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2015-10-19孟凡哲

关键词:帕酮室上性心律

孟凡哲

(清河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 邢台 054800)

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孟凡哲

(清河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邢台054800)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帕酮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维拉帕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维拉帕米,因此,在治疗PSVT中,普罗帕酮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维拉帕米,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普罗帕酮;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

PSVT是指一组非正常的心律,包括不间断地出现3次及以上的房性早搏或者是房室交界性早搏[1]。其不仅可以发生在身体健康的人群中,还可以发生在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中。该病心率可突然高达150~250次/min,而且这种异常的心律持续时间有多种情况,包括持续数秒、数小时、数天等[2]。PSVT的临床治疗方法中一般包括刺激迷走神经、内科药物、射频消融等。但因该病发病的突然性,临床上通常应用药物治疗迅速控制症状,避免发生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55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29.3±6.0)岁。纳入标准:均通过多导心电图检查确诊为PSVT;排除对本次研究中的药物过敏患者。将其随机为研究组43例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29.0±5.9)岁;心律163~223次/min,平均心律(189.6±9.9)次/min。对照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28.5±7.9)岁;心律166~234次/min,平均心律(201.6±8.9)次/ min。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应用普罗帕酮治疗,将普罗帕酮70 mg加入到10%葡萄糖30 mL完全溶解,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为10 min,一般患者异常心律可以得到缓解和改善,如果未能缓解,则15 min后再次以同样的剂量静脉推注,然后观察。对照组应用维拉帕米治疗,将维拉帕米5 mg溶解于10%葡萄糖20 mL中,待完全溶解后给予患者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不得少于10 min,一般患者的异常心律可以得到控制,如果未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于15 min后再次静脉推注相同的剂量,然后观察。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给药后,30 min内异常的心律改善为窦性心律,200 min内未出现异常;有效:应用药物后,30 min内,心率虽明显改善,但未转成窦性心律,200 min内心率未出现加速的情况;无效:给药30 min内,心率无明显变化,或者虽然心率明显减低、心律转成窦性心律,但是在200 min内再次复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出现胸闷、心悸2例(4.7%),对照组出现胸闷、心悸8例(19.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PSVT在我国最常见的发病诱因为预激综合征和房室结双通道[3]。该病发作期经常伴有冠心病、急性心梗、二尖瓣脱垂等多种器质性的心脏病。患者发作期的心率一般不低于150次/min,临床上常通过多导心电图来确诊,因为PSVT在发作期心电图有典型的变化,如:异位P波可以呈现出房性、交界性、无P波、逆行P波等,总之分辨不清;心室率常>150次/min,但是最快又不会超过250次/min;通过常规的测脉搏、心率的办法无法测算;观察心电图可发现R-R间期呈规律均匀出现。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治疗PSVT的首选方法为通过药物对其进行转复[4]。普罗帕酮相较于维拉帕米,前者的抗心律失常谱更广泛,疗效更稳定。

临床上,普罗帕酮主要通过静脉推注或静滴给药,一般速度保持在10 min,如果疗效未达到预期,可以重复给药,但是时间间隔必须在15 min以上。该药的主要药理机制为:其可延长动作电位传导时间,间接导致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有效不应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最终提高心肌细胞的阈电位,达到显著降低心肌自发性兴奋的目的,发挥抗心律失常的药效[5]。

综上所述,普罗帕酮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维拉帕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维拉帕米,因此,在治疗PSVT中,普罗帕酮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维拉帕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陈 倩,刘景峰,陈 峰.多巴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30例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22):56-58.

[2] 叶晓云,徐小燕.不同剂量三磷酸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9-100.

[3] 梁俊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基层医院急诊的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9-21.

[4] 周春飞,陆备军,赵宇程.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1,22(48):4572-4574.

[5] 李彦崇,马俊敏.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160-161.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541.7

B

ISSN.2095-6681.2015.21.033.02

猜你喜欢

帕酮室上性心律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237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药物复律回顾性分析
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临床疗效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液中的痕量普罗帕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方案及疗效评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