yang认为数词(Numeral)的论元表示单数(singularities),计量词的功能是对名词进行语义切分,因此也是表单数。另外,同李艳惠一样,Yang也把“代词/专有名词+们”的两种含义归因于代词/专有名词生成的两种不同位置。

Yang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对汉语“们”的生成提出上述看法。这种分析同样可以解释(7)中语言现象。为行文方便,现把(7)重复如下:

(13)a.*三个学生们

b.*我请[三个他们]吃饭

c.我请[他们三个]吃饭

d.*我请[朋友们三个(人)]吃饭

e.*我请[三个朋友们]吃饭

f.我请[小强们/小张们三个]吃饭

g.*我请[三个小强们/小张们]吃饭

(13a、b、e、g)都不合语法的原因是这四个句子中都出现了[数+量+名+们],数词和量词表示单数,但是“们”表示复数,两者在语义上不能匹配;至于为何(13c)合语法是因为[DP1[代 +们]DP2[数+量]]是两个定词短语(DP),它们之间是同位关系,因此相互不会受到语义上的限制。

从经验上来说,这种分析较李艳惠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它可以解释更多汉语中关于“们”的语言事实。比如说这种分析可以很好的解释例(9),重复如下:

(13)*三们个学生

原因很简单,因为数词“三”在语义上指单数,“们”在语义上指复数,因此数词与“们”不能同时出现;另外,这种分析认为“们”具有不可解释特征[uhuman],因此“们”只能与具有[+human]特征的名词连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只有表人名词才可以与“们”连用。另外这种分析也避免了李艳惠的关于“们”不能实现于其生成位置的不足。尽管如此,这种分析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如李艳惠的分析一样,这种分析认为[数+量]不能与“们”同时出现,因此也存在例(11)中所示问题,即[数+量]可以与“们”同时出现;另外,一般来说,只要名词短语中的数词大于“一”,该名词短语就应该指复数概念,可是这种分析认为数词都表示单数概念,从理论上来说很难让人接受。

综上所述,Yang的分析也存在理论和经验上的不足,不能客观全面地解释汉语“们”的特征。

3.3 “们”生成并实现于类别短语(kind phrase)的标语词位置

Zhang(2008)以汉语“专有名词/代词+们”的集合意义(associative/collective meaning)为研究视角,在Borer(2005)的“语义解释由句法结构决定”理论以及Chomsky(2000,2001)的核查理论指导下提出汉语“们”是一个包含数概念的计量词(a classifier incorporating number),具有人称[person]、数[number]以及类别[kind]特征,通过名词短语结构中不同成分之间的特征核查来解释“们”的不同特征。Zhang认为语法中包括实词(lexical item)、虚词(functional item)、词缀(affixes)以及抽象的功能核心词(functional head),其中功能核心词包含一系列不可解释的特征;名词短语的“数”,“有定性”等语义内涵都是通过短语结构中相应功能核心词的赋值得以体现的,并提出名词短语主要有三大功能核心词:K(负责类别特征的解释),Num(负责数量的解释)以及D(负责有定/无定性的解释);实词的语类特征是通过与功能核心词合并(merge)加以确定的,而一旦语类确定后就带上了该语类所有的语义特征,然后功能核心词的不可解释特征再通过一致(agree)由实词语类特征进行赋值(核查)。汉语的“们”生成并实现于类别短语的标语词位置,图示如下:

图(14)是普通名词加“们”的结构,代词或专有名 词加“们”的集合意义是源于不同的结构(15):

在(15)中Zhang指出,DP2与DP1人称(person)相同,但是DP2有其独立的指称(reference),它可以与DP1的指称相同,也可以是DP1指称的一部分,如果是后者,便产生了集合意义。

Zhang的分析利用了生成语法最前沿的理论,通过比较日语集合意义后缀-tachi和非洲语集合意义后缀-hulle,从而得出集合意义句法实现的普遍模式,这种分析表面看来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是稍作分析,我们发现,这种分析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根据 Chomsky(2001),只有当特征[F]成分统制(c-command)不可解释特征[uF]时,前者才可以通过一致(Agree)核查并赋值给后者。在(14)中特征[Number]和[Person]都不能成分统制[uNumber]和[uPerson],(15)[Number]和[uNumber]之间存在同样的问题。其次,Zhang通过比较汉语计量词“位”和“们”的人称特征后认为“们”也是计量词,那么我们要问的是既然“们”是计量词,为何它要生成于计量词的标语词位置,而不是同其他计量词一样生成于其中心语位置呢?最后,从(14)和(15)可以看出,[Person]特征实现于两个不同位置,这从理论角度讲也很难让人接受。

