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鹤模式关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2015-06-11林晓琼等
林晓琼等
[摘要]基于对河南省王庄镇中鹤模式的实地调研,实证分析了其四化同步发展的现状,讨论了中鹤模式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鹤模式“四化”同步发展瓶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鹤模式;四化同步;中鹤新城;土地流转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026
1对“四化”同步发展的认识
“四化”同步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本质是“四化”互动。“四化”同步就“四化”的关系来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发挥对其他“三化”的推动作用。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河南省中鹤模式结合当地农区实际情况,对“四化”同步发展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中鹤模式的运行机制
中鹤模式是在信息化平台下,以企业为主要推动力实现土地流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工业产业化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土地流转后的农户在企业的帮助下搬到新城内生活,促进城镇化发展,从而达到“四化”的协调和统一。
中鹤模式的内在逻辑在于,通过获得清洁粮源生产基地,先取得工业化模块的竞争优势。然后在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工业化模块的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基于现代农业衍生出来的服务业,进而在耕地资源集中优化的同时,给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更高品质的住宅和各项基础设施,从而形成一种产业链闭环,充分地发挥土地、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边际产出率,实现各方主体的共赢,见图1。
图1中鹤模式的运作示意
中鹤模式以成熟的工业化模块解决新农村建设前期的资金问题;以土地流转置换和给付特定指标内的免费住宅或超低价住宅,解决农民土地的出让问题;以政府出资和多元化的商业资本为资金来源,建设住宅和商业一体的新城镇;以发展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及其配套服务业为产业升级方向。从而构建了“政府—农民—企业”三个主体,并使各方主体共享产业升级、经济效益增长成果。
3中鹤模式發展现状
河南中鹤集团始创于1995年,依托国家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凭借优良的区位和原料优势,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家财政参股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鹤集团自2005年正式启动中鹤新城项目建设至今,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发展了农产品加工,拉长了产业链条(见图2),形成了产业聚集,农区工业化加速推进。近几年,中鹤集团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展,规模迅速壮大。目前清洁粮源基地已流转1.52万亩,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进行规模化、信息化作业。同时,中鹤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形成了两大功能:一是70万吨的仓储能力;二是75万吨的年原粮加工转化能力,基本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为主的从田间到餐桌的由两条产业链组成的产业集群。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依托中鹤集团规划了58万平方公里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浚县粮食精深加工园区。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中鹤集团8家全资子公司全部布局园区内,初步形成了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规划在2015年,园区实现年加工原粮145万吨,入驻企业25家,员工2万人,年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粮食周转物流港和精深加工基地。
第二,在城镇化方面,顺应土地规模经营、工业化发展大势,新型社区应运而生。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理念兴建中鹤新城,将企业扩张与社区建设捆绑发展。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有2.8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工程、9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工程、1.3万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工程、16公里的城区道路工程、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164栋住宅楼工程,共7个项目。其中,新城中学、行政服务中心、道路、住宅楼等工程已经相继投入使用。500多户家庭近2000余人已搬入新城内。目前已提供了500多个包括绿化、保洁、保安、物业、餐饮、商业、建筑等形式的就业岗位。
第三,在耕地的利用上,由于农民让渡出了宅基地,增加了耕地存量,实现了规模集约经营。首批搬迁后新增土地达到1500亩,预计全部农户搬迁后可增加耕地30000亩。目前,针对宅基地让渡形成的新增耕地存量,中鹤建成了3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在3万亩粮食基地上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建高产示范区,实现了用先进设施装备农业和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同步推进。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实现综合增收3700多万元。
4中鹤模式的优点与缺点
4.1优点
第一,经济效益。改变了传统粗放式农业发展局面。随着中鹤模式的推进,中鹤集团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如此,全产业链经营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优势。中鹤集团实现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而这样的全产业链经营凸显了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政府依托中鹤集团规划建设了浚县粮食精深加工园区,这为更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产业集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社会效益。提供了工作岗位,有效释放了农村劳动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一方面,中鹤集团的工作岗位给予了青壮年在家乡附近就业的机会,改善当地就业状况;另一方面,中鹤新城的现代化学校、医院等设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提高了生活水平。
第三,生态效益。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有效增强了基地区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使粮食增产增收,同时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中鹤集团不但建设了清洁安全粮食原料基地,更通过成立农业科技合作社、农业机械合作社的方式,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统一劳作管理,同时进行田、水、路、林、电、村综合治理。
4.2缺点
第一,现阶段农民搬迁意愿不强,阻碍土地流转进程。采用发放现金补助或粮食的做法并不能說服所有仍住在农村的居民。这不仅导致了中鹤新城内部分住宅的闲置,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第二,已搬迁至中鹤新城的居民缺乏管理、投诉和反馈机制。走访中鹤新城过程中,有住户反映某些包括在开发商责任内的室内装修质量不高,并且多次报修后无人上门修理,新城缺乏管理大大降低了住户在新城内的居住热情。同时,垂直式居住环境使得当地节日氛围有所下降,对当地文化传承造成一定的冲击。
5中鹤模式如何更好地发展
51阻碍发展因素
