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的师生共读操作方法

2015-10-21孙薇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师生共读操作方法

孙薇

[摘 要]师生共读是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师生共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效的师生共读有:检视阅读;欲擒故纵地引读;分析式阅读;反刍式阅读。

[关键词]师生共读 操作方法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13

语文课外阅读的好处已显而易见,而有效进行师生共读课外书,不仅能带动不爱读书的学生一起阅读,帮助他们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还能给爱读书的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营造出一个人人爱读的好氛围。

一、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浏览性阅读,为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搜寻到相关的内容,并从中获得最多的信息。

1.读封面。由书名开始,仔细阅读,副标题也不放过。看题目猜测一下书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封面、封底的插图也是提取信息不容忽视的细节。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学生对这本书的主题就已经有了概念。

2.读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基本框架。读目录,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之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3.粗略阅读。学生可以一目十行地浏览,甚至几页几页地翻过,也可以细细读一页,有时连续读几页,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一遍,随时关注主要论点的信息,特别是书的最后几页。学生粗略又系统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在大脑中留下基本的信息,就能随时随地在需要的时候拿来做参考。

二、欲擒故纵地引读

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是欲擒故纵,激发他们对新知的探求欲。

如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学生对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问我:“蝉真的在地下过了三年黑暗的生活,而在地面上仅仅生活一个月就死去吗?”此时我就故意留下悬念,提供阅读信息:“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吧。”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应发出三种感叹:第一种感叹——“哇,我找到答案啦!”当读到具体答案时,是多么希望有人能分享这种喜悦,这是激发学生阅读情趣的最好时机。第二种感叹——“咦,奇了怪了!”这是读到困惑的地方时发出的声音,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讨论。第三种感叹——“哦,原来如此!”这是阅读达到“柳暗花明”时发出的感叹,此时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赞许,获得继续阅读的勇气。

三、分析式阅读

读完整本书后,应对全书的内容做一个回顾。教师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找出一些交流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阅读,对书中的情节、人物角色、关键的细节等进行交流、评价。

例如,交流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主要人物是哪几位?你喜欢谁?说出自己的理由。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就让学生画一画鲁滨孙的漂流图:他依次到过哪些地方?呆了几年?干了些什么?这些话题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读出故事中的“我”。

四、反刍式阅读

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刍式阅读方法的指导。

1.“品”中反刍。学生在读完文章后再回过头来仔细品读内容,对文章中的相关文字会产生更多的联想、想象,从而更深层面地感知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

2.“写”中反刍。记读书笔记是反刍式阅读不可缺少的。但教师对写的要求不宜提得过高,应多给学生提供写的机会,让学生在写中将自己的体验及感悟具体化,从而达到读为写服务的目的。

(1)写批注。在阅读时,边读边画,把书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符号标记出来,把自己随时产生的想法在空白处写下来。

(2)写提纲。学生读完一个篇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每一段内容概括地表述出来,也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生在提纲的编写中既学会了概括,又理清了思路,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3)写体会。整本书读完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体会或认识,及时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语言记下来,表达的就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

3.延续活动中反刍。书读完后,还有许多的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读书的生活。教师可针对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延续活动。对学生感兴趣的《鲁滨孙漂流记》,可以让学生为主人公画像,为书配上插图。学生喜欢的《窗边的小豆豆》可以将其中的某一章节排演成话剧。读了《昆虫记》后,就让学生去观察一种小动物,写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总之,师生共读整本书的操作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为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搭建了平台,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实现有效的独立阅读,提升自主课外阅读能力做好了铺垫。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师生共读操作方法
酸雨样品观测操作的注意事项
精益价值管理的操作方法与实践
巧妙运用绘本,实现师生共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析原声电影对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辅助作用
在师生共读整本书中成长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
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