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青春期心理特征及家庭教育的误区
2015-10-17陶丽霞
陶丽霞
【关键词】 亲子关系;青春期;心理;家庭;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028—01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听到来访的学生抱怨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刚升入高一的新生。有些学生说家长不理解自己,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双方关系极为紧张,有时候会经常吵架,甚至有想离家出走等念头。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春期的判逆心理行为和空间的变化
青春期这段时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长得已经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父母,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情,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首先就必须要摆脱养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师等。这种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断乳期”。
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关心和保护,会认为是对自己能力的质疑,和对行为等方面的批评,非常容易产生和父母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孩子经常不满父母对他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干涉,为了表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经常在心底里有一些反对父母的想法,若父母还没有发现这种情况,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反抗心理会进一步的发展为行为上的反抗,但是他们还没有和父母反抗到底的能力,很多孩子就采用“离家出走”、自伤等行为作为对父母“家长制”的反抗。针对这种情形,我们可以将重点转移到对父母的咨询方面,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实际原因,并检查自己对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当。另一方面孩子从初中升入高中也有个适应过程,家长也要做好辅导,让孩子能够适应好这一变化。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在一些传统家庭中,有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是权威式,另一种是溺爱式。权威式的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生活中和孩子的交流比较少,对孩子的想法不甚了解,甚至会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孩子。到了孩子青春期之后,孩子的身心变化,使得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像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认为是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学习了坏习惯,而习惯性的距离感使得他们无法很好地进行交流,这会让家长有一种失去感,情急之下,对孩子的要求变更加严格,这便加深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更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
现代家庭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多出现溺爱式的教育方式。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一般都特别疼爱,衣食起居无一不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们的未来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希望。但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巨变的时期,他们有了一些小秘密,需要自己的空间。而父母还是和以往一样地关心他们,对于他们的隐私毫不避讳,等到孩子遮遮掩掩的时候,他们认为孩子长大了,不爱自己的父母了,所以很伤心,很多家长觉得一下子无所适从,自己倾注一生的爱,而孩子却好像要逃离自己,有一种被抛弃感,所以对孩子管理得更加严格了,照顾孩子更加小心和无微不至了,而家长这样的表现更加让孩子觉得家长不信任自己,认为是家长对自己能力的否定,造成双方心灵的沟通发生困难。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除了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主、要求独立之外,在心理上既有封闭性的一面,又有选择性地向外开放的一面。因此,青少年渴望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其中充分体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苦恼和快乐,又没有能力彻底地独立,很多方面还希望依靠自己的父母。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们既想逃离父母的看护,又想与父母保持亲密的关系。为此,他们有时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私下默默地收藏和品味自己的小秘密,有时候,又想独自生活,不让任何人窥得自己的小秘密,这也是造成亲子之间缺乏沟通的重要原因。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尤其在青春期,他们更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任何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这等于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所以,父母要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有方法地与他们交流,既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又让他们有一定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喜好。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