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2015-09-10林琳
林琳
[摘 要] 针对阅读能力对幼儿的重要性,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将早期阅读渗透,因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每个环节、每个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教师要有效地加以开发利用,营造多元的阅读环境,在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和全语言教育观念的引领下,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阅读,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技能,让儿童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从而成长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阅读习惯。
[关键词] 一日生活;阅读;培养
幼儿阅读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引导和帮助,更需要教师的专心、耐心、恒心和爱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的理念。幼儿在学前时期养成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伴随着生命的始终。学前心理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早期阅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对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阅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落脚点不只是集体教育,而是幼儿的一日生活,所以如何有机地将阅读结合于其中,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仅仅依靠有限的阅读集体教学。因为集体教学无法关注到每个孩子阅读兴趣的变化,无法关注每个孩子对于阅读材料的个体差异表现,而是需要营造多元的阅读情境,在一日生活中渗透阅读。例如,借助于早餐后、晨谈、户外活动、午餐前、餐后散步、午睡前、离园前等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渗透阅读,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拓展幼儿的阅读经验。在幼儿语言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大量优秀的阅读材料(绘本),并通过有意的阅读书目推荐和适宜地介入,帮助和激发幼儿对于各种阅读材料的持续性的阅读兴趣。早期阅读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建立有效的家园学习共同体,通过幼儿园的师幼共读、家庭中的亲子共读,来激发幼儿对阅读持续性的兴趣,从而使幼儿逐渐建立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在生活活动中渗透阅读活动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其本质上说应当成为幼儿的生活世界,而这个生活世界也正是幼儿园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在生活活动中教师要渗透阅读活动,比如:在绘本《小青蛙和荷花》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小朋友们通过小青蛙的旅行了解到荷花的生长过程,并知道荷花是夏季特有的花卉,了解了荷花全身都是宝的特点。同时,我们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笔者学校还组织幼儿去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实地领略荷花开放时的风采,并用画笔记录下各自眼中的荷花。有些仔细的孩子还惊喜地发现荷花上面有一些红色的蜻蜓停驻,这又为我们下一步学习古诗《小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日后在每日餐前诵读活动时间里,孩子们一读到古诗《小池》时,就会兴奋地回忆起当日去参观的情景,继而回忆绘本《小青蛙和荷花》的有趣情节。
教师还可将幼儿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用漫画加文字的形式记录。这些来自于幼儿生活的阅读内容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他们会积极地去阅读这些内容。
小班的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孩子们和父母、亲人的分离焦虑困扰着很多家庭,也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小班新入园孩子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见,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比较普遍,所以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小班小朋友刚入园时,大多幼儿园每天都是哭声一片,教师可针对这个情况,将绘本《我的家》这一活动放在开学伊始,组织幼儿阅读,让幼儿在重复的情节和句型中,反复玩味,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另外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每天利用餐后和午睡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孩子欣赏《我的家》等平静、温馨的故事或诗歌,用温和的语调讲述给孩子听,让幼儿在文学作品的感染下,甜蜜地进入梦乡。
二、在集体的教学活动中渗透阅读
幼儿生来具有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将会成为他们心智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只要深入接触,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不难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一)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融入绘本阅读
数学教育活动虽然没有太多优美动听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但需要儿童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班下学期的绘本活动《火车火车呜呜叫》,是以童谣的形式呈现,每翻开一页,都有一首童谣,每一首童谣,都介绍一个稚趣可爱的小动物,并且都会有递增数量的小动物上场。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在认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数数。教师在幼儿排队出操时,还可带领幼儿念童谣《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碰到小松鼠……”让学生在感受民间童谣韵律感的同时学会数数,理解数的概念。
(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融入绘本阅读
笔者在科学活动《可爱的动物》中有意识地设计了“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幼儿凭借已有经验和认识的字潜移默化地达到了教师预设的目的。同时教师也给予幼儿描述和讨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表达,描述有关发现,在幼儿充分感知事物和现象的基础上随机丰富词汇,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三)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融入绘本阅读
语言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语言。语言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一串串音符、节奏及旋律变化的背后,凭着幼儿对音乐的特别情感和特殊领悟力,幼儿也会编出不同的故事。中班音乐欣赏活动《诙谐曲》的目标是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及动物的形象和活动特点表现小兔和乌龟的动作。中班的大多幼儿已经听过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但是要分辨哪一段是兔子蹦、哪一段是乌龟爬的音乐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在活动中又一次加入了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的阅读理解,在故事中理解兔子和乌龟的不同特点,让幼儿自己做出判断并得出结论:欢快灵巧的音乐就像兔子在跳,而乌龟慢慢地爬的音乐就很缓慢沉重。采取的形式是先欣赏音乐,讨论音乐的性质与动物形象相匹配,并且尝试创编随乐动作。
(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融入绘本阅读
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丽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每次绘画活动后,教师可以请幼儿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名字,然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画里都发生了什么故事。有时,笔者也会根据幼儿绘画作品编一首儿歌,然后记录在班级的儿歌集中,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十分有趣,在之后幼儿一日生活中用一些零散时间诵读,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中班幼儿在画完《春天》时,笔者启发小朋友讨论交流,在笔者的指导下完成了一首童谣,富有童趣的一首儿歌就此诞生:“小雨滴滴滴,大雨哗啦啦,麦苗说我要喝水,小树说我要喝水,小花说我要喝水,大家喝得真快乐!”聪明的学生还给儿歌取了一个题目,叫做《喝水真快乐》。我们将这幅画配上诗歌,略加装饰,贴在幼儿饮水处,时刻提醒学生勤喝水的重要性。
(五)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融入绘本阅读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往往会运动量过大,兴奋度过高,所以我们将阅读活动适时融合于体育活动中进行,一动一静,一张一弛。比如在大班体育活动《调皮的皮球》中,教师先制作好各种玩皮球的图片,让幼儿自己摸索并亲身体验玩法,加以儿歌帮助小朋友掌握皮球的各种玩法,在自然的习得中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并且由于是小朋友自己摸索出的玩法,所以孩子们对此兴趣较大。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每个环节,每个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只要教师加以开发利用,将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效融合,互相渗透,营造多元的阅读环境,在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和全语言教育观念的引领下,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阅读,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技能,就能让儿童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从而成长为自主阅读者。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