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5-08-05邓征华
邓征华
【摘 要】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但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但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呢?教师可以采取下列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數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特定的课堂范畴,在特定的时间范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旨在提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抓住青少年“好奇”“趋新”“感奋”等心理特点,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为学生编织一个充满情趣、美趣,且又很富实效的兴趣世界,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设计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进行竞赛或游戏等,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兴趣。
2.语言风趣幽默,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是课堂上具有直接吸引力的因素,能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探究,数学课的语言、情感方面的修辞等远不如语文历史的丰富多彩,但是老师如果能根据内容在讲读时抑扬顿挫,加上肢体语言,也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运动”、“数学与交通”、“数学与环境”、“数学与休闲”、“数学与社会”、“数学与经济”和“数学与实践”,可紧扣教学内容,适当引入穿插一些有趣的生活事例或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渴求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高效的思维模式,从而为今后良好的数学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味的模仿只能是“随波逐流”,创新才可以出“能人”。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而单纯的知识传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自主学习,寻求问题、探索知识、动脑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与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情境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只要在教学方面适当地安排,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四、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重视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用教材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透彻理解教材,第二层含义是,老师要活学活用教材,不能照本宣科,根据初中校情、班情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与改造,使教材转换成适合本班学生的好教材,而学生也能正确理解“用教材学”的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通过课前准备,课上教学,课后巩固来实现。
把握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备课时,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梯度。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A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B组学生能够掌握中等难度的知识,C组学生能够掌握较难知识。
在上课时教师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用武之地,即针对A组学生教师扶一把;知识的应用,针对B组学生教师指导一下;知识的拓展,针对C组学生教师点拨一下即可。在时间安排上,确保A、B两组学生的需求,一般25至30分钟,保证A、B组学生听懂、吃透。知识的拓展,一般5分钟左右,使C组学生学有余味。通过多层次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而达到较高要求,使课堂教学的参与达到最大化,有效性达到最优化。
每节课后根据本节内容知识设计几组题,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由浅入深分为低、中、高的小题,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提升,形成一个知识链。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A组学生完成低档题时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在完成中档题时争取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再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重新调整组别,使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最近的发展目标。
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以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同桌无法解决的问题展开教学。在学习过程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了类比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养。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制定的重心。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策略,实施综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