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2016-11-16黄增鼎

新一代 2016年15期
关键词:合理创造性初中化学

黄增鼎

摘 要: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作为一名新初中化学教师来讲,如何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又能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得愉快,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素质能力都得到双重提高?这是我们新教师一个很大的困惑,两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关键在于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地组织好课堂,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化学学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创造性;合理;运用;初中化学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对教材的领悟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要站在较高的角度去研究教材,要认真分析、研究和判断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盲点”。对化学知识体系既有理论的理解,又能与生活、生产相联系,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利用自身的经验,发挥专业优势,充实相关信息,精心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乐学、好学和会学化学课程,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教材的最大价值。

教师要将“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这才是新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就是教师要创造性的处理和运用教材,使教师在学生与教材间真正起到桥梁作用,更好地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下面就创造性处理和运用教材,谈谈几点体会,敬请各位同仁指导。

一、“通览”教材

“通览”教材首先能综观化学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全局,明确教材布局的逻辑系统。更能全盘巧妙的安排教学进度,不会在教学中出现安排不合理现象,积极引导学生知道化学教材重点知识是在什么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它又能为后面的哪些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不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更不能贯穿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览”教材是正确处理教材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览”教材有助于教师讲课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其一防止走马观花,一味浏览,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几;其二是细嚼慢咽,玩味不已,结果时间精力有限。这样操作的不良结果则是: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因此,“通览”教材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教学时间和学生群体精力,明确“通览”的目的,确定“通览”的重点。

二、“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意味着教师对教材要了如指掌,在教师的心中明朗透亮。只有吃透了教材,在处理教材时,才能做到“懂”、“透”、“化”,才能做到“以己之昭昭,示人昭昭”。“化”是指求得甚解,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感情、理性思维、艺术思维高度融合在一起。要做到“吃透”教材,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初中化学强调要从学生经验出发,要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的确展,要帮助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掌握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三、“用活”教材

“用活”教材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出来的全新理念,它赋予了教师驾驭新教材的灵活性。从宏观的角度讲“用教材教”意味着不仅是教书本知识,而且是哺育人成长;从微观角度讲“用教材教”意味着引领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即做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

(一)组织新教材的内容形成链式问题,实行“问题化”。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才能启发学生主动探索,才能使我们的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制造悬念、巧设疑问,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感,培养他们质疑和答疑的能力,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形式的也都是“问题”互动,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使教材的教学“情境化”。奥苏伯尔学习理论认为: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动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依托教材的内容,创设一些真实典型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首先场景的创设可以使教材原有抽象的概念、微观化和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缩短时空距离,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学习中创设一些真实典型的生活场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其次,真实场景将声音、图像、色彩等各种信息,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镶嵌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整体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很快激发起强烈的学习热情,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备学生,对新教材的处理要讲究“艺术性”、凸现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要做到“心中有方法,手中有特色”。

四、“充实”教材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实行弹性设计,这给教师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备教材时,要立足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跳出教材,要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加强课内外的联系,遵循课外服务于课内,课外知识是对课内的充实和延伸。

(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发展和创新,还应该激发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新课程理念要求化学教师要多角度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目的就是达到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也在成就教师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凌驾于课堂的教学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合理创造性初中化学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