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顿咳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53例临床观察
2015-09-17董春凰程春华
董春凰 程春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157000)
小儿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具有外感咳嗽的特点,但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淫之邪皆易化热,故初起发病就表现为咳嗽,痰黄白黏稠,咳吐不爽,或喉间痰鸣,咽喉红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的内伤痰热咳嗽的典型临床表现。小儿顿咳散为我院儿科协定处方,经过多年临床摸索,采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定喘的治疗原则开发研制成功。笔者于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进行了该药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的临床观察,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53例中男性20例,女性33例;年龄3~6个月5例,6个月~1岁20例,1~3岁28例。对照组53例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3~6个月6例,6个月~1岁28例,1~3岁19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者,年龄3个月~7岁可纳入观察病例。西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1],症见:咳嗽,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好发于冬春季节。两肺听诊出现肺呼吸音粗糙,并散在干湿性啰音;经X线提示肺纹理变粗。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痰热壅肺型:咳嗽,痰黄白黏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纹紫)。
排除标准:①患儿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患者;②患儿伴有因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者;③虽符合纳入标准,但中途因病情发生变化换药或加药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头孢克肟颗粒加小儿顿咳散(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加工而成,制成散剂备用)。小儿顿咳散成分:夏枯草、白芍、平贝母、白果仁、川贝母。3个月~1岁0.5g/次;1~10岁1g/周岁;10岁以上10g/次。均为3次/d。
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克肟颗粒加小儿化痰止咳冲剂(福州闽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5020636)。1岁0.25g/次;2~5岁5g/次;6~10岁10g/次。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未用其他影响本观察的药物。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痊愈: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消失,听诊干、湿性啰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咳嗽、喘息减轻,咯痰减少,体温正常,肺部体征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讨论
小儿痰热咳嗽的形成,内因为小儿稚阴未长,外邪易于化热、化火,或因感邪化热生痰,或积滞湿阻化热生痰,或厚味积热生痰,或五志化火生痰。火热灼津,炼液成痰,痰阻气逆,导致咳嗽。治当清热泻火以去其本,祛痰降气以治其标。中医学认为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多从热化,故临床上辨证为邪热壅肺的肺热咳嗽较多。叶天士《幼科要略》云:“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留,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邪之后易于从寒化热。邪热灼津,炼液成痰,痰阻气道,肺气出入失常,则上逆作咳。其基本病理变化为痰阻气道,肺失宣肃。痰既为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小儿因体质因素而易致痰邪为患,故所致咳嗽以痰热型最为多见。
方中夏枯草、白芍入肝胆脾经,共奏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功,其中白芍可以敛阴柔肝止咳;平贝母与川贝母都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白果仁归肺经,可以敛肺定喘,用于痰多喘咳之证。诸药合用,共奏佳效。运用小儿顿咳散,疗效显著,服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使邪祛、热清、咳止、痰化,使疾病向愈,阻止其向慢性迁延。本课题通过观察小儿顿咳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的临床有效率、主要症状临床缓解时间,并与小儿化痰止咳冲剂治疗进行对比,从而为小儿顿咳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喘促、咯痰、口渴烦躁、溲黄、便干、舌质舌苔、脉象或指纹、肺部异常体征及X线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提示小儿顿咳散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平喘、改善肺部异常体征及病理性舌脉的作用。
[1]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5-2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