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小微企业为定位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研究

2015-10-21周天沛肖亚杰

职教通讯 2015年23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高校服务

周天沛 肖亚杰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少高校纷纷开始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出现了功能定位不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后、创意人才匮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应树立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定位,采取多种途径来服务小微企业。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服务;小微企业;高校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高校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840007)

作者简介:周天沛,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与应用、故障诊断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肖亚杰,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3-0001-03

近几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可借助文化和创意的资源,对多种资源和技术进行整合,以使生产出的产品和作品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和社会效益。[1]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己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2032亿元,对经济的贡献超过了许多传统产业。[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不少高校纷纷开始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但在园区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要坚持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定位,积极支持大学生创办文化创意企业。同时,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途径来服务小微企业,达到企业与园区的双赢。

一、小微企业的定义

小微企业的概念是由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主要包括三个标准:(1)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2)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3)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3]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已近5000万家,为国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和近2/3的所得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小微文化企业迅猛发展,在活跃文化市场、激发产业活力、促进文化创新、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定位不清,同质化现象严重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型的产业,不少高校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关注度很高,纷纷通过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形式来尽早进入这个领域,谋求新的发展机遇。[4]在园区的功能定位上,不少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存在着定位高移,过于集中热点行业领域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真正的结合本身文化资源和学校专业优势的特点。为提高本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知名度,很多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引入园区企业入住的定位上,盲目的提出要引入一些大型的知名文化企业进驻本文化创意产业园。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规模都不是很大,对大型的知名文化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加之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以“创意”为核心,强调的是一种创造和创新行为,其实更适合一些小微企业的发展。

此外,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着跟风行为,大部分倾向于模仿一些优秀的产业园模式,而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高校拥有很多众多的创新人才和资源,其创新能力应高于其他单位,因此,这种模仿对于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园发展是有害的。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后

文化创意產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是为了满足入园企业的公共需求,通过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提供给入园企业诸如基础设施使用,信息资源共享和融资等服务,达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效率、加强信息共享的目的。但是不少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存在着投资渠道单一、资金有限的问题,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三)文化创意人才匮乏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技术和文化高度关联的产业,即智慧型产业。它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新意识,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在我国,创意产业人才却是十分匮乏。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专业动漫产业技术人员需求量是60万人,但目前只有4万人左右。[5]人才培养问题不解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将日益严峻,其产业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在这方面,作为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责无旁贷。

(四)产业链不完整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核心就是要构建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意产业链,最终以形成规模,带动其他更多产业的提升,以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6]而文化创意产业链不同于传统产业链,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创造链。由于入住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需创新的问题,这就更需要园区内部的企业要能够相互合作、紧密关联,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意产业链,使各自价值实现最大化,产生较大的抗风险能力。可是,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是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差,资源整合力度不足,产业链未能有效地延伸,推动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功能定位

我国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多属于小微企业,据统计,小微文化企业的数量已占到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从业人员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7%,实现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因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应定位为小微企业服务,在产业定位方面,可以选择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动漫、游戏和广告设计等产业。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创意和创新,也非常适合个人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在这方面,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资金和提供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来支持大学生进行文化创意创业。[7]如在学生创业初期,可建立创业导师辅导制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免费办理各项工商、税务等手续;在学生创办企业的过程中,由于这些企业都是小微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都需要帮助,因此,园区可以在租金和税费上提供优惠政策,以缓解资金压力;在技术层面,可以提供技术咨询、专利申报、技术成果推广、技术评估等服务,以保证大学生文化创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因其低能耗、附加值高,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各地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只有建立良好和便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才能更好的推动入园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产业园区的繁荣向上。由于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服务对象定位为小微企业,而这种类型的企业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其对来自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更为强烈。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应为这些小微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物业、财务、行政管理、政策咨询、人才培训、专业技能、投融资、市场营销等专业服务。

关于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根据公共服务平台的性质来选择不同的模式。例如,对于公益性强、企业不愿意投资的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应建议由政府财政支持建设;对于同时具备盈利性和公益性特征的混合型平台,如人才培训平台,可建议采取以政府投资为主,同时,吸引其他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对于诸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之类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议由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投资方建设,而政府通过相关政策进行引导扶持;针对小微型文化创意企业长在成长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融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融资服务平台拓展投融资渠道,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8]对于这一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可通过与银行、投资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合作,组织为小微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培训和资金对接服务;开展股权转让、重组、股份制改造等评价服务;尽力为小微企业解决最为需要的资金瓶颈问题。

(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已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对人力资源的特殊需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建立新的理念和方法。[9](1)要对高校的各个相关专业资源优势进行重新整合,通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2)改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强化学生创意能力和创新意识。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人的“创意”为核心,这就需要从业人员有非常强的创意能力和创新意识。高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要从通过构建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创新意识;(3)高校和入园企业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小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渴望,同时,高校相关文化创意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就业,所以,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学校把相关专业老师送到企业进行下厂锻炼,是其能站在产业前沿,将最新的产业现状输送给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可聘请文化创意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开展专题讲座,以他们丰富的管理、产业开发以及创意经验,为把学生培养为实用型复合人才夯实基础。另外,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可以积累到很多学校所接触不到的实际工作经验,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留在该企业工作,这也为这些小微企业减少了培养人才所需的成本。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必将进一步走上完善发展的道路,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而高校拥有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双重优势,两者的有机结合,即建立以高校为依托的校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必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数量最多和最具活力的企业形式,非常适合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因此,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应坚持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思想定位,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牛维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向勇,刘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践与观察[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

[3]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9):81-82.

[4]周天沛.关于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2(12):165-166.

[5]向勇,张相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与开发对策[J].中国人才,2008(1):59-60.

[6]张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2011(13):81-83.

[7]朱晓文.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索[J].青年文学家,2011(21):191-192.

[8]翁健敏,郑良琳.金融支持地方特色中小微企业成长探析——以莆田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金融,2012(10):46-48.

[9]高鹏.论高职文化创意教学产业园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3(24):107.

[責任编辑李漪]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高校服务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