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倾听以爱感化,孤独之心冰雪消融
2015-09-10严军英
严军英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为社会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摸排和疏导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一大挑战。本文报道一例医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现与成功干预。一名男性大三学生与同学关系紧张导致严重敌对倾向,经及时心理辅导和支持处理后该生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并以优良的成绩完成医学本科学业。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 敌对 焦虑 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愈来愈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在面临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时由于自身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不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等倾向[1],[2],若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3]。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摸排和疏导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辅导员所面临的挑战。笔者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碰到因同学关系紧张导致的学生严重敌对倾向的典型案例,经及时心理辅导和支持处理后该生步入正轨。
一、案例简介
杜邢轲(化名),男,20岁,医学三年级大学生,因自感与宿舍同学关系紧张无法解决前来求助。该生到办公室时已是下午下班后,时笔者正在加班。求助者自述:“最近宿舍同学总是跟我过不去,看到他们就想拿钉子钉他们眼睛,看到校园里的垃圾桶就想狠狠地踢扁它。”“时常想这样做,但是每次都靠自己的意念艰难地克制住了,克制了之后内心又非常难受,没法发泄出去,已经这样忍了很久,人要崩溃了。”“有时甚至会想,万一没控制住,怎么办?先把他们弄死,我也不活了……”观察该生,见其神志清,衣冠整,面色黑红,仇恨凶狠眼神,敌对,攻击性强。该生为住读生,平素性格较为孤僻。
初步判断杜某存在心理问题,其个性孤僻,情绪激动,言行过激,易激惹,不仅仅可能对其自身造成潜在伤害,更可能对其他学生造成威胁,当时我脑海中翻腾着马加爵的案例。在学生本人无法自拔,又缺乏朋辈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工作以确保该生及其同学的安全,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案例分析处理
1.应急处理
考虑到情况较为紧急,必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笔者在汇报上级分管领导的同时,通知同宿舍其他学生紧急集中通报并了解杜某情况。要求他们回宿舍后仔细搜寻可能的危险工具(如钉子、匕首等)并交由老师保管,同时安排夜里轮流值班做好“防范”;要求他们近日早些回宿舍,尽早休息并避免激惹杜某或诱发冲突;要求宿舍长每晚向我汇报杜某回到宿舍、开始睡觉及熟睡等重要时间节点;如有任何特殊情况随时跟我联系;要求与杜某较好的两位学生晚自习全程陪同杜某,及时反馈信息;要求所在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白天上课时做好观察并及时反馈。以上通过班干部、同学、舍友三个层次实现时间上的无缝对接,做到信息掌握准确、及时和畅通。当日晚联系杜某家长,通报并了解情况。
2.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
在做好应急预案工作后,笔者开始对杜某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经了解,杜某为独子,家族无精神病史,其父母皆为农民,均无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经济条件一般,家庭和睦。该生独来独往,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与大家的观点相差较大,平时爱看暴力血腥的影片,甚至晚上很晚还自顾自地看得哈哈大笑,不顾别人的休息和感受。为一点小事就会与舍友吵架,同宿舍和本班内没有要好的朋友,只有稍微要好点的两个同学,但算不上知心朋友,也没有经常来往的高中同学,无女朋友。向其家长通报情况并要求其到校商谈,但其拒绝来校,还坚称杜某“是好孩子,没事,就是学习压力大了”。电话交谈中其家长提到,该生高一和高三曾有癫痫发作史,前者起因为与同学争执,后者是受老师批评之后。
按心理问题诊断原则和高级心理咨询专家的建议,笔者首先陪同杜某到高中时就诊医院和本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进行脑电图等检查,结果排除了癫痫继发或本身存在的生理性病变可能,明确为心理问题[4]。接着笔者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否“三原则”并与精神病、神经症等进行了鉴别诊断,判断该生心理不健康。考虑到该生心理问题由宿舍关系紧张这一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但内容未充分泛化,社会功能无严重缺损,逻辑思维可,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该生SCL-90量表分析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因而进一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明确诊断后,笔者根据心理咨询原则对该生进行了针对性心理干预和辅导。
