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创设高效课堂
2015-10-21丁敏
丁敏
[摘 要]新课改提出了“限时讲授”的观点。这要求教师改变教学中牵引过度、提问琐碎繁杂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中应做到以读代讲,及时评价促朗读;以读代讲,创设情境促想象;以读代讲,激发兴趣促感悟。
[关键词]以读代讲 评价 想象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09
新课改提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方针。其中,“限时讲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讲授三分之一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教学中牵引过度、提问琐碎繁杂的状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该如何具体操作呢?笔者认为,以读代讲,正是一剂医治以往课堂高耗低效顽疾的良药。下面就以《桂花雨》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以读代讲,创设高效课堂。
一、以读代讲,及时评价促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读代讲,就是用读来代替讲。这里的读,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朗读,如有感情地大声朗读、默读、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来选择适合的读法。以读代讲是以读为主,以讲为辅,读中悟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应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及时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
《桂花雨》是现当代女作家琦君的作品。这篇课文围绕“桂花香”这个线索,重点写了作者的“摇花乐”,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使人读后真的像浸润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教师在教学《桂花雨》时,一直面带微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部分。对于学生的评价不是简单地说“好的”“不错”“你真棒”,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贴切的评价。如朗读作者缠着母亲摇桂花的句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教师评价:“桂花才开了几朵呀,瞧这个孩子急的!”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教师说:“你缠着自己的母亲了吗?再来一次,缠缠母亲。”在教师的引领下,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教师在整堂课上以读代讲,以读促情,读的方式五花八门,有教师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默读、自由读等。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读得声情并茂,读出了文字中蕴涵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体悟。
二、以读代讲,创设情境促想象
以读代讲,可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避免把文本进行支离破碎的讲解。《桂花雨》一文,让学生体会“摇花乐”是课文的重点,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着这部分文字,在朗读中品味、遐想。教师则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喊着:“摇桂花喽,孩子们,快来快来,摇桂花啦!”音乐响起,图片中金黄色的桂花纷纷扬扬,学生们闭上眼睛,仿佛沐浴在香香的桂花雨中。教师继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桂花‘刷刷地落下来,纷纷扬扬,漫天飞舞,桂花落在了我的头发上,我都成了桂花仙子了。桂花还落在了哪里?”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落在我的肩膀上。”“桂花落在我的脸上,像亲吻我的脸。”“桂花落在我的鼻尖上,凉凉的。”……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桂花落得你的满身满脸,在这美妙的时刻,你最想做些什么?有什么感觉呢?”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挖掘了:“我想在桂花雨里跳舞。”“我想让桂花遍布我的全身。”“我想沉浸在桂花的海洋里。”……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发自内心地喊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学生在朗读中把心沉淀下来体验和感悟,言为心声,最终打动人心。
三、以读代讲,激发兴趣促感悟
以读代讲,还要注重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彻底颠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读”主动地参与课堂和掌握新知。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感悟,让学生逐步爱读书、会读书。
在《桂花雨》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琦君的内心。如在教师创设了“摇桂花”的情境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教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说说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出此时高兴的心情,并出示了一组四字词语,让学生加上动作读。学生读到“手舞足蹈”时手和脚情不自禁地动了起来,读到“又蹦又跳”时忍不住跳了起来。接着,教师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读:“我(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体会,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读得绘声绘色,非常投入。教师还让学生关注句子中的标点:“句子中的标点也能让我们读出感情呢!”没有繁琐的讲解,只是轻轻地一带而过,就让学生注意到了两个感叹号的使用,学生读起课文来更有感情了。
总之,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勇于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走在课改的前沿。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