行文至此,我们发现生成语法学界从不同视角对汉语“们”句法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结论各不相同。鉴于“们”极其复杂的句法语义特征,已有研究总不能完全解释与“们”有关的语言事实。因此,如果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之间总是存在一条鸿沟的话,我们必须对这种理论加以修正和完善。本文将在下一节提出自己新的解决方案。

4.新的解释

4.1 核查理论

核查理论最早形成于Chomsky(1995)的最简方案。自那以后,很多由管辖约束理论中经典原则解释的语言现象都可以通过核查理论得到解释,这使得生成语法理论向“精简”迈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知道,生成语法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从其诞生到现在半个多世纪里,其理论不断地修正,发展和完善。核查理论也不例外。比如说最简方案提出小句中的功能语类有C、AGR和T三种。词项在词库中就有了完整的形态特征。但是词库中的形态特征在入句后都要在适当的位置上接受功能语类的核查,这个合适的位置就是核查域(checking domain),核查是在核查域中通过一种叫作吸收(Attract)的操作进行的。但是在最简探索中一致操作取代了吸收操作,使得核查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特征核查也不再移位到核查域中进行。在最简探索中,Chomsky认为特征核查就是特征匹配,匹配就是指特征的一致性。本文将采用Pestesky&Terrego(2004)提出的核查理论。这种理论与最简探索核查理论相同的是两者都认为核查是通过一致操作进行的。不同的是Pestesky&Terrego认为特征核查是特征共享而不是特征匹配。其解释如下:

(16)Agree

(i)An unvalued feature F(a probe)on a Head H at a syntactic location α(Fα)scans its c - command domain for another instance of F (a goal)at a locationβ(Fβ)with which to agree.

(ii)Replace Fα with Fβso the same feature is present in both location.

4.2 “们“的语义内涵

“们”能表达复数的含义是语言学界不争的事实,但“们”的语义内涵绝不止于此。Zhang(2008)认为汉语的曲折形态与一致特征不丰富,“数”这一可解释性特征没有在名词上直接标记。因此,汉语光杆名词在一定的语境当中也可以解释为复数:

(17)a.学生都到齐了。

b.孩子都很喜欢上英语课。

很显然,在(17a,b)中,主语位置的光杆名词都表示复数含义。那么如果说“们”只表示复数含义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表复数意义的表人光杆名词与带“们”结构意义完全一致,这与事实不相符。

(18)a.带[家长们]到校长办公室,可以吗?

b.你可以把我们家长带到校长办公室吗?

c.我可以把你们家长带到校长办公室吗?

d.你可以把家长他们带到校长办公室吗?

(19)a.带家长带到校长办公室可以吗?

b.你可以把这位(些)家长带到校长办公室吗?

(18)(19)表明带“们”名词短语可以表达不同的人称,但是光杆名词短语只能表达第三人称,它们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据此,Zhang认为“们”还包含“人称”含义。除此之外,Zhang认为“们”是一个包含数概念的计量词,因此具有类别含义。本文赞同“们”兼有“复数”和“人称”含义,但是并不认同“们”是计量词,因此没有类别含义。我们知道,在生成语法中,我们经常使用互补分布来判断一个成分的语类归属。文献中诸如 Zhang(2008)把“们”看作是计量词都是运用这种方法。但是,前文2.1和2.2中都提到,“们”分明是可以与计量词同时出现的,前文例子重复如下:

(20)a.妈妈对[一群][孩子们]说

b.老师对[一班][同学们]说

如果认为“们”是计量词,上述(20)中的“们”与计量词“群”和“班”共现的现象就得不到解释。另外,Zhang认为“们“具有类别含义是因为不同的计量词对应选择不同的名词,也就是说计量词对名词类别有语义选择限制:

