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与“兴趣”结伴而行——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5-08-15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方冬梅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方冬梅
思想品德课堂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与阵地,但因枯燥乏味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笔者认为教学需要抓住学生学习需要与兴趣爱好,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引发学生学习热情,让效率与“兴趣”结伴而行,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变语言,拨动心弦,引发共鸣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语言如钥匙,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可以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学生的心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副科,因此,重视不足,要么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要么是高谈阔论,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沉闷,毫无生趣可言。如此一来,思想品德学习也就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语言方面进行思考,改变生硬枯燥的单一讲解方式,懂得旁征博引,能依照教学实际灵活穿插与运用相关故事、笑话、诗词、新闻时事、幽默话语等,从而使教学语言充满色彩、富有情感,使思想品德学习更生动有趣、浅显形象,这有助于引发学生积极情感与共鸣,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确保有效学习。
如教学《让人生更加灿烂》时,我穿插了“毛毛虫的悲剧”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有个法国科学家曾进行了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将一些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边上,使之前后相接而排成一个圆圈,同时在花盆的不远处放了它们喜欢的食物。毛毛虫开始首尾紧紧跟随,一个接一个地爬,绕花盆爬行了一圈又一圈,七八天后最终因饥饿、筋疲力尽而死去。而后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感想。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生1:毛毛虫太盲目了,只是跟随同伴。生2:毛毛虫不会自己思考,它们没有选择自己的前进目标……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启迪学生:要树立自己的目标,让人生更加灿烂。可见,思想品德教学并非单纯说教讲理,还需要借助语言技巧与语言魅力来增强教学的说服力与感召力,以情动人,拨动心弦,以理服人,引发共鸣。
二、丰富活动,参与学习,体验乐趣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通常是注入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探究与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的思维与主动性的发挥就会受到禁锢,这样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就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于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辛苦。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借助丰富多样、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扩充知识,提高技能,增长生活经验,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与思想观念。同时,强调教学设计应贴近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他们的兴趣追求、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引发兴趣,碰撞思维,指导创造。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活动环境下,当学生“做过了,就理解了”,而不是“听见了,就忘记了”。
如教学《成长不烦恼》时,我结合学生实际,组织课前调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品表演等多样活动,打造和谐而不失激动、愉悦而不失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在合作与分享中不断扩展经验,丰富自我,学会克服成长的烦恼,保持快乐的心态。比如,通过观看《十八岁的天空》片段,让学生分析汪晨究竟因何而烦恼。在师生互动中进入新课探究学习;围绕“面子”开展“你说我说”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自我,正确看待自己,克服自卑,接纳自我;呈现“情绪冲动”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情景,说说不能自制、情绪冲动的危害性,从而学会控制情绪;学生通过表演小品,再小组合作,探寻解决有关心理问题的“金钥匙”。最后写有关青春的感悟或小诗,即兴演讲。这样,给学生充足的自我探索与展示的机会,学习更有趣味了,学生更有激情了,教学效率更高了。
三、手段灵活,唤起热情,激发想象
在现代教学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追求,尤其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内容较为枯燥,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只会让知识更生涩呆板,学生会更加不喜欢思想品德学习。此时,教师不妨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插图与照片等直观手段,创设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情境,提供丰富多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感知材料,渲染情感,唤起热情,激发想象,一扫说教式教育而带来的沉闷气氛,使思想品德教学也能够趣味横生,让学生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法律护我成长》时,这一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以乐曲渲染氛围,补充相关的漫画、视频资料等,辅助讲授。比如,引入漫画《小淘的遭遇》,分析:小淘遭受了哪些侵害?又该如何做?进行热点追踪,多媒体链接资料:两名未成年人因故意杀人罪而被逮捕,一名电台记者当即报道,把两少年的姓名、年龄、外貌、犯罪行为等都进行公开报道。思考:记者的做法是错是对?以AB剧形式想象两少年今后人生道路会如何?等等。这样,运用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变为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诱导学生融入特定现场,深入理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追求与学习需求,从教学语言、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思索,不断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