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教育方法的合理运用
2015-07-04王鸿阳
王鸿阳
【摘 要】中国是一个传统而古老的民族,古代便有“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逐步传承,一直以来受到很多人的高度推崇,深入人心。但近年来,随着教育内容的改革创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方式也发生着极大的转变。现如今,老师们普遍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教育部门人员认为,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故而极力推行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尤其在初中校园内,鼓励老师从思想认识上加以认可,并落实到行动上,让老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并以此来管理班级的教学工作。但回过来想想,难道惩罚教育真的应该从中学校园教学中被彻底抹杀掉吗?假使从班级管理中撤去了惩罚教育,难免会滋生一些调皮捣蛋、不服从管理的学生,他们缺乏对自身行为的认知,缺乏对犯错后果的了解,无法正确审视自己的言行,做事我行我素,把老师的宽容与谅解当作理所当然,思想上的松懈导致他们多次触犯校纪校规,甚至屡教不改,最终管理失控,班级秩序混乱,以致影响其他学生无法专心学习,正如民间“一块臭肉坏了整锅汤”所言一般,使班级管理工作陷入僵局之中。本文就初中班级管理的教育惩罚展开详细论述,深入探讨其在中学校园中的合理运用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让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惩罚;合理;运用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在家长的溺爱和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中长大的,如果在中学时代,还继续生活在充斥着鼓励、表扬与赞赏的班集体中,没有严厉的指责,即使犯错,也只是老师委婉地劝说一番罢了。长此以往,他们本就脆弱的心灵将变的更加脆弱,受不了父母的忠言逆耳,扛不了老师的呵斥指责,经不起挫折的猛烈打击,始终无法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一味地逃避,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有时甚至会因无法排遣心中的抑郁而内心极度失望,最终走向极端。试问,这样的孩子如何能挑起建设祖国未来的大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呢?
一、掌握惩罚的教育之涵义
体罚是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不仅影响学生的情绪,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改变学生自我意识形态的正常发展轨道,妨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扼杀学生创造新奇事物的欲望,是老师们闻之色变、避之不及的教育高压线。惩罚则与之不同,它是教师以关爱学生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在保全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处罚,让学生自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并勇于对酿成的后果承担责任,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准,引以为戒,绝不再犯的一种教育方式。对于那些平时比较顽皮的学生,他们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充耳不闻,好话说尽却仍无济于事,简单的批评教育对他们来说无关痛痒,苍白无力的口头说教很难有所成效。此时,对他们采取适当地惩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践行惩罚的科学之目的
教育学家哈尔拉莫夫曾说,“惩罚教育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和操行,迫使他或她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有助于锻炼他或她的抑制能力,抵制诱惑,抑制那些破坏规定准则的不体面行为”。其实,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科学践行惩罚,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即将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向善。另一方面,惩罚是敲山震虎,刺激勉励本人,警示震慑他人。通过对犯错学生施以适当的惩罚,让全班学生都明白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并引此為戒,以杜绝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三、把握惩罚的合理之调度
惩罚的合理有度即要注意方式方法,处罚到位,所谓合理的惩罚是教育,不合理的惩罚便是体罚。老师不能因害怕伤及师生情感,害怕伤害学生自尊就对学生无限的宽容,一忍再忍。这样下去,学生就会肆无忌惮,不断的犯错,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但老师也不能随着自己的情绪,毫无节制的惩罚学生,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变得唯唯诺诺,失去个性,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步走向极端。这样的教育都是不明智的,惩罚的科学方式有两种,口头批评教育和行动惩戒教育。
(一)口头批评教育
俗话说,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好教育,它不是溺爱就是漠视,然而这对学生的未来而言都是变相的伤害。对于一些犯错情节较轻,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老师要给予适当的言语教育,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关注到老师对自己深切的关爱与尊重,从而及时纠正。
(二)行动惩戒教育
行动惩罚要拿捏好度,既要对学生的行为有惩戒作用,改过迁善,还要引导他以后积极向上,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对上课经常迟到的同学,可惩罚他管理班级的钥匙,他可能会害怕其他同学因为自己无法进入教室而再也不迟到了,而且还时常会早到一会儿;对不注意个人和班级卫生的同学,可惩罚他打扫一次班级卫生;对那些上课打打闹闹,不守纪律的学生,可惩罚其熟读学生守则和班规校纪等等。
四、实施惩罚的注意之要点
(一)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惩罚要有理有据
在班级成立之初,老师应征求全体同学的观点,共同制定本班的班规纪律以及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违规之后需要受到的惩罚,让他们参与其中,对班规充分地了解,逐步认识到班级的荣誉性,形成自己对自己的管理,作为班级的一份子,自身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言行做到心中有数。此外,班规制定之后,老师要经常强调,在学生心中引起极大的注意,让他们充分了解班规的重要性,惩罚也要做到言出必行,使班规发挥应有的效应,让学生不敢贸然去挑战老师的底线,触犯班规。
(二)惩罚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惩罚学生时,老师不应该因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以及自己的主观喜好而使惩罚因人而异,有失公允。这样的惩罚极易让老师失去在学生中的威望,甚至遭到学生内心深处的鄙视,从而严重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以致形成鸿沟,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三)及时疏导,做好善后工作
惩罚无论对谁而言,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时,及时对受罚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极其必要的善后工作。教师首先要主动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排遣其心中的困惑,避免不良情绪的郁积。其次,老师不能区别对待,时常鼓励其他同学关爱他们。最后老师还可通过仔细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并公开表扬,给予赞赏。
五、小结
综上所述,惩罚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要合理运用,老师要把握好惩罚的度,与教育实现无暇接轨,以帮助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文化素质,争取做到德才兼备,遵纪守法。
参考文献:
[1]李爱秋;《浅谈学生个性培养与教育中惩罚方式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2.
[2]刘德林;《教育惩罚的本质和运用》[J];中小学管理;2004.2.
[3]檀宝林;《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4.
[4]仲兴波、郑士菊;《怎样看待教学过程中的‘惩罚教育》[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