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稳促进”方为根本

2015-08-15高煜娟

金融经济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救市证金李克强

文/高煜娟

当股市发生危机的时候,任何国家都不会听之任之,听任它危及经济发展,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国家的稳定。

周小川行长表示 “股市调整已经大致到位”,李克强总理亦表示 “现在可以说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不仅是对目前股市形势的基本判断,同时也再次传递出 “以稳促进”的重要政策信号。

救市,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当股市发生危机的时候,任何国家都不会听之任之,听任它危及经济发展,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国家的稳定。对此前我国股市发生的不正常暴跌,政府如果不作为,也许谁也说不清最终将发生何等严重的情况。但如果非要等到一切灾难性后果全都已经成为无可挽救的现实时才出手救市,岂不为时晚矣?对此,国内外舆论基本上都已形成共识,没有什么好争论的。目前来看,稳定市场的措施不仅挤压了前期的股市泡沫,使杠杆融资风险得到相当程度的释放,有效控制了各种助涨助跌的负面因素,更重要的是股市的风险没有扩大到银行,较好地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这无论对于维护广大投资者金融资产的安全,还是保持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稳定,都可以说是善莫大焉。

不过,尽管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这样做不是要代替或削弱市场功能,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符合中国国情。”但是,从前一阶段救市行动的具体实践来看,如果不是监管当局从各个方面对融资融券政策进行了调控,对场外配资进行了查处,特别是对股指期货做空行为进行了一次比一次更为严厉的递进式限制,光靠证金公司资金方面的救市投入,显然是难以奏效的。

一方面,证金公司的救市之意虽然不容怀疑,但是,现在看来,这种将救市资金分散在几大证券公司并由券商业务人员具体操作的方式,不仅容易发生搭便车式的利益腐败,而且,也不无可能使得某些利益团体甚至个人的利益诉求得以假救市的名义被冒充为救市的意志。充斥市场的对 “王的女人”的解读和追捧,在生动地反映了这种不正常市场现象的同时,也极大地凸显了此前所不无刻意地追求的所谓市场化救市行为的政策风险。老实说,不仅在指数表现来看,此次的救市成效很难令人恭维,如果证金公司一味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而硬要兑现若干期限内不减持此次救市行动中所持个股的话,那么,最终维持的究竟是谁的利益?

另一方面,证监会对包括融资融券、场外配资以及股指期货交易在内的杠杆化做空所进行的打击尽管说迫不得已,而且,非此亦恐难单靠资金救市来达到稳定市场的效果,不过,这种不无 “代替或削弱市场功能”之嫌的倾向究竟只是一时之间权且一用的权宜之计,还是有可能会长久不变的政策性制度性规定呢?这是市场无法不为之而担忧的大问题。

坦率地说,“爱亦杠杆化,恨亦杠杆化”,对于市场来说,尽管不妨可以说是历来如此,而作为一种政策选择,如果什么都是跟市场一样的同流合污,则岂不未免有点太说不过去。然而,让人无法不遗憾的是,如果不是以往在引入杠杆化时候的一切唯杠杆化马首是瞻,又怎么会有今日的像烫手之山芋一样摔也不是不摔也不是的尴尬?

熔断机制的问题也是这样。记得还在刚刚讨论股指期货的时候,包括笔者在内的市场人士就力主引入熔断机制,然而,现在有关方面所提出的熔断机制,却并不像当然人们所心仪的那种熔断机制,而是成了跌停板的新翻板。当这个即将进入注册制时代的市场,非但还离不开涨跌停板,而且还要将应急性的熔断机制也变身为新版的跌停板制度的时候,又如何还谈得上什么市场化不市场化,或市场进步不进步呢?

在笔者看来,还是李克强总理说得好: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推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要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努力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从积极稳妥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需要来看,弥补监管漏洞,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抑制恶意做空和过度投机,规范股票融资业务,让杠杆资金在可控范围内运转,尽管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市场化和法治化乃是在稳定市场的基础上修复市场、建设市场的根本方针,是继续推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动摇的百年大计。

猜你喜欢

救市证金李克强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证金公司的操盘之道,应避免与民争利
证金对多家上市公司“买而不举”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原来亏了23%
政府救市的观点是错误的
楼市新型“救市”,该不该出手买房
本轮地产救市对水泥需要正面影响或将在2015年一季度末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