中鹤模式是对“四化”同步发展的新探索,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从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资金问题。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中鹤集团新建和在建的项目计划总投资256亿元,中鹤新城规划建设投资60亿元,规划的企业铁路专用线项目总投资3亿多元,未来流转土地12万亩每年需要1.5亿元,一期搬迁住户拆迁补偿费需要2.6亿元,企业规划到2015年向产业园区投资25亿元。另一方面,融资难度大。企业贷款尤其从大型商业银行融资,最基本的条件是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报表公开透明和有足够的不动产作抵押,但中鹤集团目前尚不具备这些条件,融资是今后企业面临的大难题。
第二,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企业和社区发展建设处于初期阶段,且农户本身搬迁意愿不强,使得农户搬迁效率低,土地无法及时置换出来,建设用地指标十分紧缺。
第三,产业支撑能力问题。一是企业的硬实力不足。目前中鹤集团年税后利润仅有5000万元左右,对于企业自身项目建设和再生产、建设社区、规模化经营土地的资金需求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二是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足。目前中鹤集团仍缺口各类生产人员3000人,而因土地流转和建设征地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有8917人,其中只有2000多人在中鹤集团工作。这表明,一方面企业的工资水平对部分农户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反映了劳动力素质偏低,不符合企业用工要求;除此之外,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企业多为初级产品,知名品牌少,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第四,交通问题。交通瓶颈制约了企业发展。中鹤集团地处三县交界,大部分公路是断头路,且部分路段损毁。不仅如此,大吨位的运输车辆限制通行,使得进出产业园区的道路承载力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据企业反映,因交通问题,企业一年减少近千万元收入。随着集团的快速膨胀,进出园区原料和产品的增多,这种制约会更加明显。
第五,宣传及群众思想工作不足。由于企业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户对项目的不了解,使得大部分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更倾向于自己耕种。不仅如此,原有的住房条件较好的农户,习惯了农村生活方式而不愿搬入新城居住,严重地拖延了土地流转进程。
52措施与建议
依托中鹤集团带动王庄镇“四化”协调发展,需要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支撑能力。在产业园区、新型农民社区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等项目建设上,应做到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稳中求好、好中求快,积极稳妥地推进“四化”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
第一,拓展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一是鼓励企业加快自身发展,快速提升企业实力,增强企业主导和投资项目建设的能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吸纳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参股经营。三是积极创造融资条件,企业要按照大型商业银行放贷标准,完善财务制度和财务报表,提高信用度;完善建设用地手续,提高资产抵押能力,争取获得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四是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建议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对中鹤集团上市给予人才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协助企业做好上市工作。五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扶持资金或政策性补贴,以缓解企业资金筹措压力。
第二,协助解决建设用地,保证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要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多层厂房,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建设用地压力。二是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力度,并积极谋划从市外购买一批补充耕地指标,以弥补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三是建议市、县政府积极为企业争取或调剂更多的用地指标,并协调相关部门办理有关土地手续,确保中鹤新城和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
第三,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一是加快企业项目建设,让建成的项目尽快投产,在建的项目加快进度,争取的项目尽快到位,为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打好基础。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现有生产手段的技术改造,把握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使企业有更加厚实的创新基础占领产业技术前沿和市场,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未来发展的竞争能力。三是坚持不懈地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强化企业的商标、品牌和质量意识。立足现实需求,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第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鉴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中鹤集团进出原料和产品运量逐年增大的现实,有关部门要加快实施公路的升级改造,积极帮助企业协调铁路专用线建设工作,以畅通进出园区道路,改善园区交通条件。
第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在推进中鹤模式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因此,县、乡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深入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认识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感受到 “四化”协调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力求使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理解和支持中鹤集团的工作。同时要积极研究补偿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自觉自愿配合和支持土地流转工作及中鹤新城建设。
第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四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在企业非生产性投入的社区和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对国家和省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要落实到位。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有关部门要对中鹤新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积极支持。一些保障房项目和新型农民社区的政策性补贴向企业倾斜,积极争取一些水利、土地整理等农业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用于支持土地流转区内的生产道路、电力、水利、机械配套等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3):269-273.
[2]姜华山中鹤造“城”记[J].企业观察家,2012(5)
[3]Theodore WSchultz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
[4]殷久勇,杨百路传统农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中鹤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银行家,2012(5)
[5]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5)
[6]王景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与发展建议[J].城乡建设,2013(1)
[7]王宇基于四化同步的西南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探析——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中国市场,2014(11)