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配合弹性绷带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内翻30例
2015-09-17麻永华
麻永华 伊 飞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256400)
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是由气血逆乱,脑络痹阻或血溢于脑而致,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强语謇等为主要表现。其中足内翻是脑卒中后主要后遗症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足内翻的出现,延缓了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进程,尤其下肢步行能力的恢复。近年来笔者采用刃针配合弹性绷带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内翻,临床观察对纠正足内翻,改善步态,提高步行能力及行走的稳定性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门诊患者8例,住院治疗22例;男22例,女8例;脑梗死22例,脑出血8例;年龄40岁以下2例,40~50岁16例;50岁以上1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平均病程2~6个月。
中医诊断标准:①中风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②半身不遂患肢有足内翻。
西医诊断标准:①脑卒中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试行)[2]。②偏瘫肢体有足内翻,足内翻诊断标准参考《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3]。
纳入标准:①年龄≤75岁,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者。②发病6个月以内,且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的脑卒中患者。③患侧下肢肌力达2级或以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Ⅱ期以上足内翻患者。④患者接受刃针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多次中风有肢体及认知功能障碍残留者,或有精神病患者。②中风合并严重骨关节病,合并关节挛缩和(或)强直者。③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患者。④已经佩带矫形器具,或使用肉毒素、或近期服用肌肉松弛剂等对足内翻有积极治疗作用的治疗方案,影响疗效判定者。
治疗方法
1.常规刃针治疗:①取穴:在足太阳经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附阳穴寻找紧张点,包括患者的压痛点以及肌硬结、条索等病理阳性反应物或软组织异常改变。②具体操作:患者采用俯卧体位,常规消毒后,覆盖灭菌洞巾,在紧张点或局部阳性反应物处进针。用4号小针刀按针刀疗法的四步进针法[4],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进针深度据病情而定,患者感觉有酸胀感后,先纵向剥离3次,再横向松解剥离3次出针,出针后受术部位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压迫止血片刻,创可贴贴敷针孔术毕。刃针治疗每周2次,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避免针孔感染。8周后观察疗效。
2.弹性绷带康复训练方法:患者采用运动再学习Bobath等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坐、站平衡训练、偏瘫侧下肢负重控制训练和步行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40min,在步行训练时使用弹性绷带20min,连续训练9周。
(1)诱发及抑制足内翻:运用运动再学习等技术,通过感觉刺激、被动运动、诱发及辅助主动运动为主诱发及抑制足内翻。包括:①牵拉:小腿三头肌及跟腱肌张力增高者,用一手按压固定偏瘫侧小腿,一手掌置偏瘫侧足跖底前部,腓侧用力大于胫侧,保持踝关节背屈。②刷擦:治疗师用手指端刷擦偏瘫侧足背前外侧皮肤,使产生反射性足背伸。③按压:掐按第2至第5趾跖关节背侧及趾伸肌腱,使足产生反射性背伸。④牵张叩击:治疗师用指端轻叩及适度的按压偏瘫足第2趾至第5趾跖关节背侧部位趾伸肌腱,使足产生反射性背伸。
(2)弹性绷带缠绕固定手法:患者取坐位,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治疗师通过手法抑制其足的痉挛并借助膝部力量支持患者足趾,使之保持背屈位,使用弹力绷带从患者足底外侧第5掌趾关节处,由内向外缠绕并在外侧时用力上提,使足处于外翻位,经踝关节上方“8”字缠绕使踝关节处于背屈位反复缠绕2圈。多余绷带由足内侧经足底向外侧向上缠绕完毕。
(3)步行训练: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患侧髋膝关节的屈伸及负重控制,预防膝过伸,训练时可在踝关节前方握住患足,帮助其踝背屈外翻抬腿向前迈步,先足跟再足尖着地。随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在平行杠内行走训练直至阶梯行走训练。注意坐、站平衡训练及偏瘫侧下肢重心转移等。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瘫痪康复评定手册》生活能力(MBI)评定标准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标准[5]。痊愈: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功能恢复,MBI评分90~100分,生活完全自理,步行能力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好转一半以上,功能大部分恢复,MBI评分>60分,生活基本自理,步行能力4~5级。有效:症状减轻,体征改善,功能部分恢复,MBI评分>40分,生活基本自理,步行能力3级。无效: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无改变,MBI评分<20分,生活完全依赖,步行能力0~1级。
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痊愈2例,占6.7%;显效19例,占63.3%;有效7例,占2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6.7.0%。表明此种训练方法有治疗意义。
表1 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比较(例)
体会
脑卒中患者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脑卒中后引起的足内翻是最常见的功能障碍,是由小腿的胫前肌和外侧肌群麻痹无力或小腿三头肌痉挛牵拉引起的,在步行周期摆动相,患者不能完成足背屈动作,当落地的时候总是足尖先碰到地面的一种症状。这对于患者的行走及日常生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纠正足内翻、下垂,对纠正患者异常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足下垂、内翻是引起脑卒中患者步态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康复治疗的重点、难点。负重、平衡和迈步为人体步行的三要素[6]。脑卒中患者由于不可逆的中枢神经受损使得大脑皮层支配的高级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下肢早期表现软瘫、足下垂,到了痉挛期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踝足关节跖屈、内翻。足下垂或跖屈“延长”了患侧下肢,使得迈步困难,足内翻使患足在触地时以足前掌外侧着地,影响患者的负重和平衡,出现提髋和向健侧侧身的代偿性“划圈”步态。
目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内翻的治疗除运动疗法外,比较常用的口服抗痉挛药物如巴氯芬或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但口服及注射药物副作用明显,费用昂贵。另外,还可应用踝足矫形器治疗,但是踝足矫形器固定踝足关节的同时也限制了踝足关节的运动,长期佩戴还可能导致小腿肌肉萎缩。笔者应用刃针治疗一方面能直接松解、剥离病变组织的粘连,有效地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促进局部功能的改善;另一方面发挥针刺作用,使针刺效应直接作用局部穴位;第三方面可纠正肌肉、韧带的张力平衡,从根本上减轻肌肉的痉挛状态,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配合弹性绷带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可以发挥各种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维持踝足关节的背屈、外翻位,减轻肌肉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者站立相患肢负重及平衡,增加步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利用绷带的弹性作用使踝关节背屈的能耗减少,从而减少了患者在步行过程中全身不必要的能耗,进一步提高步行能力,对恢复正常步态至关重要。总之,刃针配合弹性绷带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内翻,既改善了踝足关节内翻、下垂,又不影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有助于诱发踝足关节主动运动从而促进踝关节的功能恢复,控制异常步态,提高步行能力,并且费用低廉,使用简单、灵活,更容易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操作简便,疗效满意,适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朱镛连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23-335.
[3]缪鸿石,朱镛连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8-21.
[4]马长有,郝久玲,刘树真 .颈椎病的诊断分型与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6:273-274.
[5]周维金,孙启良 .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纪树荣 .运动疗法技术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