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2015-09-10熊桂兰
熊桂兰
[摘 要] 呼唤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积极与同伴合作与老师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兴趣,而且还会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爱上合作伙伴;然而,当前课堂的现状却是另一番景象:极少数的学生参与课堂,无生生互动,有的只是师生互动,而大部分学生处于在课堂无参与、在教室无合作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探索建立了一种新的有效教学模式,其内容包括:1.建立班级自主合作互助学习小组;2.建立新的课堂操作环节;3.建立适应新课堂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 有效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小组;导学案;评价机制
现在一些学校的英语课堂往往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的现象:课堂上有将近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没有机会发言,被教师安排发言的总是前排的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始终没有参与课堂,似乎课堂与他们无关。教师往往不自觉还在主导课堂。英语课为什么有这些现象?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身上。
课堂上,上课的老师总是对发动学生全员参与课堂顾虑重重,担心学生在课堂上易放难收,教师还是在主导课堂,采用简单的问答式,设计的问题多而碎,课堂上一问一答,部分学生能准确回答问题,却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只考虑自己如何回答问题,却很少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表面上看,课堂上有师生的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让学生认同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课堂上师生、生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教师与少部分学生一问一答的课堂必须改革,应探索建立能大面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激发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即有效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模式的内容包括:建立班级自主合作互助学习小组,建立新的课堂操作环节,建立适应新课堂的评价机制。
一、建立班级自主合作互助学习小组
小组的划分不是随意的,应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原则,建立6—8个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各小组内部明确责任和分工,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要相互合作、民主平等。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组织和示范带头作用。每节课组内安排好一个学生主持合作讨论,安排一个学生代表本小组发言。建立小组评价机制,不评价学生个人而是捆绑式评价各个学习小组。各小组要积极帮助组内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到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进步。每节课对各小组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每周总结一次,对综合表现前三名的小组进行表彰,对后三名的小组进行警戒或批评。
二、新的有效教学模式课堂操作环节
1.编写导学案以落实学生课前预习
教师每天备好导学案,将导学案提前一天印发给学生,学生在家对照导学案进行独立预习,教师在备导学案时要注意将知识问题话、问题层次化,导学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如下栏目:学习要点(目标)、重难点分析、知识构成、学习思路、学法指导、同步练习、自我测评、资源链接(课外拓展)等。设计导学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预习时不盲目,在自学时不困难,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种方向和思路。导学案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自学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让老师做到课前对学生的学情心中有数,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也能让学生感觉到预习作业是不可以敷衍了事的,它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必须完成的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针对性地参与课堂。
2.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并且发挥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地位,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间不得超过10—15分钟;课堂上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得时间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达到敢说、敢问、敢想的状态。
3.课堂环节具体可分五步:
第一步:课堂上教师新课导入;学生出示导学案,小组检查或各组交叉检查导学案学习情况(如果这节课容量大,教师可在课前安排检查);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大致5分钟)。
第二步: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自己独立预习时没弄懂的疑难知识进行组内合作学习;教师要下到各组巡查合作学习情况并随时介入或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状态中。要防止组内部分学生假学现象(大致15分钟)。
第三步:教师给各小组分配展示任务,各组派代表上黑板展示(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将题目写在黑板上),教师要及时对上台的学生给予激励,增强学生展示的自信心(大致12分钟)。
第四步:学生以互动和对抗的形式对展示的知识进行质疑、探究;教师要及时引领学生的思维,在适当的时机点拨(学生思路停顿时点火或争论得不可开交时灭火)(大致8分钟)。
第五步:教师答疑、小结并进行当堂检测(大致5分钟)。
课堂上教师只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各小组展示学习时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归纳,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需要记笔记的要做明确强调,避免学生自学的知识片面、零碎、残缺。
三、建立适应新的有效课堂的评价机制
任何一种事物的持续发展一定离不开一种动力。动力不仅有内在动力也有外在动力。那么,如果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学生的动力在哪?内在的就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种英语课堂;外在的就是老师的奖励、同学的认可、家长的表扬以及自己由此积累的自信,换句话说就是来自多方的评价,因此要在课堂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英语课堂上通过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促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评价机制的建立一定要与评价的对象(学生)进行商量、沟通,听取有意义并且可操作的一些建议作为评价的内容,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评价机制的创始者、受用人。同时,要定期组织学生召开有关评价机制的会议,不断地完善评价机制内容,使得评价机制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服务,这样,更有利于评价机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合作学习提供动力。
四、新的有效课堂改革实践反思
这种新的有效学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在开始实施阶段学生会感到很兴奋,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也很高,然而,久而久之容易出现疲劳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学生学习小组内也会出现因学生跟不上而假学、离学的现象。怎么办?如果听之任之,班上学生两极分化会再次出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培训小组长,要求小组长认真检查本组成员的预习情况,小组合作讨论时,组长要辅导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2.各组成员要互相监督,对有抄导学案的现象要举报,各科老师接到举报要及时作扣分处理。3.小组展示要求组内成员轮流上台,不允许出现包办的精英展示,如本组连续两次展示是同一个人则要扣该组的分。这方面的管理由学生来监督,教师也要记住。通过这样的管理,班上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就有上台展示的机会,有机会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就不得不课前进行预习,讨论时,他们就会向组长请教,组长也不得不教他们。4.本组有某个学生在展示时,组内其他学生不得去教他,我们允许展示出现错误不会扣本组的分。如允许教则一来会掩盖典型的错误,二来会使组内对预习及讨论这两个环节进行得不充分、不到位。讨论的目的就是要求组内对本节课的知识统一认识,如有人教则说明组内有学生还没有弄懂,也就说明这个组讨论时不到位,自然要扣这个组的分。5.各科教师要特别重视检测反馈这个环节,这是确保课改质量的关键。
以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不懂就问、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好学生养成乐于帮助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可以有效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 肖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