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差异,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2015-09-10李志军
李志军
摘 要: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和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不同的身份背景,不同的水平能力,不同的兴趣爱好,乃至不同的人生理想。正因为这么多的不足,才让每个人都充满着自我特色和个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就是我们常说的差异性。认识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应当针对差异性开展相关铺陈工作,为开展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生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众多创新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被验证,并搬上教育教学舞台。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然而,通过实际教学操作发现,本应该更具实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在课程教学中给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影响小组合作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中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最终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性有余,实效性不足。对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要任务在于提高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度,做到认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合理分组,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有效性。
一、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一)教師要承认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这点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一般地,教师要对所教授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大致情况都有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学生的智力、能力、基础、学习态度等,并且通过细致观察,进行有效分组,如将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态度和积极性高的学生划分为A组,将学习成绩一般,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一般的学生划分为B组,余下的学生分为C组。这种分组并非固态,而是动态,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鼓励B、C两组学生不断向A组迈进,同时A组学生也能在相关分组合作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实施统一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就无法显示出分层教学的优势和意义。根据初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积极性、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弱于其他孩子的学生,在制定教学任务和目标时,应当降低标准,使其更符合这一层级学生的水平,减少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阻碍,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进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其以后的进步打好基础。
(三)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灵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数学学科的灵活性,做到既能设置机动的教学任务目标,又能灵活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应当“以人为主”。“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组合,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增强数学能力。
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一)关注差异,明确分组。
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要想成功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从学生差异方面入手,做到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通过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另一方面,明确的分组也是帮助学生互相之间开展讨论、取长补短的重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那些不喜欢数学,不爱发表学习意见的学生大胆参与到学习讨论活动中。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课堂学习。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明确小组内部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究,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自由愉悦的学习情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要因人而异,巧妙地进行诱导,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参与讨论活动的欲望。比如笔者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时,就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在上课之初,抛出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之间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简单的问题情境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小组讨论中。
(三)适当评价,恰如其分。
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合理地应用评价的诊断、引导和激励功能,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清自我,也在评价中认清同学,通过评价,实现自我的有效提升,同时也提高与小组内其他成员的默契程度。
三、结语
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不同特点,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并通过不同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将其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小组学习中,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而提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盛小兵.小组学习中教师干预案例分析——以初中数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5(4).
[2]潘江平.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速度(中旬),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