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四个注重”,开展课堂讲解

2015-09-10王少平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王少平

摘 要: 课堂讲解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要想课堂讲解取得实效,需要做到注重双边互动交流、学习技能锤炼、解疑释惑指点、学习情操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讲解 四个注重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承担着授道明智、培养情操的重要职责。讲授教材知识要义、传授解决问题方略,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讲解和指导。课堂讲解活动,看似简单易行,实际需要教师“考量”多方面教学因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科学实施。课堂讲解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展示了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技能和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课堂讲解活动的要求和标准也与时俱进,更为严格、更为丰富、更为高准。课堂是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是锤炼“技能”的“阵地”,是培树“情操”的“载体”。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讲解活动应突出“四个注重”,方可取得实效,达到教学目标。

一、课堂讲解应注重双边互动交流

教育发展学认为,教师课堂讲解,不仅是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要点和解析方法,还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遥相呼应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讲解,其本质应该具有引导功效、双向功效。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讲解活动,成为教师自身“唱独角戏”的单独活动,学生只是听众,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和经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展现,注重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开展。因此,教师课堂讲解应注重双边特性展示、互动交流实施,将初中生引入教师讲解活动“范围”内,多用谈话、问答、探讨等双边互动方式,让课堂讲解变为教师与学生深度合作、交流的进程。如在“矩形的性质”知识点讲解中,教师围绕该知识点的要义“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内容,采用师问生答、师引生探的形式,在与初中生一问一答、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通过上面的演示过程,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矩形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平行四边形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矩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又相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什么重要性质?”等任务,引导初中生一起进行探析知识点实践活动,既让教师完成了传授讲解的目标任务,又让初中生主体参与程度显著提高,主体地位突出展现。

二、课堂讲解应注重学习技能锤炼

学习能力培养,是任何学科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和“终极使命”。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坚持以生为本、能力第一的教学理念,切实做好做实学生主体的技能、素养、情操培养工作。”课堂讲解活动是为教学目标要求“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活动,必须贯彻和落实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渗透和融入学习技能、学习素养的锤炼,不能以“讲”代“练”,应腾出时间用于初中生数学探究、思维、分析等实践活动开展,锻炼和提高初中生数学解析技能,促进初中生学习素养的提升。如在“如图所示,已知EF⊥AC,DB⊥AC, ∠1=∠2,∠3=∠C,求证:AB∥MN”案例教学中,教师将初中生解析活动融入案例讲解之中,设计以生探究为主的讲解模式。

学生探析问题条件:通过对上述问题条件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要证明AB∥MN,就要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内容。

教师对学生探析问题条件的过程进行补充完善。

学生推导解题思路:由EF⊥AC,DB⊥AC,,可以得到EF∥DM,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1=∠2,∠3=∠C条件,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MN∥CD,然后根据等量替换,得到AB∥MN。

教师点评: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正确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内容,应根据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构建等量关系进行推理论证。

三、课堂讲解应注重解疑释惑指点

学习对象由于自身数学素养、解析技能等方面较低下,学习探知进程中会产生许多“疑惑”、“不解”和“缺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总设计师”,承担着解疑释惑的任务。笔者认为,教师课堂讲解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消除学生“疑惑”,纠正学生“缺陷”,提高其学习效能。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讲解中,应该实时了解掌握初中生学习实情,针对存在的“缺陷”,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点活动,让初中生能够在教师科学点拨下,深层次掌握数学知识要义,全方位获得解析精髓。如“一次函数的图像”反馈环节讲解中,教师围绕初中生学习探析中出现的“忽视图像提供的信息”不足,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指点活动,向学生指出出现此种情况的根源及消除的方法是:“正确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能够结合题意正确分析一次函数图像的特征。”并设计典型案例巩固练习,以此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活动实效。

四、课堂讲解应注重学习情操培养

常言道,育人首育德。培养学习对象良好学习品质,高尚道德情操,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情操培养,应成为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渗透和落实在每时每刻的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实践进程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初中生感悟和领会学习探知、研究分析活动所具有的功效和意义,形成积极向上、乐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和情操。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情操培树,教师在讲解活动中,不能直接灌输,而应该潜移默化,循循善诱。

以上是我结合实践感悟,对初中数学课堂讲解活动开展所做的阐述,在此期望有更多教学同仁积极参与教研实践,共同推进有效教学“工程”。

参考文献:

[1]毛祝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J].魅力中国.2010(09).

[2]罗德.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法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3]王晓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69).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