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言教学的三个“重视”

2015-06-12邱仲英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重视理性思维拓展

邱仲英

【关键词】寓言教学 重视 语言 理性思维 拓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91-01

寓言故事因其短小、生动、有趣及哲理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实际寓言教学中,却经常出现故事赏析与寓意脱节、寓意与语言品味脱节及照本宣科等现象。笔者认为,为了使学生对寓言的解读更到位、理解更深入,语文课堂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关注寓言教学的文体意识,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重视品味语言

寓言具有哲理性,寓言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为此,不少教师侧重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而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忽略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寓言教学同样不可忽视对语言的品味,而要立足教学实际,发展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学习能力,实现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揠苗助长》一课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巴望”“天天”“总”“焦急”“终于”“急忙”“兴致勃勃”等字词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在学习“巴望”这个词语时,笔者采取了换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巴望”能不能换成“希望”“渴望”等词语。经过赏析比较,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巴望”一词更能表现出种田人希望禾苗快快长大的心情,尤其结合文中的一个“总”字,充分体会种田人自以为是的焦急心情。这样教学,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朗读和品味,对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态和不遵循事物发展必然规律的做法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既理解了寓言的寓意,又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有效实现了理解寓意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共同进步。

二、重视理性思维

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寓言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但是,在实际寓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时往往采取“讲寓言、背寓意”生吞活剥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寓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寓言的特点,提高学生理性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蝉与狐狸》一课时,笔者是这样教学的:首先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狐狸和乌鸦》故事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鸦和狐狸的。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狐狸狡猾,乌鸦愚蠢、容易上当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狡猾、爱骗人的狐狸,当它故技重演想引蝉上勾时,蝉会上当了吗?学生们再读课文,纷纷说蝉没有上当。据此,笔者再次启发学生思考:假如是你,你听到这样的漂亮话以后会有什么反应?对照蝉的表现,说说你明白了什么。这样教学,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入手,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认识实现了从形象到理性的升华,自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重视拓展延伸

寓言故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为儿童所喜爱。在教学时,教师不可照本宣科,而要充分发挥课文例子的作用,注意引领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进行语言文化积淀与积累,从中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螳螂捕蝉》一课时,有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为学生展示课文中反映的历史局势。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具体了解,这样的知识拓展对于学生理解少年劝阻吴王,为什么吴王会采纳少年的建议的教学难点并没有任何帮助,是极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抓住重点部分品读,再根据学生的理解,边讲解边以吴国为中心在黑板上画出地形分析图,让学生明白吴国当时所面临的处境,直观地感受谁为螳螂,谁为鸣蝉,谁为黄雀,各国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一旦吴国贸然出兵,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外,在课堂结尾处,笔者还这样引领学生拓展学习:“你们知道《螳螂捕蝉》这则寓言出自何处吗?这则寓言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原文是这样的:‘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请大家自由品读这段话,并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至此,学生们对《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认识。这样的拓展教学,对于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小学寓言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寓言特点,遵循学生的言语发展及认知事物的规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重视理性思维拓展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谈如何克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倦怠现象
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分析
试谈大理白族自治州对“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视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
认知抑制与理性思维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