3.持续关注与跟踪
在开始的7天内,每天要求学生将该生信息及时反馈给笔者,逐渐稳定后逐步延长反馈时间间隔。同时笔者也会借成绩排名等名义请杜某到办公室,与其面对面交谈,了解实际恢复状态。从每周到没两周、每月、每三个月,此后每学期开学初和期末都会和他谈心,他有时也会主动到办公室来找我聊聊。
4.鼓励和赏识教育
我充分挖掘杜某的优点,还记着多次联系他家长来校未果后,他一度曾认为连其父母都不关心他了,更没人在意他。那时我会告知他的每一点进步,提及他曾经的每一点成绩,慢慢地他感受到至少有人关心有人爱护他。数日后其母第一次来校,他看到后二话没说冲上去就要打[5]。那时我体会到,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来自亲人、师长和朋友的关爱是多么重要。
在师长和同学的帮助下,杜某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该学年度该生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三、四年级均荣获了三等奖学金,担任了实习组长,与同学和老师相处融洽,该生成为免研预备生并已被正式录取,还结交了女朋友,感情稳定。同学说他阳光、自信了,不再“怕”和他说话了,他也懂得关心他人了。
三、案例思考与建议
本案例的工作难点是:心理障碍学生对周围同学造成潜在生命威胁,严重缺乏社会支持,最初不接受心理咨询,其家长不配合。
本案例工作的心得有四个方面。第一,需要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个性。工夫在平时,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才能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全面认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有时间获得更多信息,完全是靠平时的工作积累。第二,平时注重于学生的感情交流,建立信任。从入学第一天起,辅导员就天天和学生在一起了,只有真心实意为学生着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才会想到你。本例中的杜某听不进家长的话,没有好友,不相信心理咨询师,只有我是他唯一的信任和依靠。有时学生会逐步试探老师的可信任程度,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珍惜而不能辜负学生对你的充分信任。第三,做好学生的榜样。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辅导员就是大学生最好的榜样,学生能切实地感受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本例中,多次接触后,学生了解老师更多了,公平和公正的态度,阳光、豁达、乐观的积极人生观,用发展、全面和积极的眼光看待评价学生,让杜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珍爱生命,达到认知重建。第四,灵活运用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只有对学生熟悉了,才能够站在这个学生的个性的角度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才能“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本例中充分运用了共情、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团体辅导等方法,事半功倍。
事后杜某告诉我说,他其实也是在逐步试探老师的可信任程度,他找老师的第一天晚上回到宿舍就觉察到老师做过其他同学的工作了。他说从来没有一个人这样耐心地听他讲,还能理解他的不可思议的想法,他说从老师身上看到别人没那么坏,他独自去医院,没有任何亲人、朋友、同学的陪伴,老师那么忙还放下手里的一切工作陪同其到医院检查,他心里十分感激。
杜某,一个曾经的孤僻的独行者,其实跟常人一样,也是那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关注。我想我是在用心倾听,以爱感召,融化了一颗冰冷的、孤独的心。
参考文献:
[1]Dyrbye LN,Thomas MR,Shanafelt TD. Systematic review of depression,anxiety,and other indicator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U.S. and Canadian medical students. Acad Med 2006,81:354-373.
[2]Goebert D1,Thompson D,Takeshita J,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edical students and residents:a multischool study. Acad Med 2009,84(2):236-24.
[3]Saravanan C,Wilks R. Medical students’ experience of and reaction to stress:the rol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ientificWorldJournal,2014,737382.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2.
[5]刘晓秋,陈亚萍.大学生攻击性与社会支持、安全感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628-630。
项目资助:南通大学学生工作专项研究课题(11xgz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