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猜想”点亮数学课堂

2015-11-03贾雪辉

江西教育C 2015年10期
关键词:猜想发散思维数学教学

贾雪辉

摘 要: 数学需要猜想,数学课堂中的猜想,可以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机会,发散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审视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大部分数学教师只关注数学知识教学,忽视学生数学猜想意识的培养和猜想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猜想的时间和机会。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长远的眼光重视课堂猜想,让猜想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激活发散思维,获得创新发现。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猜想 探究激情 发散思维 创新发现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利亚认为:“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猜想既是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又是创造思维的关键因素,是人类探究发现的重要方法,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数学课堂中的猜想,可以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机会,发散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益。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师只关注数学知识教学,忽视学生数学猜想意识的培养和猜想能力的训练,急功近利,重结果轻过程,很少给学生猜想的时间和机会,这是不科学的。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将猜想融进教学,用猜想点亮课堂。

一、用猜想点燃探究激情

大多数数学课堂上,学生不敢也不愿主动猜想,不会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很不利。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猜想”的氛围,激励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踊跃展示,让学生敢猜会想,用猜想点燃探究激情,享受猜想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像搞科学研究一样,经历“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猜想中激发动力、获得发现。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轴对称图形”时,笔者首先给每位学生一张正方形纸,让他们观察猜想怎样折出一条线使正方形两边完全重合。学生们看着手中的纸张,往往会摸不清头脑、不敢说话。笔者就鼓励他们大胆猜,并告诉他们猜错了不要紧。在笔者的鼓励下终于有学生举手发言:“将正方形左右对折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还有一个学生说:“将正方形上下对折也可以让它两边重合。”看着学生猜想的勇气爆发出来,为了让他们体验到猜想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猜想的兴趣,笔者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验证刚才的猜想。他们通过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心情非常激动。为了继续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笔者继续鼓励学生猜想,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猜想。终于又有学生提出猜想:“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沿着正方形的对角斜着对折,也能将它分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

在探究了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之后,笔者又组织学生探究了“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等问题。每个问题的探讨都是从猜想开始,并在亲手操作中验证猜想。一些学生在猜想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联想到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认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类似,所以猜想是轴对称图形,也有四条对称轴。学生在动手验证后认识到猜想错误,错误的猜想反而开拓了他们的思路,让他们懂得思考问题时不能想当然、不能简单片面,认识到有时猜想不一定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猜想的错误不但没有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更提高了他们猜想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也因此更加活跃,教学实效也更高了。

二、让猜想激活发散思维

猜想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热情、获得知识,还能发散学生思维。猜想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猜想中可以诱发思维的求异性和独特性,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开阔性。

在教学完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轴对称图形”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图形分割”活动,给每位学生提供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图片各一张。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思、猜、行结合,边思考边猜想,边猜想边验证。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并猜想:“在正方形中画出一条直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一共能画出几条这样的直线?”许多学生根据“正方形一共有4条对称轴”的学习经验,都猜想有4条直线。学生的思维明显受到对称轴知识的迁移影响。于是笔者提醒学生说:“对称轴可以将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但是老师这里提出的要求是只要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并非两部分完全重合,请同学们再次展开想象,大胆猜想,除了你们说的4条直线,还有其他的直线能将正方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学生在提示下又展开了猜想,有的说:“应该不止4条这样的直线。”有的说:“只要这条直线经过正方形的中心点,都能将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有的说:“这样的直线有无数条。”接着,笔者让学生验证猜想,利用剪刀剪一剪、比一比。学生的猜想在亲手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验证,并从中推想得到:“将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有无数条。”在紧接着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分割探究活动”中,笔者继续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自主开展探究,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和发散,跳出了惯性思维的圈子,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

猜想是思维的火种,是智慧的点金石,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设猜想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猜想交流的时间,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

三、借猜想获得创新发现

“没有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暂时没有被证明的、不知真假的数学陈述,是一种合情推理,而不是毫无由来的胡思乱想。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新的源泉,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来自大胆的猜想。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敢于猜想、学会猜想,借猜想获得创新发现。

譬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称轴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题:“画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所有对称轴,你有何发现?”在学生画每个图形的对称轴之前,笔者要求他们首先作出猜想,猜想每个图形一共有多少条对称轴。学生猜想正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绘画后发现果真是三条;接着在探究正方形对称轴时,同样在操作中验证了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接下去对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对称轴的条数猜想也得到证实。有了这几个简单图形的探究经验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图形的边数和对称轴的条数后,让他们猜想正八边形、正十边形等共有多少条对称轴。学生们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通过合情推理,学生大胆猜想:“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笔者让他们分成十个小组,每组绘制一个不同的正多边形,并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在集体汇报交流中,学生们通过多种图形的验证,证实了之前的结论。猜想让学生们有了验证的对象,有了探究的方向,并获得了创新的发现。

猜想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意识。数学学科严谨而又晦涩,知识往往都掩藏在数字图形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猜想、勤于猜想、巧于猜想,在猜想中结合实践探究,发现真知,习得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猜想点亮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德勤.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的培养不可偏废[J].江西教育,2010,(26).(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陈尚义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猜你喜欢

猜想发散思维数学教学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