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讨论,让教学更有实效

2015-09-10胡吉人

考试周刊 2015年71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课程标准语文教学

胡吉人

摘    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教学内容封闭、教学方法陈旧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展现,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和语文能力受限,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从五个方面谈谈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程标准    课堂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教学内容封闭、教学方法陈旧的状态,很多时候,有些老师陶醉在自己的一言堂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展现,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和语文能力受限,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想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所组织的课堂讨论便是积极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什么是课堂讨论?所谓课堂谈论,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当下,课堂谈论法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笔者也很热衷此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语文课堂更有活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你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你可能会很沮丧,而如果你感兴趣,那么会是另一种情况。讨论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充分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教《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就问学生:“你认为西双版纳美丽在什么地方?并说说你的理由?”就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进行了谈论。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气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很多学生对这样一个游览胜地都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喜欢竹楼映蓝天美丽的人文景观,有的学生喜欢热带雨林中高高望天树的自然景观,还有的学生喜欢傣家人在收获粮食时互帮互助的崇高品质,而且都有理有据,整个课堂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

二、培养主体意识,使语文课堂更有个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下,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设计好问题后,不是直接让学生记,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课堂讨论这一实践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

比如在教《黔之驴》的时候,我就这篇文章的寓意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得出的答案大大出乎我所料,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从驴的角度看,教育人们要有真才实学,从老虎的角度看,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事物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从好事者的角度看,办事情要实地探究,慎重考虑,还有的学生说,要正确估计对手,不要虚张声势,不要轻言放弃,不要在敌人面前暴露目标,等等。通过谈论,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不再局限于主体老虎、驴带给我们的简单教育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主动性,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三、增强参与意识,使语文课堂更活跃

课堂不是个别老师的一言堂,语文课更加如此,同样不是几个学生的课堂,而是教师和全体学生的课堂。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缺少人与人的沟通能力,对问题的参与度不够,但是又都比较有主见,很好强,那么在谈论中,只要老师设置的问题恰当,就可以激发学生的争优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

在上《人琴俱亡》一课时,讲到子敬、子猷两兄弟,子敬因病先亡,但子猷来奔丧时,却“了不悲”,“都不哭”,就有不少学生在下面议论起来,看来这两兄弟平时的关系一定不怎么好,我并没有直接进行喝止,而是顺势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让看待他们的关系的?”很快,学生就热情地参与进问题的讨论,最后,学生总结出,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不是因为兄弟之情的淡薄,而是子猷有自己独特的悼念方式,通过取子敬生前用过的琴弹这一最亲最纯的情感表达,体现出深厚的兄弟情谊,这讨论出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中心,比起我灌输给学生,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提高德育品质,使语文课堂更有思想

语文课程不是单一的识字课、课文分析课,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了许多其他课的内容,比如思想品德课。并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教师在语文教材讲授的过程中,穿插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比如我在讲解《长征》节选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分析课文中红军指导员的形象?学生就分组讨论,有的小组讨论彭德怀,得出他是一个关心爱护战士的指导员,有的小组得出周团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伟大的英雄,有的小组得出毛主席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同学们都对红军战士的精神大加赞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适时穿插学生对于红军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艰苦耐劳,关心他人,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这要比我直接的空洞的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五、扩大知识范围,是语文课堂更开放

萧伯纳曾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每人仍是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个人交换,每人至少有两种思想。”浩瀚、丰富、无穷的知识同样如此,如果每个人的知识互相交换,那么每个人的知识范围就会扩大很多。讨论就能将大家的智慧、知识集于一堂,提高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

在讲解《狼》专题时,我设置了一个讨论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狼这种动物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出来的答案也丰富多彩,既在我的意料之中,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有的同学认为通过蒲松龄的《狼》得出狼是凶残的、狡猾的、贪得无厌的,这个答案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认可,这也是我希望同学们讨论出的答案。但也有部分同学认为狼是有优点的,比如狼的无所畏惧、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有同学通过大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护狼,这个故事是课文中学不到的,这位同学的讲解,让我和其他同学都大涨见识,使学生对狼的认知进入更深层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激发了兴趣,张扬了个性,活跃了氛围,解放了思想,扩大了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了教学实效。爱因斯坦说过: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质工作上成为一位艺术家,课堂讨论将使这朵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灿烂,希望这朵艺术之花开进更多课堂,开进学生的心中。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课程标准语文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