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探析

2015-09-10曾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高中数学

曾艳

[摘 要]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它对解决数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本质体现。数学思想能促进学生思维变通性、广阔性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想;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新教材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讲解知识和习题训练中,不断引导学生培养类比、归纳、推理、转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方法,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断提高对渗透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一、在构建课堂教学情境中渗透数学思想

中学的数学学习中公式多,概念多,符号多,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吃力、枯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新授教学内容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时,若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较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数形结合,直观显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是构建数与形之间的关系,通过以形助数、以数助形和数形互助的方式,充分地将直观和抽象的知识统一融合,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特征,向量“数”的特征表现在其具有大小、良好的运算特征;向量“形”的特征表现在其具备方向、长度、夹角等特征。平面几何中的许多问题,如平行、垂直、长度、夹角等都可用向量法探析。

在应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用数学模型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平面向量的应用较为广泛,已经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会点,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之后引出“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相等或平行问题,一般是转化为相对应的向量(或它的长度)等来解决。

二、在数学概念解读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的概念多且难于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可适时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来加以解读。建模思想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在讲“导数的概念”时,可给予两种模式:一种是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另一种是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对于这里提到的两种不同的模型,如果能抛开其实际的意义,只看数学结构,它们具有相同的形式,同样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模型。换言之,就是函数的自变量与改变量之间的比值。当其中的自变量以及改变量都趋向零时,就突破形式的极限,这在数学的定义上为函数的导数。当有了导数的定义之后,前面的两个模型就容易解决,这不仅衍生了导数的概念,也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

函数和方程是两个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两者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说它们是同根生的一棵并蒂莲。函数和方程的关系是:所有的函数解析式都是方程,而所有的方程并非都是函数解析式,只有满足函数定义的方程才是函数。基于这种同根性,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三、在数学问题推导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利润最大、面积最小、距离最短等最优化问题,常常需要构建相应的函数模型,将待解决的问题纳入模型的范围,并运用函数的有关性质去解决问题。如:某种商品,当商品进货单价为45元时,若按50元一个售出,能卖出50个。如果销售单价每涨一元,销售数量减少2个,为获得最大利润,此商品的最佳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

设销售单价涨x元,则每个售价为(50+x)元。每个商品的利润为(5+x)元,此时售出(50-2x)个,其利润函数为y=(5+x)(50-2x)=-2(x-10)2+450。此题是构建二次函数模型的数学方法,并求最大值的应用类型,结合“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就能推导出最佳销售单价为60元。

四、在数学习题训练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比较、类比、分类、方程、转化、数形结合、数学建模思想和变与不变等思想。数学思想对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及习题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重视对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提炼,并在解题中不断渗透,它们是解题的指导思想,可以提高数学教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性。

如: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并确定每一单调区间上函数的单调性。

(1)y=|x-2|;

(2)y=x2-3|x|+1/4。

在对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研究上,恰当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使问题化难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题中可将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画出来,根据图像即可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在高中数学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也比比皆是,“数”与“形”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图形结合起来,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撑作用。在解决“与奇偶性有关的问题”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把抽象的函数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图形。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发现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使问题简捷地得以解决。在高中数学解题的过程中,时常会碰到“三角函数”的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往往都能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答;在初中阶段的“不定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分析”等问题的训练中,数形结合思想也是常用的思维方式。数形结合思想的探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数解形”,即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以形助数”,即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关系。

又如:一块电路板的AB线段之间有60个串联的焊接点,知道电路不通是由焊口脱落造成的,要想一定能检测出哪处焊口脱落,至少需要检测的次数是( )

A.4 B. 6 C. 8 D. 30

在审题后,我们利用二分法的思想,就可以解决这一类对称问题,省时省力,提高效率。每查一次,待查的工作量就会缩减一半。就例题而言,利用二分法的思想,不断二分焊接点。第一次缩小到需要检测30个焊接点;第二次缩小到需要检测15个焊接点;第三次缩小到需要检测8个焊接点;第四次缩小到需要检测4个焊接点;第五次缩小到需要检测2个焊接点;第六次检测出焊口脱落处。故选B。二分法是求方程根的一种算法,其理论依据是零点存在的结论。利用二分法,我们可以探求零点,寻找零点所在区间,利用二分法的思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同学们学会碰到问题时用数学思维去思考,进而使同学们变得更聪明,更具有数学素养。再如“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同学们都已经学过,但是一元三次或更高次的方程应该怎样求解呢?这里也就可以渗透“二分法”的思想,应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在确定近似解时,要注意精确度的要求,必须是二分区间内的所有数值达到精确度要求后的值为同一个值,这个值才为方程的近似解。

总之,数学思想的了解和认识看起来简单,但是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应用,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类、分类变化,在讨论与探究中让学生展开思维,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不断加深对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习题灵活运用,才能真正提高解题效率。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渗透高中数学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