(21)a.一个孩子

b.*一只孩子

本文认为,由于“们”只能语义选择表人名词,因此“们”具有表人含义。这样一来,“们”的语义内涵由三部分构成:复数,人称和表人。

4.3 汉语“们”的句法实现

我们都知道,“们”在汉语中永远不能单独出现,它必须附着在表人名词或代词后面。因此,我们认为“们”是个具有粘附性的名词词缀。根据Zhang(2008),名词短语成分的语义内涵是通过名词短语结构中相应的功能核心词的赋值得以体现的理论以及Cheng&Sybesma(1998,1999)汉语的“数”由计量词表达和李艳惠(1999)汉语的人称特征在定词位置得以体现的理论,本文根据Pestesky&Terrego’s(2004)的核查理论提出“们”的句法实现图示如下:

图(22)中“们”作为名词词缀附着在名词N上,“们”的[Human]特征首先对名词的[uHuman]进行核查,继而名词移位至“们”位置实现特征共享,然后计量词[Plurality]或[Singularity]特征对“N+们”进行数特征的核查,如果能实现特征共享,“N+们”移位至CL位置,依此类推,最后实现于定词位置。通过上图我们发现带“们”名词的复数意义实现于名词短语内,有定意义实现于定词位置。

4.4 “们”的特征解释

在2.节中我们提到“们”具有几个典型的特征,3.1,3.2以及3.3分析了文献中对这些特征的解释,但是我们发现,这些分析均存在理论或经验上的不足。我们运用4.3中的结构可以很好地解释“们”的特征并解决以上研究所表现的不足。

如图(22)所示,名词中心词具有不可解释特征[uHuman],其成分统制范围内“们”的[Human]可以对其进行核查,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们”只能与表人名词连用;其次,“们”不能与数词直接连用如“*三孩子们”是因为汉语的数是通过量词而不是通过数词来表达的,也就是说,汉语中的数词与量词必须同时出现,并不是因为数词与“们”不能同时出现所导致。这也正是本文采用数词与量词合并投射的原因之一。那么,当数词和量词同时出现时为什么“们”有时候可以出现,有时候却不能出现呢?

(23)a.*妈妈对[三个][孩子们]说

b.*[三条][围巾们]

b.妈妈对[一群][孩子们]说

c.老师对[一班][孩子们]说

仔细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凡是能与“们”同时出现的计量词本身都含有复数意义,比如说“群”,“班”,“队”,“组”等等,我们不可能说一个人也能称之为“一群/班/队/组”,因此这个时候计量词可以与“们”共享复数特征,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们”能与计量词共现的情况。至于(23a、b)不合语法是因为一般来说,计量词都表达单数意义(Borer,2005;Yang.H,2005等),而“们”又表达复数含义,因此这个时候计量词单数含义不能得到解释,导致句子不合语法。另外,带“们”短语有定含义是通过定词位置的不可解释特征[uPerson]被“们”的可解释特征[Person]核查后实现的。

下面我们来解释专有名词或代词加“们”结构。我们知道专有名词加“们”可以表达两种不同的含义:复数义和集合义。我们认为这两种不同含义是源于专有名词生成于不同的句法位置,当表示复数意义时专有名词已经普通名词化了,生成于名词位置,其结构如(22),此时名词短语(NP)表现为复数意义;表示集合意义时,专有名词生成于定词位置,结构如(24):

在图(24)中定词D位置有了显性实词形式,但名词位置却为空。很明显这时定词位置的人称在实词上已经体现出来,并不需要“们”的人称特征给它赋值,因此也就无所谓特征共享并移位至定词位置了。因此“小强”本身并不能通过“们”获得复数意义,“们”的复数意义仍然是在名词短语内实现。根据定词位置表示定指的特征,“小强”表达的是情境中特指的某一个名叫“小强”的人,这样一来,“小强们”的集合意义便得到了很好地解释。在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代词加“们”只能表达集合意义,结构如图(24)。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你/他们”不是表示一个个的“我/你/他”,而是表达与“你/我/他”相关联的一群人。最后我们需要解释的一个问题是当代词/专有名词处于定词位置时名词短语内名词为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空语类原则(Empty Category Principle)要求句子中任何空语类都必须得到合理管辖。图(24)表明该空语类不能得到管辖,因此我们认为该空名词不为真正的空语类。我们认为这时名词为没有语音形式的“人”,其特征表现为[Human]。这种观点主要源于两个证据:首先,我们知道,“们”只能与表示“人”的名词连用。其次,我们知道在代词/专有名词加“们”结构中,我们经常可以加上“人”字,如:

