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5-10-17王浩张志强
王浩+张志强
【关键词】 数学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102—01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提问,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还有助于学习结果的迁移。因为学生的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他们发现了问题,提出疑难后,就可以在师生的共同质疑、问难、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智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提问有效地发挥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 、提问要抓住关键内容
所谓的关键内容,就是对整章节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的知识点,或是学生学习时有困难的关键知识,抓住这些内容提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采用数方格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接着问:“如果有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土地,用数方格法方便吗?怎么办?能不能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呢?”上述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新问题,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提问要难易适度
教师提问应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及学习状况,所提问题学生通过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出来,而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得学生无法回答。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过于深奥只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这样的提问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所提问题要适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一方面提问要考虑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不断引入“愤、悱”的心理状态,并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引导,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合乎规律的结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目的;另外一方面要把“启发”的条件不局限于“举一反三”。
如,学习了“百分数”之后,提问:“分数表示什么?百分数表示什么?百分数能带单位吗? 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吗?”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对百分数有本质性的认识。
四、提问语言要精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考虑数学语言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表述要准确精练,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教师发问时,问题最好只说一遍,如果问题太长可用文字呈现。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听清教师所提的问题,教师可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不过学生若不明了问题的意思,而要求教师解释,教师可以用更加简单的话语,把问题再重复一遍。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