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2015-10-21李静
李静
[摘 要]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经历阅读过程,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了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转变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会读;注重课后拓展阅读,让学生多读。
[关键词]主体性 阅读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10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的方式教学,学生安静地坐着听、记录,因为没有主动参与阅读,所获得的只不过是一些机械的知识点。阅读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经历阅读过程,从而丰富其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容易受教师呈现方式、组织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摒弃“口耳相授”的教学模式,要借助话题、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应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首先,教师要注重丰富文本的呈现方式。虽然新教材图文兼备,但这些都是静止的,带给学生的感官享受不强。如果教师能借助声音、视频、图片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中,教师先播放音乐,然后提出问题:这首作品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他是如何写下《二泉映月》的?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在问题的启发下有了阅读的兴趣,这就为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本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师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借助话题、故事、游戏等。以《和时间赛跑》的教学为例,教师先以“龟兔赛跑”的故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理解“不要怕慢”的道理,然后提问:“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引导学生初步阅读,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又如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先演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观察中形成直观感受,然后再过渡到文字理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转变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会读
转变阅读教学模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模式,转而以合作探究模式来组织学生学习。在实施合作探究模式时,教师在课前要以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指导和讲解,让学生形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
首先,教师提出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梅花魂》的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学目标为: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学生合作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通过阅读初步概括了文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读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赠墨梅卧;送梅花仇。这就很好地为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互动。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壮举”。为此,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合作回答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里。学生阅读后勾画出相应句子并交流,然后教师再结合影视资料引导学生观看,看后交流,教师归纳,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五壮士的“壮”。
三、注重课后拓展阅读,让学生多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后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后阅读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在组织课外阅读时,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要注重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交流的习惯。在课内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和同伴交流,当学生形成一定的习惯后,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也能自然地提出问题,和同伴进行交流。其次,要注重通过激励机制来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如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出了问题,教师可采用积分制、代币制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激励,也可分小组进行奖励。最后,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语文课堂中更多的是听、说、读、写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如《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玩拥抱游戏,然后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每个学生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此时教师再进行鼓励,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就不能以自己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过程,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通过改革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就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