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美 感悟美 创造美

2015-07-28王翠霞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王翠霞

【摘要】语文教学和审美教学是不可分开的,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为美而存在。语文课本虽然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感,但它却能富于审美教育更广阔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学应于审美教育相互联系、和谐统一起来。《桂林山水》如诗如画,文质兼美,文章本身蕴含着美学因素:自然美、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教,才能让孩子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山水之美呢?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品读重点学习写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桂林山水优美的意境,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达到非常好的审美教育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71-02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教《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大好河山壮丽多姿,有数不清的胜景、看不完的神韵。广博无垠的草原牛羊如云,白雪皑皑的冰峰淋漓壮观,千万条涓涓细流与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奇山险峰,怪石嶙峋,山清水秀玲珑剔透,千奇百怪的祖国版图,简直就是一幅迷人的画卷。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就是这幅画卷上浓浓的一笔。同学们,你们想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观赏桂林山水吗?这时同学们已经被老师优美的语言所感染,响亮而激动地齐声喊道:想!教师的激情导入激起了同学们观赏桂林山水美景的欲望,并且强烈想知道桂林山水到底有怎样的美,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心态下开始阅读,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整体阅读,感受美

人感受美,是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把握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情境体验。因此,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文章所蕴含的审美特点,遵循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秩序,先是整体上初步阅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导入新课后,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烈的阅读愿望,这时我一边播放配有优雅音乐伴奏的课文范读录音,一边播放根据课文内容编辑的桂林山水画面,使课文内容呈现的文字美和桂林山水的画面美互相交映,为学生创设了“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山水中,让学生视觉感受到的是美的画面,听觉感受到的是优美的乐曲和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徜徉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享受到美的熏陶,在这种美的情境中,学生身临其境,初步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形成初步的审美体验。这时教师及时抓住已营造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一边回想刚才看到的一个个美丽景象,一边轻声读课文。

三、动情朗读,感悟美

一个情感真挚充沛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情意,更要把学生的心灵陶冶得圣洁、美丽。营造多种形式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去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桂林山水》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初步阅读感受到的美,只是粗浅的美,要想形成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交融,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精读细读,深刻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悟为什么桂林山水的美能位居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究竟美在何处?

为了营造情感阅读氛围,调动学生深入阅读情感,我用诗情画意的导语:“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陈淼先生《桂林山水》中,水是怎样的水?山又是怎样的山呢?”这样的导语产生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特功效,把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入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之中,此时,学生情绪昂扬,情不自禁地深情地齐声吟诵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奇‘秀‘险,展示漓江的水是怎样的‘静‘清‘绿。此时此境,学生的情感饱胀得呼之欲出,不时发出惊叹赞美之声!教师抓住时机指导朗读: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漓江的水真绿ya,桂林的山真奇啊ya,桂林的山真秀啊wa,接下来指导朗读感悟:“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重复出现形成回环的节奏美,桂林的山因水而秀,神姿仙态,漓江的水因山而绿,如情似梦,读来气韵流动,语势圆转,“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百里漓江一路风景如画,泛舟江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时播放同步动态录像来展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观。最后组织学生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领读、配乐齐读等多种形式将感情朗读推向高潮!形式多样并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朗读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将文中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四、品读写法,创造美

《课标》指出,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解并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教师要透过优美的语言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桂林山水》语言优美而生动,而生动优美的语言总是靠优美的句式表现出来的,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错落美。如:在描写桂林山水特点时,作者成功地运用排比句式,使的句子对称工整,再看第二、三自然段,作者写漓江的水,却并不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也不直接写桂林的山,却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通过对比突出桂林山水别具一格的特点。为了巩固阅读效果,达到学用结合,我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一定被林林山水的美所感染了,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些时间,请你们吟一首小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你自己的感受,相信,小诗人就在我们中间!”接着孩子们一个个思索着,动起笔来。我在一旁巡视,竟然发现几个同学写的不错,如杜晴雨同学的《桂林颂》(桂林山美如画,千山各显奇秀险。漓江水绿如玉,游山玩水不思归。)刘晓琳同学仿照《忆江南》写的《忆桂林》(桂林好,山水甲天下。水静水清绿清澈,山险山秀山奇特,能不去桂林?)……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语言竟然如此富有诗意。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