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2016-12-27张巧利

学理论·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热点新闻课堂讨论教学方法

张巧利

摘 要:高等院校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年轻的大学生,如果继续采取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将很难赢得学生对该学科的认可和接纳,甚至还会激起少数个性鲜明学生的公开反感和抵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办法吸引住他们对课堂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对该学科的兴趣,改变教学方法确实是个迅速又有效果的捷径或者突破口。

关键词:教学方法;热点新闻;流行元素;课堂讨论;融入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210-02

高等院校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年轻的大学生,如果仍然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将很难赢得他们对该学科的兴趣,学生对教师不欣赏不认可不接纳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思政课教师要想吸引住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就得试着以改变教学方法作为引起学生对该学科兴趣的突破口。

一、教学方法依然是制约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教学方法是指教育主体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科学认识教育环境和教育客体、正确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确保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采用的特定手段和方式。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尽可能地从内心深处认可和接纳这门学科,进而达到教学内容进学生的头脑,以促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长期以来国家和教育部对高等院校里的思政课十分重视,尤其是近几年国际国内环境出现的变化和问题,再次凸显了思政课在大学生成长期的不可或缺性和重要性,而教学方法依然是制约和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

一些高等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有些教师依然在讲台上雷打不动地采取满堂灌教学方式,多数学生对其所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于是在讲台下各干各的,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异常沉闷;或者有些教师一味简单迎合学生的浮躁需求,在上课过程中彻底抛开了教材尽情地随意发挥,表面上课堂气氛异常火爆和热闹,实质上学生受益极其有限;或者有些教师把教学活动变成了故事会,一个人自编自导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情节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与彼此的思想交流,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要;或者有些教师频繁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达到了滥用多媒体的程度,内心深处意识不到多媒体仅仅是个工具而已,是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自始至终都无法替代教师的精彩讲授;或者有些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情绪过于严肃呆板教学形式不够生动有趣,无法凝聚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有些课堂讨论目的不十分明确,教师的评析不够冷静、理性而深刻,长期下去也会减弱学生对该课程的期待和热情,教学效果也会相应地随之逐渐降低,等等。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导致部分学生提起该课程就有排斥和疏远的心理,思政课也被贴上了枯燥、刻板和无趣的永恒标签。

部分学生抗拒思政课是有一些客观原因的。我们从学生角度来观测,就会发现如下问题:部分教学内容与一些相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少数学生的思想产生疑虑和混乱,从而动摇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待该课程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和实际衔接不紧密的现象,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思政课和社会现实之间是水火不相容的,学生厌学甚至是讨厌该课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课堂外也存在着轻视甚至是贬损思政课的主观偏见,这种社会情绪潜在地也会波及学生,影响着他们对待该课程的情绪和态度,也会导致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欠佳。

部分学生抗拒思政课也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关。有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对于教材缺乏不断的思考和探究精神,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处于浅层次的照本宣科状态;有些教师受到身边及社会上一些不成熟欠理性思想的影响,自身潜在地对所教授的教材有轻视和排斥的情绪,又怎能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教材;有些教师只是长期习惯于“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主观意识只想被动地应付教学任务。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必须注重三方面的提升,即道德修养、专业素养和渊博的学识。自身道德修养好才可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和接纳该学科的教师;自身专业素养高才能引领学生在各种思潮冲击下时刻保持理性而清醒的头脑,才能更加客观而深刻地分析和理解教材;自身学识渊博才能引领学生从其他学科审视该学科,角度不断切换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不断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尽力延伸和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在此过程中使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得以提升,并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使思政课真正能够潜在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充分体现思政课的价值急需教学方法的改变

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大政方针的推广者,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在影响并引导人的思想的精神活动,需要积极探索并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上课过程中才有可能克服该课程枯燥且无趣的现象,从内心深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很愿意去听进而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

精心选择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和教科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领学生运用他们的学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教师在选择和教科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时不要有意避开敏感话题,它们往往是学生思想尤其感到困惑和不解的地方,假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将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分析清晰,或者带领学生去思考社会热点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彼此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从新认识该学科并从内心深处接纳该学科,学生的潜意识里也会更加愿意去学习这门课程,该课程才有可能成为学生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学科。教师在选择社会热点问题时一定要和教材联系起来,最忌讳的是漫不经心的随意选择。

用心提出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当前,我国已进入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的再次变化和各种利益格局的再次调整,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学生思想上有疑虑有困惑有迷茫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进而采取课堂讨论(或交流)式教学方法。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纯粹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研究教材,就需要用心提出课堂上要讨论的问题,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也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适时引入经典视频,增强课堂魅力。教师在讲台上采取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讲台下各忙各的不亦乐乎,这种场景还时不时地在高等院校思政课上出现,要改变学生对该学科枯燥而刻板的偏见,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适时引入一些国内外的经典视频,增强课堂的鲜活性和趣味性,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基于教材的基础上想进一步延伸和拓宽教学内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国内经典视频,比如《火烧圆明园》《开天辟地》《建国伟业》《中国·1978》等视频资料,课堂顿时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枯燥变为生动;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国外经典视频,比如《国王的演讲》《辛德勒的名单》《珍珠港》《空军一号》等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一些真正的欧美主旋律文化。当然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极其有限,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推荐一些相关的经典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业余时间去观看。

适度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只有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延伸,也就是说学生能否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把思政课上所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才是国家用心良苦开设该课程的终极目的,要接近或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引导学生要融入社会,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各种兼职工作,不仅能赚取一些生活费也能够认识并了解社会,在此过程中才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以某领域或某行业为小切口来思考我们的社会制度。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有组织的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合格的公民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或得到强化。学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势必要和各种职业的人交往,交往的过程中彼此要进行交流,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定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社会问题和教科书上的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带着理论由学校到社会,带着问题再由社会到学校,所有这一切将会敦促学生更加努力地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力求解决更多、更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德勋.推进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思政课质量的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12(23).

[2]高翔莲,吴东华.享受教学过程 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

[3][英]约翰·洛克,著.教育漫话[M]. 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 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课堂讨论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媒体在社会热点报道中的重新定位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