(25)a.小强们三[人]

b.他们三[人]

这种解释也刚好与专有名词/代词加“们”的集合意义相符。如“小强们”并不是说有很多个“小强”,而是说与小强相关的很多个“人”;“他们”表达的也不是很多个“他”,而是与他相关的很多个“人”,也就是说专有名词/代词加“们”的复数意义体现在名词短语内。

5.结语

鉴于“们”极其复杂的句法语义特征,“们”的句法实现在生成语法学界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本文首先对“们”的句法实现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研究进行考察分析后发现这些研究均存在理论和经验上的不足,都不能客观全面地解释汉语中与“们”有关的语言事实。为了弥补语言理论与语言事实之间的鸿沟,即为了达到生成语法理论的解释充分性,本文在生成语法核查理论框架下对汉语“们”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们”是具有人称、复数以及表人特征的名词词缀,该词缀附着于名词,这样可以解释带“们”名词短语的各种语义特征。

[1]Abney,Steven P.The English Noun Phrase in its Sentential Aspect[D].Doctoral Dissertation,MIT,1987.

[2]Borer,Hagit.In Name Onl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3]Cheng,Lisa Lai-Shen & Rint Sybesma.Yi-wan tang,yi-ge tang:Classifiers and Massifiers[J].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1998(28)3:385 -412.

[4]Cheng.Lisa Lai-Shen & Rint Sybesma.Bare and Not So Bare Nouns and the Structure of NP[J].Linguistic Inquiry,1999,30(4):509 -542.

[5]Chierchia,Gennaro.Plurality of Mass Nouns and the Notion of“Semantic Parameter”[M]//S.Rothstein,Events and S.Grammar.Dordrecht:Kluwer,1998a:53 -103.

[6]Chierchia,Gennaro.Reference to Kinds Across Languages[J].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s,1998b(6):339 -405.

[7]Chomsky,Noam.The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MA:MIT Press,1995.

[8]Chomsky,Noam.2000.Minimalist inquiry:the Framework[M].Martin,R.et al.Step by step: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 Honour of Howard Lasnik.MIT Press,Cambridge/MA,1995:89 -155.

[9]Chomsky,Noam.Derivation by Phrase[M]//Michael Kenstowicz.Ken Hale:a life in Language.Cambridge,MA:MIT Press,2001:1 -52.

[10]Hsieh.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Noun Phrases in Chinese[M].Crane publishing Co.,LTD,2008.

[11]Huang,Cheng-Teh James.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D].Doctoral dissertation,MIT,1982.

[12]Huang,Cheng-Teh James,李艳惠.The Syntax of Chine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13]Iljic,Robert.Quantific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Two Markers of Plurality[J].Linguistics,1994,32:91 -116.

[14]Iljic,Robert.The Problem of the Suffix-Men in Chinese Grammar[J].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001(29):11-68.

[15]Pesetsky,David & Esther Torrego.The Syntax of Valuation and the Interpretability of Features[M].Manuscript,MIT & UMass/Boston,2004.

[16]Tang,Chih-Chen Jane.Chinese Phrase Structure and the Extended X’-Theory[D].Doctoral dissertation,Cornell University,1990.

[17]Yang,Henrietta Shu-Fen.Plurality and Modification in Mandarin Nominal[M].2005.

[18]Phrases.Ph.D.Dissertation[D].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Austin,Texas.

[19]Zhang,Xiaofei.Chinese-men and Associative Plurals[J].Toronto WorkingPapers in Linguistics,2008(28):407-425.

[20]李艳惠.Plurality in a Classifier Language[J].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1999(8):75 -99.

[21]李艳惠.2003.Making Sense of Language Differences[J].Journal of the Linguistic Association of the Southwest,1999(22):23 -24.

[22]陈宗利,温宾利.汉语名词的可数性特征及句法实现[J].现代外语,2002(2):195 -203.

[23]熊建国.英汉名词短语最简方案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复数核查移位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评析复数创新题
求解复数模及最值的多种方法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复数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